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美術 >> 美術動態(tài) >> 理論探討 >> 正文

以史載人 以人說事 以事論藝

——《中華人文藝術史》后記

http://134apc.cn 2014年09月17日11:13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丁建順

  人生旅途中都會遇到拐點,有人成功有人失意,抑或又有人在求索過程中迷失了終極目標,這就看你在拐點處是否遇到了高人。我很幸運,每次在人生的拐點都會遇到高人。當滿懷敬仰投拜到洪丕謨先生門下,以老師百科全書式的寫作成就作為我的人生榜樣。我開始有計劃地撰寫研究洪丕謨的系列論文并得到老師的批閱指點。從點到線再到面的研究中,我逐漸積累專業(yè)知識并掌握了寫作此類論文的必要元素,終于在某日省悟到用研究老師的方法可以研究藝術史上的一切人物。

  當史前的某位先人在穴居的洞壁或在巨石盤踞的山頭畫下或刻鑿下一幅非文非畫的圖案時,中國書法繪畫史即同時發(fā)端。從文獻及考古材料來看,周代之前的基本記志性符號為兩大類,一類是以刻畫方式構成的定型化刻畫符號,另一類是以繪畫形象表達的定型化紋樣符號。這些符號經(jīng)歷了原始陶器上的幾何紋階段而衍化成以殷商青銅器紋飾為代表的紋飾模式,成為中國早期造型藝術中的紋飾類型。盡管跨越的年代久遠,但在文字記載中只是彈指之間。我在書法研究中探索了文字起源,但在繪畫方面省略了秦漢之前的審美評說。直接從見諸正史第一位的畫家曹不興寫起,在片言只語的史料中擷取相應的文字,結合考古發(fā)現(xiàn)和合理的推論,將這位面容有些模糊的畫家作品和生平寫得生動有趣。我深入研究了創(chuàng)制中國書法各體——篆書、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的書法家;繪畫史上早期的幾位大家——如行業(yè)神一般的畫祖顧愷之、留下畫龍點睛成語的張僧繇、帶來中亞畫技并將其與中國繪畫理念相融合的曹仲達等;又研究秦漢璽印和文人參與治印的零星記載,直至文彭出現(xiàn)何震崛起。

  通過研究藝術史讓我了解到,自唐宋以來,畫家對于國畫的創(chuàng)新一直延續(xù)至今,在傳承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風格。此后在藝術史上記錄的各流派不僅代表著各時代繪畫的最高水平,而且還在師古與創(chuàng)新的探索中薪火相傳,直至近代海派的形成。近現(xiàn)代的畫家們在繼承傳統(tǒng)風格和特色的基礎上加以創(chuàng)新,并到自然界寫生,師自然造化,創(chuàng)作出了富有生活氣息的繪畫作品,并在畫作中體現(xiàn)出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

  在長期的審美選擇中,我漸漸喜歡上了文人畫。文人畫泛指舊時中國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畫,以別于民間畫工和宮廷畫院職業(yè)畫家的繪畫。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寫道:“自古善畫者,莫非衣冠貴胄,逸士高人,非閭閻之所能為也”,此說影響深遠。近代陳衡恪則認為文人畫有四個要素:“人品、學問、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我喜歡的文人畫多取材于山水、花鳥、梅蘭竹菊等,借以發(fā)抒性靈或個人抱負。文人畫崇尚品藻,講求筆墨情趣,脫略形似,強調(diào)神韻,很重視文學、書法修養(yǎng)和畫中意境的締造……在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認識中,采取以大觀小、小中見大的方法,并在運動中去觀察和認識客觀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參與到物象的創(chuàng)作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觀,或局限在某個固定點上。它滲透著人們的社會意識,從而使繪畫具有“千載寂寥,披圖可鑒”的認識作用,又起到“惡以誡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即使是山水、花鳥等純自然的客觀物象,在觀察、認識和表現(xiàn)中,也自覺地與人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相聯(lián)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體現(xiàn)了中國人“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

  《中華人文藝術史》延續(xù)了我在研究書法與篆刻時的文本寫作風格——以史為經(jīng),以人物、藝術事件和藝術作品的審美為緯,編織著中國藝術史上每一個重要的節(jié)點。在敘述中以史載人,以人說事,以事論藝,將重點放在藝術家特定的時代背景和曲折的人生經(jīng)歷,以每一位于傳統(tǒng)藝術作出貢獻的藝術家和事件為切入點,縱鑒正史野史,列舉懸疑,陳述觀點,探幽發(fā)微,擇善而從,力求展現(xiàn)博大精深、絢爛多姿的中國古代傳統(tǒng)藝術。我嘗試過數(shù)種對書法、繪畫和篆刻藝術的解讀方法,一直在尋找適合自己表達的文本形式。想藝術史中那些最打動我心弦的——楷書創(chuàng)制者鐘繇的癡迷、東床袒腹的王羲之、張僧繇的神筆、畫圣吳道子的瀟灑、胸有成竹的文同、天下一人宋徽宗、趙孟頫的精神世界、吳鎮(zhèn)的漁夫情懷、藍瑛的醒悟與追求、畫僧石濤的進與退、海派巨擘任伯年的蕭條身世、吳昌碩暮年的引領創(chuàng)新……每一次藝術境界的躍升都伴隨著痛苦和喜悅,每一位藝術家都有著自己獨特而非凡的人生,每一位成功的藝術家都具有啟人心智的勵志故事。這應該是我求索的寫作文本的主題。

  春華秋實,桃李成蹊。每日伏案寫作是辛苦的,但我辛苦并快樂著。

  如果沒有長期的積累,沒有師友的點撥和激勵,欲寫這么一本有一定人文美學含量的藝術史專著,那大概是不太可能的。有“一定人文美學含量”也僅僅是自我感覺。藝無止境,學亦無止境,值此拙著出版之際,恭請各位方家學者不吝賜教。

  在此誠摯地感謝幫助過我的所有朋友。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