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chǎn)科幻片:在嘗試中期待成長

http://134apc.cn 2014年08月06日07:25 黃尚恩

  近日,《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在中國內(nèi)地正式下線,票房定格在19.66億元人民幣。在創(chuàng)造了多項內(nèi)地影史紀錄后,這部視覺大片的中國之旅終于落下帷幕。當《變形金剛4》在中國狂攬票房時,人們又提出了那個已說濫了的問題:中國為什么拍不出自己的科幻電影?

  這些年來,中國自己的科幻電影不僅數(shù)量極少,而且票房和口碑都不大理想。影評人嚴蓬的觀點代表了很多影迷的心聲:“華語電影一直缺乏像樣的科幻片。一些導演通常就是找一個日常故事加點科幻東西,以為拍出的就是科幻片了。由于出發(fā)點不是科幻,呈現(xiàn)的只能是超能力之類的東西!笨苹闷v究在理性科學的基礎上對未來進行汪洋恣肆的幻想。在設置一系列假定性之后,科幻世界也似乎獲得了一種真實性,并對當下產(chǎn)生批判的力量。而中國科幻電影在這方面探索得不夠。

  雖然華語科幻片處于“失語”狀態(tài),但近幾年國內(nèi)誕生了許多優(yōu)秀的科幻小說,如劉慈欣的《流浪地球》《三體》、韓松的《地鐵》、錢莉芳的《天意》等。這些作品中,既有以科技或科學猜想推動情節(jié)的“硬科幻”,也有依托于哲學、心理學等人文學科的“軟科幻”,都在讀者中產(chǎn)生了良好的反響。它們?yōu)橹袊苹秒娪暗尼绕鹛峁┝撕芎玫奈膶W基礎。網(wǎng)友們也對此充滿期待,一位網(wǎng)友在貼吧中說:“《地鐵》若能拍攝成電影,將會是一部相當出彩的小成本科幻片;《三體》若能被成功改編,將會是一部絕不亞于《星球大戰(zhàn)》的科幻大片。”

  但小說并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直接轉化為電影。寫小說,單槍匹馬就可以了;拍電影,則要涉及資本、技術、人才等眾多因素。從資本上來說,科幻片特別是硬科幻作品,一般投資都很大,而且需要很長時間來打磨,投資風險較大。但是現(xiàn)在,國內(nèi)很多商業(yè)資本更喜歡在安全的前提下快速掙錢,想讓他們冒險投資科幻片,確實不容易。但在批評家徐剛看來,技術和人才上的困境更為突出。由于缺乏技術和人才,投資科幻片的風險才如此之大。如果這些條件具備了,資金根本不是問題。此外,拍攝很多科幻鏡頭,也需要專門的電影人才。在中國,很多時候是這樣的,“懂科幻的不懂電影,懂電影的不懂科幻”。中國的導演大多是藝術學院出來的,想要創(chuàng)作充滿科學術語的“硬科幻故事”,是非常艱難的任務。

  鑒于這些困難,中國科幻電影自然是舉步維艱。但很多人也想開了,認為不必太糾結于“中國為何拍不出優(yōu)秀科幻片”之類的問題,其理由有二:一是除了美國,其他國家的科幻片也不怎么樣;二是美國人不會整天討論“我們?yōu)槭裁磁牟怀鑫鋫b片”的問題。這些說法似乎很有道理,但是我們也看到,近年來其他國家也推出了不少優(yōu)秀的科幻片,比如韓國的《雪國列車》《漢江怪物》、日本的《日本沉沒》等。

  對于第二個理由,有網(wǎng)友提出,中國的武俠片是有文化土壤的,它對應的是美國的西部片,而科幻片是基于科學的,面向全世界、全人類的,它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文化土壤。徐剛認同這樣的觀點,他說:“科幻片在架空的時間里馳騁想象,不關涉國家民族,是全世界通行的語言,能攫取巨大市場。”他認為,相較于文學的語言障礙,電影的影像敘事所塑造的“可見的人類”更像是一種普世的語法,也更易獲得一種直觀的理解和接受?苹檬且粋龐大的產(chǎn)業(yè),包括文學、電影、游戲、玩具等等,電影在其中正好起到一個引領作用。如果科幻電影缺席,整個科幻產(chǎn)業(yè)就無從說起。

  實際上,必須拍攝科幻片的理由還有很多,更直接的原因就是:科幻片在國內(nèi)有龐大的市場,幾乎每一部優(yōu)秀的國外科幻片都會卷走很高的票房。而國內(nèi)的電影人明明知道這其中到處都是錢,卻不知道從何下手。但是,終究還是要嘗試一下的。張藝謀拍完《歸來》之后說,下一部要拍科幻片,暫定名為《長城》。韓寒在拍完《后會無期》之后也說,下一部要拍科幻片,“不一定是真正意義上的‘硬科幻’,因為我們這方面是沒有辦法跟美國人去拼的”。而早在去年,郭敬明的出版公司就已簽約了陳楸帆、陳奕潞、飛氘、寶樹等一大批科幻作家,“目的就是要將科幻圖書出版與影視結合起來,打造一條科幻文學出版影視產(chǎn)業(yè)鏈”。

  從這些動向來看,中國科幻電影主要有兩種趨勢:“借船出!焙汀靶∑l(fā)力”。如今,中國電影市場崛起,好萊塢技術團隊紛紛來華淘金,國內(nèi)影視公司正好可以抓住機會,利用他們先進的電影拍攝、制作技術,來講好本土化的科幻故事。張藝謀在談到新作《長城》時說:“這部電影準備了很長時間,是一部有魔幻色彩的動作片,和好萊塢合作。故事是全英文的,有中外的演員、一線的主創(chuàng)、世界最好的特效公司。這是中國電影通過合作走上常規(guī)的商業(yè)院線、面向全球觀眾最好的方式之一,對中國文化的推廣是一種‘借水行船’。”

  “小片發(fā)力”則是當下電影發(fā)展模式中較為常規(guī)的,它投資小,效果也較為容易把握,特別適合于“軟科幻”類的作品。像國外的科幻片《源代碼》《永無止境》等,投資不那么大,但票房不錯。在一些電影人看來,好的想法、好的概念可以掩蓋技術的差距,因為好萊塢最早的科幻片技術和現(xiàn)在比起來相差甚遠,但當時還是產(chǎn)生了許多經(jīng)典。當然,也有人擔心,現(xiàn)在的觀眾已經(jīng)習慣了大場面、高科技,突然來這么“軟綿綿”的東西,觀眾不一定喜歡。但是,《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源代碼》等電影的成功,讓我們看到了觀眾口味的多樣化。從2012年起,由世界華人科幻協(xié)會主辦的“全球華語科幻短片電影節(jié)”向全球華語電影創(chuàng)作者、全球華語科幻愛好者征集科幻短片。活動策劃人西夏認為,目前還只是科幻影視發(fā)展的“野火”時期,需要更多業(yè)界的關注,為國產(chǎn)科幻片的創(chuàng)作添一把柴、燃一把火。

  中國科幻電影正在行進的路上,我們期待它在嘗試中不斷成長。現(xiàn)在,有越來越多真正懂科幻的人參與到科幻電影的隊伍中來,他們很多都是“70后”、“80后”,甚至是“90后”,有很多新鮮的想法,因此我們有理由對國產(chǎn)科幻片抱有新的期待。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