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tài) >> 理論探討 >> 正文

先要有畫,再說派

http://134apc.cn 2014年02月24日10:50 來源:中國文化報 范美俊

  2013年首屆上海書法節(jié),我因論文獲獎有幸受邀參加。在作主題發(fā)言時,我建議上海書協周志高主席將“打造海派書法”的提法換成“打造上海書法”。我贊成中國書協實施的“書法之鄉(xiāng)”“書法之城”項目,即便以后上海要打造“書法之都”也沒有意見。但“打造海派書法”的提法容易讓人產生誤解甚至帶來負面效應。因為,現在國內的“畫派”遍地都是,尤其是那些帶地方行政特色,國、油、版、雕甚至剪紙都包括在內的“畫派”。而有的“打造”行為,不過是一些好事者以文化建設之名,拿政府撥款以個人宣傳為目的假公濟私,與絕大部分畫家及普通民眾根本沒有關系。無論畫派、書派,都有嚴格的學理依據和歷史規(guī)定性,不是開個成立大會、辦幾個展覽、發(fā)幾篇文章就能打造成功的。

  某一畫展開幕,我前去捧場并與幾位師友共進晚餐。席間談到成都某新畫派又橫空出世了,某報專版推介文章說,成都滋養(yǎng)了張大千的藝術,因為張大千曾居住于此。大家立刻就笑起來了,又來一撥?張大千也曾在重慶、上海、北京、敦煌、臺北等地居住過,而且在日本留學并在巴西、美國定居過,如果這些地方都要打造畫派,都可以借用張大千的大名?嗝膹埓笄,即便你不同意,也無法反對。

  “畫派”,顧名思義,先要有畫,才有派。某些畫家群之所以成派,多是后來研究者的歸納,如明代的“浙派”。如今不少畫派,連“畫”都還沒有就開始“派”了,先有了“派”或“派頭”,自然所有的作品都“卓然成派”。這一招,實在是高!既然敢稱“派”,沒點水平怎可在江湖上混?您盡管放心地搶購他們的作品,說不定多年以后就是《清明上河圖》了。其實,有畫也未必能成派,畫派往往有代表人物,有相對統(tǒng)一的畫風、師承及時代特點,而且時間相對短暫,一旦代表人物出走或離世,該畫派也就告一段落了,如法國的“野獸派”。風格雜亂、畫種繁多的地方美術,也能稱派?我在《今人對畫派的誤解》一文中曾說,曾經有地域特色的地方畫派在“地球村”年代已經不現實了,今人對畫派的誤解主要有三:將繁榮地方美術等同于打造畫派、將畫派等同于畫會、將打造畫派理解為文化期貨投資。

  國內美術界往往喜歡一陣風。比如,多年前遍地都是創(chuàng)意園、美術館,很快就沒下文了,有的則變成了地產項目。前些年曾流行打造銀河畫院、宇宙書畫院之類,如今這些不明覺厲的“畫派”,如果用私人財力隨便怎么打造都無所謂,最怕的是動用行政力量使用納稅人的錢去打造,那些官家畫派在自由競爭的藝術圈估計無人能敵。近年來,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漸少,這是實行市場經濟后多年改革的成果,而政府對文化事務特別是“畫派”之類的干預也應謹慎,有失行內公平不說,也未必能繁榮文藝,甚至被一些人利用來中飽私囊。而且政府出資打造的“畫派”,成果怎樣也難以檢驗。畫派不是地產項目,竣工后安監(jiān)、質監(jiān)、消防等可以逐項檢查。難道,僅憑冊封了多少位畫家、辦了多少個畫展、出了多少本書就算合格?

  (作者為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副教授)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