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文教育的一點思考

http://134apc.cn 2014年03月14日07:33 房向東

  有關中學語文新課改、新教材的話題一直備受熱議。新教材收入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和《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是加強人文教育;收入巴金的《小狗包弟》,是愛的教育;收入霍金的《宇宙的未來》和《飛向太空的航程》,是科學與幻想的教育;此外,“酷”、“爽”、“帥哥”、“辣妹”、“閃客”等流行詞語,都成為學生探究的內容,這是與時俱進。所有這些努力,都值得肯定。

  新教材中,魯迅的文章少了許多。據說,“魯迅作品很經典,但學生不易讀懂”。自古以來,讀書都是苦的。讀書又叫“啃”,如果都沒難度,一讀就懂,那還叫讀書嗎?還叫“啃”嗎?文言文比魯迅的文章要更難懂,是不是也應該都抽掉呢?魯迅被抽下的都是具有啟蒙意義的作品,多有五四精神!端帯纺玫袅耍浿镨墒裁?啟蒙干什么?《為了忘卻的記念》,既然要忘卻,還記念什么?魯老夫子這不是矛盾嗎?殷夫高唱著“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這首譯詩為什么就不被選入中學課本呢?——“別了,我最親愛的哥哥”,拋棄了去德國深造的機會,拋棄了兄長為他安排好的榮華富貴,為了自由,走上了赴死之路。現在,我們的教材卻要“別了,殷夫”!

  這些爭自由的人們,魯迅要“記念”他們而不可行。忘卻,足可以讓“五四啟蒙”和上世紀80年代的“新啟蒙”成為無人問津的、塵封的歷史。外星人要征服地球,從《機器報務人》到《怪城歷險記》,這些科幻小說有共同的手段,那就是用諸如“欣慰劑”之類,讓人類遺忘、忘卻,忘卻了一切可忘卻的。魯迅在《為了忘卻的記念》的結尾寫道:“夜正長,路也正長,我不如忘卻,不說的好罷。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將來總會有記起他們,再說他們的時候的!蔽覀冋囚斞傅摹皩怼保耙拐L,路也正長”……我們的孩子卻正在品嘗著愛情美文等“欣慰劑”時,在“被忘卻”。

  新教材里,戴望舒的經典詩歌《雨巷》過去是學生自讀的內容,現在成了必修教材。專家聲稱,“這種表達愛情的主題過去是不能進入教材的,這首詩此次入選高中教材,能使學生更多地了解什么是人性和真情”。是的,愛情是美好的,戴望舒也是我所喜歡的。可是,我隱約覺得,《雨巷》的婉約有某種接近憂傷的東西,有點陰柔,不夠陽光,健康美好的愛情詩多如牛毛,應該有比《雨巷》更好的可選。

  網絡上,在談愛情詩入選中學課本的好處時,有一個網友跟帖說,“在西方國家,老早就有愛情的教育,比如,他們的《愛的教育》就是中學生必讀的課文”。《愛的教育》是一本書,而不只是一篇課文。這倒提醒了我們,愛的教育與愛情教育本不是一回事。國外的朋友告訴我,在歐洲,課本中純粹的愛情詩也少而又少,倒是有很多愛心教育的文章入選,《愛的教育》中的文章是經常被選入中學課本。愛的教育、愛心教育,不能被片面理解為愛情教育——雖然愛情教育也是愛的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

  語文課固然也可以理解為寫作課,它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技能,但是,更是一門人文教育課,世界眼光、人文情懷、憂患意識是要考慮的;悲憫、博愛,愛地球、愛他人、愛人類之外的一切生命——愛的教育——也是要考慮的;科學精神、創(chuàng)造能力、幻想思維也是要特別關注的。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