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傷口讓光明涌進來”

http://134apc.cn 2014年10月13日07:30 行 超

  中埃作家對談“東方主題”與“女性書寫”——

  “從傷口讓光明涌進來”

  作為一個與中國一樣擁有數(shù)千年文明的古國,埃及總不乏一些讓我們感到驚艷的作家作品。納娃勒·賽阿達維就是這樣一位作家。耄耋之年的她依舊保持著旺盛的文學創(chuàng)造力和坦誠率真的批判精神。今年,她的作品被翻譯到國內(nèi),引起了眾多讀者的關(guān)注。日前,由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寫作中心主辦的“全球語境·東方主題·女性書寫:中國與埃及作家對談”在京舉行。與會者從納娃勒·賽阿達維的作品出發(fā),探討了中埃文學的共通性與差異性。

  在賽阿達維眼中,一切外在的制度性的規(guī)約,都將在某種程度上異化作家的語言。她反對把世界劃分為不同的區(qū)域,認為世界文明是同一的。同樣,她也不認可“女性寫作”、“本土性”與“世界性”等概念。她認為這些概念都是以一定的參照物為標準而產(chǎn)生的,因此“掠奪了我們自我命名的權(quán)力”。

  美國杜克大學教授米麗安·庫克專注于阿拉伯文學的研究,對賽阿達維的文學主張十分認可。她認為,一個作家想要躋身于全球性、國際性的行列,必須寫深深地扎根于本土、扎根于自己生活的主題。一個好作家不僅要為藝術(shù)而藝術(shù),而且還應該面對自己所生活的文化環(huán)境進行言說。在此基礎上,作家要努力通過自己的寫作給這個世界帶來一點積極的影響。

  詩人歐陽江河認為,文學作為一種話語,作為一種表達方式,它其實沒有辦法單獨地進行言說,它必須和另外一種語言綜合起來、互相對照起來,才有可能獲得力量。所以,文學必須從其他的話語里面認出自己,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反過來,作家的主張觀念如果不是借助文學,就有可能只是一種口號、一種政策話語。

  評論家唐曉渡認為,賽阿達維的作品跟五四以來的中國文學有很多相似之處。這主要表現(xiàn)在對弱者的同情、對底層的關(guān)注。詩人高興認為,賽阿達維的作品是非常有沖擊力的,其中所蘊涵的批評精神讓人想到東歐一些國家的文學。在這些國家,文學具有承擔社會責任、為民族代言的功能。

  賽阿達維在作品中十分關(guān)注埃及女性的生存處境。她坦言,自己出生在農(nóng)村,在成長中受到奶奶、嬸嬸等女性親人的影響。因此,她的作品很多都是從這些女性的經(jīng)歷出發(fā)的。寫這些人的故事等于是在表達自我,而寫自己的痛感往往需要很大的勇氣。

  詩人藍藍認為,一個人,只有在感到自己是弱小的、是受損害的、是受侮辱的時候,他的自我意識才最強烈。只有在他感到自我快要消亡的時候,才會有強烈的存在的愿望,“我們一定是從傷口讓光明涌進來的”。因此,身為女性作家、埃及作家的賽阿達維在某種程度上感受到自己不在世界文化的中心,是缺乏主動性和話語權(quán)的,因此,她的作品中自我意識非常強烈。

  詩人瀟瀟從賽阿達維的短篇小說《天堂里沒有她的位置》中看到了一個普通女人悲慘的生活經(jīng)歷。她認為,小說中這個在生前得不到丈夫的愛,死后在天堂中也無法找到自己位置的女人,其實不僅存在于埃及,在東方世界和其他更多的地方,很多女性的命運其實跟她都有相似之處。同時,這個女人對此卻沒有仇恨,而是以一種平靜淡然的姿態(tài)面對這一切,這更凸顯了女性內(nèi)心的美好和力量。

  翻譯家薛慶國認為,賽阿達維的批判精神體現(xiàn)在很多方面,比如,他對阿拉伯社會中婦女的悲慘遭遇的批判、對極端宗教主義引發(fā)暴力事件的批判以及對西方世界霸權(quán)政策的批判等。她在作品把婦女對自我意識的麻木完整地展現(xiàn)出來,這種展示本身就是一種批判。這種批判方式與魯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行  超)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guān)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shù)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