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人物訪談 >> 正文

立足民族文化 面對世界舞臺

——作曲家關峽談《木蘭詩篇》

http://134apc.cn 2015年01月29日13:22 來源:人民日報 陳原

  關峽這個名字在樂壇很響亮,在觀眾和聽眾中知名度也很高,電視劇《圍城》《我愛我家》《激情燃燒的歲月》的音樂出自他的筆下,而《第一交響序曲》、交響幻想曲《霸王別姬》、為紀念“5·12”四川大地震創(chuàng)作的《大地安魂曲》等,都是他的名作。在關峽的眾多作品中,《木蘭詩篇》被譽為當代中國原創(chuàng)歌劇的典范,2004年首演后,至2014年底已經整整10年,這部歌劇杰作不但走進了很多省市,還走到美國、奧地利、日本等國,在當地最著名的劇院上演,贏得了一片好評聲。去年底,在《木蘭詩篇》2014年巡演的最后一站廈門,記者與關峽坐在咖啡廳聊到子夜。

  記者:如今大劇院遍布各地,經典歌劇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也一直在演出,但能吸引人的大多是外國作品,而《木蘭詩篇》卻在10年里常演不衰,顯示了這部原創(chuàng)中國作品的魅力。當初您為什么要創(chuàng)作這樣一部歌?

  關峽:我是河南開封人,最初是應家鄉(xiāng)河南的邀請,打算創(chuàng)作一部歌劇“花木蘭”的,不過,那時河南的設想是以豫劇《花木蘭》的戲曲音樂為基調,可我認為,這部作品的未來舞臺不能只在河南,而是應該面向全國直至世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舞臺產生了不少歌劇,其中不乏佳作,但總的數量還是偏少。這不能怪觀眾,也不能說政府不支持。歌劇佳作稀少的原因還是在于創(chuàng)作,究竟創(chuàng)作什么樣的歌劇才能在舞臺上立得住,這是我一直在思索的問題。身為作曲,不創(chuàng)作幾部優(yōu)秀歌劇似乎就好像缺了什么,而歌劇又代表了一個國家舞臺藝術的綜合水平,所以,我應允了河南的委約,只是最終的結果遠遠超出預計的那樣。

  記者:10年前,當這部歌劇走向世界時,以最強的陣容贏得了國內外輿論的高度評價。您能否回憶一下當時的盛況。

  關峽:第一代主演是我國當代民族聲樂的杰出代表,而導演高牧坤、舞美設計苗培如、燈光設計沙曉嵐等也都是響當當的藝術人物。2004年10月16日在北京首演時,就獲得社會各界的稱贊,為慶祝聯合國成立60周年,《木蘭詩篇》應美國林肯藝術中心之邀,2005年9月18日又在紐約上演,更是轟動。如此強大的陣容,恐怕現在的人們想象不出,藝術家們基本都是出于對民族歌劇的熱愛而友情出演的,并且去美國演出時,直至登機前才辦妥一切手續(xù),但他們趕到紐約后,不顧辛勞,表現出最佳的演出狀態(tài),受到美國觀眾和輿論的熱情稱贊,很多人還回憶起上世紀30年代梅蘭芳在紐約演出時的情景。我和主演因此獲得了“最杰出藝術家”的榮譽證書。

  記者:在您的心目中,當代中國舞臺需要什么樣的歌?

  關峽:盡管歌劇的表現形式是外來的,但我認為,當代民族原創(chuàng)歌劇應該說的是中國故事,有中國文化底蘊,以民族藝術為主要元素,而且必須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就是用開放的心態(tài)吸納中外各種藝術手段和形式。這里的所謂民族藝術不是點綴,而是在民族藝術的深處找到一種人人都能理解的表現理念。這樣的歌劇,中國各地觀眾都可以順利接受,外國觀眾也會認可。我以為,當今的民族歌劇一定要面對世界舞臺,這樣才有生命力,才可以帶來演出的巨大空間和發(fā)展前景。

  記者:是否可以說,《木蘭詩篇》準確反映了這樣一種創(chuàng)作理念?

  關峽:對。《木蘭詩篇》說的就是中國人家喻戶曉的故事;而其表達的忠孝義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道德精髓,所表現的和平向往更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境界。編劇劉麟與我曾多次合作,我們有很多共識,在《木蘭詩篇》中也不例外。當初創(chuàng)作時,我就想到了未來需要有一個音樂會版,因為音樂會版比歌劇版更適合經常性演出,尤其出國,音樂會版登上國際舞臺更為容易。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我追求的是好聽,用交響的形式,體現出旋律的優(yōu)美,烘托出古老詩篇的境界,既講歌劇的宏大氣勢,又不拒絕民間戲曲的親切,寫到酣暢處,我的腦海里是黃河奔騰的景象,寫至細膩處,我的心底是孩子對父母的那種眷戀。我的創(chuàng)新,是運用和聲與復調讓音樂變化多端,弦樂、管弦樂、打擊樂、合唱、獨唱里融合了各種中外樂器與表達方式,使每個人的演唱都獨具韻味。

  如今,《木蘭詩篇》已經由第二代演員雷佳和張英席等主演,國家交響樂團與總政歌舞團聯合演出,我希望,《木蘭詩篇》會一直演下去,成為一部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歌劇。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