中國作家網(wǎng)>> 美術 >> 美術動態(tài) >> 人物 >> 正文

師承魏碑有書家

http://134apc.cn 2013年11月04日10:36 來源:光明日報
照水枯荷抱月香(書配畫) 孫伯翔照水枯荷抱月香(書配畫) 孫伯翔

  癸巳重陽前三日,我搭乘北京開往天津的最早城鐵,匆匆來到天津大學黽園向?qū)W術大家王學仲(號黽翁)先生恭行告別之禮。雖然我無緣受教于先生,卻向來敬重他的學問融通和書法精湛。他所倡導的“四我精神”——“揚我國風,勵我民魂,求我時尚,寫我懷抱”,至今仍在書壇回聲嘹亮。他所感悟的書藝思路“大字貪丑拙,小字求嫵媚”,至今仍給人以啟示。

  雖然近些年來孫伯翔先生聲名遠播,在書壇多有“書法大家”、“北碑重鎮(zhèn)”、“碑楷第一”等贊譽之詞,也有人稱孫氏碑學或已“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孫先生總是感謝當年黽翁的領路大恩,“是黽翁為我開啟了魏碑之門,沒有黽翁就沒有今日之伯翔”。

  我與孫先生相識純屬偶然。家鄉(xiāng)湖南九嶷山(舜帝陵寢所在),欲光大舜文化之精神,父老拜托我要請“全國最大的書法家”用楷書創(chuàng)作舜帝《卿云歌》“卿云爛兮,糾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認為將頌揚舜帝禪讓大禹的情景碑刻出來才是到位。經(jīng)我在京當面請教書家張海先生,得知成為楷書大家很不容易,“若問碑楷作的好,當屬天津?qū)O伯翔”。于是我貿(mào)然登門打擾,所幸交談甚歡,客主皆以為難得相見。

  至去年中元節(jié)次日,孫先生個人書法展在山東淄博開幕。我前往助興,分享先生夜話七十多年書道感受:“登云峰之巔,拜龍門之室,坐臥其下,不計寒暑,心摩手追,榮辱盡忘!闭劦阶杂小氨眳悄仙颉币院螅麑W日盛。時津門碑學惟黽翁馬首是瞻,其親率弟子咸集于碑學實物重地河南。前前后后,“友石齋”里有“三老”(費新我、沙曼翁、王學仲),氣象蓬勃于中原。是日齊地秋高夜爽,圈內(nèi)人士評點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新版,在場諸君亦有笑聲。次日別過,我祝先生多多保重,他透過汽車玻璃還囑咐一番,要我讓他經(jīng)常知道我的消息。

  事實上書壇早有基本共識,若論當今魏碑一脈,無人能出孫伯翔之右,他豐富和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了魏碑理論,并以藝術實踐獲得了令人尊敬的地位。他詮釋了魏碑藝術的基本特征,稱《始平公造像記》為魏碑正體之源,“龍門二十品”蘊含的方筆特質(zhì)是魏碑筆法的秘密。他所發(fā)現(xiàn)并歸納的魏碑筆法“方圓之說”,結(jié)束了長期以來魏碑“刀刻之說”的理論困擾。即便是故去的啟功先生,雖曾對碑學有過孫伯翔不以為然的看法,在2012年出版的《啟功談藝錄》中也還是以文字的形式修正了他生前的看法。他在談論河南石刻藝術時說道:“書法有高低,刻法有精粗,在古代碑刻中便出現(xiàn)種種不同的風格面貌!

  孫先生信守“真正的學術、藝術從清貧中來,從寂寞中來,從獨立思考的創(chuàng)新中來”,他從來都鼓勵弟子們進行藝術探索和突圍。孫先生認為,除了個人素質(zhì)提高和人生閱歷增進之外,書家弟子要成功實現(xiàn)藝術突圍必須具備三種智慧,始得真經(jīng)、眼觀六路、各自為陣是也。

  其一曰始得真經(jīng)。先生特別叮囑那些天資聰慧的弟子,尤其要持之以恒,孜孜矻矻,學思反復,如僧之虔。弟子王子豐至今能夠回憶起三十年前先生教授魏碑方圓筆法時一邊作示范,一邊強調(diào)說“寫方筆轉(zhuǎn)折處要靈動,寫摩崖轉(zhuǎn)折處要凝重”。

  其二曰眼觀六路。孫先生要求弟子樹立全局視野,借助他山之石提高自己的水準。他說,碑學不是天津的特產(chǎn),它有其廣泛的地域基礎,歷史上的燕趙、關中和中原等地源遠流長。今之天津以外,陜西、河南、山西、河北以至嶺南一帶,放眼藝術平疇沃野,碑學之士道路相親。孫先生關注書家張海、胡抗美、王鏞、張旭光、陳洪武等多位先生的碑學見解和創(chuàng)作成果,矚望各路名家做客津門。他更是鼓勵弟子們要手勤足捷,高鐵穿梭,多地游學,碑帖并舉,在切磋探討中有所收獲。

  其三曰各自為陣。孫先生碑楷如正氣之歌,沉雄高古,原野奔流。先生碑行如神來之筆,靈動鬼魅,氣韻酣暢。孫門弟子作書得其形似容易,得其神似太難。弟子之作時如深閨出閣,察言觀色;時如法度羈絆,青澀拘謹。筆者管見,造成師生藝術境界差距的原因,在于人生經(jīng)歷的境界和駕馭藝術的能力高下之不同。所幸孫門弟子在尊師重道方面多能得其要領,堅守碑學之道卻又竭力藝術探微,道相通而技不同者多有長進。弟子張建會的隸書碑意卓立,弟子任云程的行書真樸空靈,弟子王金復的金石碑古通感……

  藝術常伴隨美麗的遺憾,雖為大家不能例外。孫先生說,創(chuàng)作失敗是家常便飯的事情,作品失敗了棄之便是,不要流入社會。我見過他的一些書配畫作品,常有靈感所附。如根據(jù)朱熹《觀書有感》而作的書畫,“半畝方塘”中兩只水鴨在嬉戲,似作神迷對話。我問他:“如此水鴨傳神之眼難得,我不信您每次都能畫成這樣。如果水鴨畫得眼神不到位,您是不是就不題字了?”他似乎在狡黠一笑,說道:“先畫后書,失敗了趕快剎車,扔了再來。忙了一大堆,很滿意的十有一二就不錯了!蔽蚁嘈畔壬f的不假,也切身感受到他的藝術忠誠。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