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美術 >> 美術動態(tài) >> 人物 >> 正文

張苠:寫我最愛的大運河人

http://134apc.cn 2014年10月28日10:54 來源:中國文化報 馮智軍
 茶根兒(工筆) 140×140厘米 2014年 張苠 茶根兒(工筆) 140×140厘米 2014年 張苠

  近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丹青中國夢——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美術作品展”上,一幅熟悉的《幸福歌》勾連起記者對認識不久的天津畫家張苠的印象。

  剛見到張苠時,就被“張苠”和“張為民”的名字弄得有些混亂。原來他本名張懷仁,在“文革”中因名字“有濃厚的封建意識”,被勒令改名,在問罪時幸而有同事幫助起名“張為民”,這個名字一用就是幾十年。直到退休后,他才又更名為“張苠”,而懷仁成了他的字!败澹砗桃,他不華貴,但殷實。有時我想名字對一個人重要,又不重要。畢竟在人生漫長的道路上,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行為書寫那個大寫的人字!边@就是張苠,一個樸實又有著執(zhí)著追求的畫家。

  尋法中用口袋“裝寶”

  1937年出生在北京大興區(qū)采育鎮(zhèn)的張苠,雖然父母都是普通的農(nóng)民,但他自幼受到的是家庭里那樸素而自然的藝術熏陶,這也許為他對民間美術一直情有獨鐘留下了伏筆。

  父親琴棋書畫皆擅,而且都是出于熱愛自學而成。也許是每年春節(jié)在父親為鄉(xiāng)親們義務寫春聯(lián)時,一旁研墨的經(jīng)歷;也許是父親那大手握著小手體悟用筆頓挫的感受;也許是父親為他抄寫并描繪了插圖的小學課本,讓張苠早早就對美術產(chǎn)生了興趣。而在他的記憶里,心靈手巧的母親也是個剪紙能手。

  “任何藝術家,都走過從無法到有法,再到無法的道路。我學藝從無法到有法,經(jīng)歷了一個長期的磨礪過程。在我上大學前10余年的生活、學習中,一直在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學法’;而真正系統(tǒng)地專心‘學法’,是就讀河北美術學院(現(xiàn)天津美院)時!睆堒寤貞浧1959年入學第一堂課,是沒骨花鳥。著名畫家孫其峰操著較重的膠東口音說:“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一名正經(jīng)的大學生了,看你們手里都拎著個大口袋到學校來裝寶了,四年后相信你們都將滿載而歸!

  張苠介紹,孫先生講課深入淺出,他教學從不采用填鴨法,而是啟發(fā)式,讓同學在觸類旁通過程中加深認識。而孫先生十分注重學生素養(yǎng)的修煉,他十分重視傳統(tǒng)的繼承,但從不拒絕西畫和其他姊妹藝術的有益營養(yǎng)!跋壬看沃v課后,都親筆示范一幅作品,讓學生臨摹,他反對不動腦筋的臨摹,尤其日后畫自己的畫時,不要陷入重復老師和古人筆墨的怪圈,要師古人和先賢之意,而不是其跡。”這些教誨都對張苠影響深遠。

  為了多在口袋里裝些寶,1961年后張苠又選學了油畫專業(yè),探索西畫中的奧秘!爸挥杏H口嘗一嘗才知道梨子的滋味!睆堒逭f。

  民間美術中的新生

  “文革”后,張苠調(diào)到北辰文化館從事群眾美術輔導工作!捌鸪,由于對民間藝術認識膚淺和偏見,常把金子當石頭,輔導欲點石成金,實則恰恰相反。如何輔導,心中無數(shù),就把過去上學時的模式搬進文化館!睆堒遄畛跏琴徶靡慌嬀撸T如國畫用的畫氈、文房四寶等,畫西畫用的石膏像和瓶瓶罐罐一些靜物,辦各色訓練班。但后來他發(fā)現(xiàn),這樣雖然也為高等美術院校輸送了一批人才,然而對于更多的農(nóng)民美術愛好者的藝術創(chuàng)作的輔導顯得蒼白無力。

  在逐漸了解的過程中,張苠開始從天津楊柳青年畫認知民間藝術!斑^去對它認識膚淺,認為不過是民間畫工的粗俗之作。在美院就學時也曾臨過一張楊柳青年畫《連年有余》,不過只是為了應付課堂作業(yè),并沒有深入研究!钡佑|之后,張苠發(fā)現(xiàn)原來一張年畫中融入了那么多老藝人的智慧與心血。原來他們有很多歷代師傅帶徒弟口傳心授的口訣,雖不見于畫典,但已是他們心中的書,比如“軟靠硬色不愣”,“紅配黃喜煞娘”,“藍配紫不如死”等都是在長期藝術實踐中得來的寶貴經(jīng)驗。

  在楊柳青老藝人的幫助下,張苠創(chuàng)作了《迎著朝陽》、《幸福歌》、《下鄉(xiāng)》等多件年畫作品。1984年,《幸福歌》作為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優(yōu)秀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也由此對民間美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皩τ诂F(xiàn)代民間繪畫的認識,是在近30年的輔導工作中不斷體悟、不斷加深的。開始認為農(nóng)民作畫根本無法,只是興之所至,即興而為,經(jīng)過研究我發(fā)現(xiàn),農(nóng)民畫家作畫并非無法,只是沒有專業(yè)畫家那么多有關畫理、畫法的文字著述。農(nóng)民畫家的‘法’有的是與生俱來,早已融入他們的血液;有的是后天在民間藝術的海洋里從小便耳濡目染、心領神會,和鄉(xiāng)音同步建構起來的。農(nóng)民畫家作畫從來不以玩弄技巧為能事,而是專注己情的注入!孕脑煜唷囊庀笸狻嵝稳∩瘛鋸堊冃巍S心賦彩’‘超越時空’等審美理念順理成章、運用自如。創(chuàng)作過程如行云流水、天馬行空,毫無做作之意。尤其貫徹他們創(chuàng)作始終地視‘真摯’為自己作品之魂的藝術追求等無不給我以啟迪!睆堒逭f。

  “30年來,可以說,我的足跡踏遍北辰,為運河文化付出了我的心血,同時大運河人也給予我豐厚的回報。打開‘芝麻之門’讓我分享其中‘寶物’,讓我大開眼界。在這里我得到了過去在學校和書本中從未見過的東西。他們喚我老師,其實他們亦是我的先生!爆F(xiàn)在,天津市北辰區(qū)被文化部授予“中國現(xiàn)代民間繪畫畫鄉(xiāng)”,而任北辰書畫院院長的他,對這片土地深懷感恩。

  無法中“求異存同”

  備受民間美術滋養(yǎng)的張苠,在畫風上也開始轉變,開始師古而不泥古,廣納百川,吸收民間的、西方藝術的營養(yǎng),有機地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創(chuàng)自家風貌。

  特別是退休之后,張苠在藝術的道路上,有更多余暇從事各種探索,除了保持幾十年來在國畫、油畫、水彩、水粉、年畫、篆刻等方面的創(chuàng)作之余,近年來在人物、山水、花鳥各科更是從工筆、寫意兩個方面齊頭并進。這在他看來,是“食百家飯,以壯吾身”。張苠說:“畫家在從事藝術實踐時,有人一生只畫一種畫,畫工筆不畫寫意,畫人物不涉山水花鳥。有利的方面是可以集中精力專攻一門,但弊端是把自己囿于窄小的空間里,道路越走越窄!彼詮堒逄貏e推崇老師孫其峰“瞻前顧后、東張西望、挑肥揀瘦、‘損’人利己”的觀點,對各種繪畫與藝術觀念實施拿來主義。

  但在拿來主義的同時,他非?粗鼗竟Φ挠柧,尤其是在速寫方面筆耕不輟。張苠坦言“速寫是我畢生修煉的一門功課”。所以看他的作品,每每可見一系列的構圖小稿,以及相關的從造型到色彩的草圖。對于目前外出寫生被相機所取代的現(xiàn)象,他不無擔憂地說:“如此下去,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必然日趨削弱!

  這種對于創(chuàng)作的嚴謹,就如同張苠推崇的“九朽一罷”一樣。畫寫意需有膽有識,在紙上反復朽稿必會失神,意在筆先后,興之所至果斷落墨,往往有神來之筆。而對于工筆,特別是較大畫幅的工筆重彩,還是繼續(xù)“九朽一罷”為好!岸鸥υ疲骸债嬕凰,五日畫一石’,當然并非實數(shù),而是指創(chuàng)作構思需慘淡經(jīng)營。古人有九朽一罷之說,九朽,即不厭多改;一罷,一筆便了。九朽一罷,除了創(chuàng)作過程的嚴肅性,還包含意在筆先、磨礪功法,如同搜盡奇峰打草稿!睆堒逭f。

  “恩師孫其峰先生早有教誨,做人要老實,求同存異;而治藝術就要調(diào)皮,求異存同,要自出手眼,另辟蹊徑!睆堒逭f,“我用吾心寫余心像,不與他人求同爭似。在表現(xiàn)上腳踏實地,根扎大運河畔沃土,寫我最愛的大運河人!

  人物名片

  張苠,又名張為民,字懷仁。1937年生于北京大興區(qū),1963年畢業(yè)于天津美術學院,現(xiàn)任天津北辰書畫院院長。作品連續(xù)入選第六、七、八屆全國美展并獲獎,先后獲“民間美術開拓者”“中國現(xiàn)代民間繪畫優(yōu)秀輔導員”“優(yōu)秀專家”稱號。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