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

何向陽

  何向陽,女,中共黨員。祖籍安徽。1988年本科畢業(yè)于鄭州大學中文系,獲學士學位。1991年研究生畢業(yè)于鄭州大學中文系文藝學專業(yè),獲碩士學位。1991年至今在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文藝理論及中國現代、當代文學文化研究。現為研究員,支部書記,所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六屆、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華青聯(lián)十屆全國委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全國理論批評委員會委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華青聯(lián)社會科學聯(lián)誼會副會長。河南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南師范大學碩士生導師。河南省青聯(lián)常委。河南省文聯(lián)委員。河南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文學人格論》獨立承擔人。國家社會基金課題《中國文學中的女性形象及對女性文化人格的影響研究》獨立承擔人。河南省省管優(yōu)秀專家。河南省跨世紀學術帶頭人。首屆河南省十大青年社科優(yōu)秀專家。首屆“河南文藝十佳”。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十五大”代表,中國共產黨“十六大”代表。國家人事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首批人選”。中宣部“全國宣傳文化系統(tǒng)四個一批首批人選”。
  在《文學評論》《人民日報》《中國文化報》《光明日報》《文藝報》《文藝評論》《小說評論》《當代作家評論》《東方文化》等發(fā)表論文二百余萬字。出版《朝圣的故事或在路上》(百花文藝出版社1997版)、《肩上是風》(中原農民出版社1999版)、《自巴顏喀拉》(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版)、《思遠道》(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版)、《夢與馬》(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版)、《夏娃備案》(山東文藝出版社2004版)《鏡中水未逝》(河南文藝出版社2004版)7部。主編《知識女性文叢》叢書3種。代表論文有《文學:人格的投影――文學研究的一種思路》《家族與鄉(xiāng)土――20世紀中國文學潛文化景觀透視》《部落與家園――近年小說的一種文化傾向》《不對位的人與“人”――人物與作者對位關系考察暨對20世紀中國文學知識分子形象及類近智識者人格心理結構問題的一種文化求證》《12個:1998年的孩子》《夏娃備案:1999》。論文論點20余次被《新華文摘》、《讀書》及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文藝理論》《心理學》轉載、摘編。論文入選《河南新文學大系》(1917--1997)(理論批評卷)(河南大學出版社)、《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叢書.理論評論卷》(華文出版社)《走向新世紀的中國文學》(作家出版社)《2001年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多種選集,散文入選1997中國文學排行榜,1998、1999、2000、2001、2002《中國最佳散文》《中國最佳隨筆》(遼寧人民出版社),1999、2000、2001《中國散文精選》(長江文藝出版社),《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散文選》(上海文藝出版社),《中國當代名家散文經典》(云南人民出版社)多部選集。
  曾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全國優(yōu)秀理論評論獎”(1997――2000年度)(2001年);第二屆“馮牧文學獎.青年批評家”獎(2001年);第十二屆“冰心文學獎”(2002年);第九屆“莊重文文學獎”(2003年)。
  獲中國社科院、團中央頒發(fā)的“全國青年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199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頒發(fā)的“河南省文學藝術優(yōu)秀成果獎”(1995年、2003年,2006年)、“河南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1998年、2005年)6項省級獎;獲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獎(2000年);《當代作家評論》評論獎(2000年);《南方文壇》評論獎(2002);“河南省1979――1990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優(yōu)秀論著獎”(1990年);“河南省首屆文學新人新作獎(理論評論)”(1992年);“河南省社科聯(lián)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1997年)(1998年);“河南省文學獎”(2000年)“河南省優(yōu)秀圖書獎”(1999,2006);入選“2001年河南文藝十大成果”。受到河南省委宣傳部通報表彰。入選“全國優(yōu)秀婦女讀物”暨全國婦聯(lián)推薦作品(2005)。
 。保梗梗的旰幽鲜∈≈睓C關黨委授予“優(yōu)秀黨員”稱號。2002年評為“河南省十大青年新聞人物”。2002年授予“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2004年評為“河南省勞動模范”。2004年評為首批“河南省德藝雙馨藝術家”。2005年評為“河南省巾幗創(chuàng)業(yè)標兵”!昂幽鲜∪思t旗手”。2006年3月中華全國婦女聯(lián)合會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作品展示

 
《彼黍》
《彼黍》

  這本評論集是河南大學出版社推出的中國學術批評書系中的一種。書名取自《詩經》的《王風·黍離》,黍是幾千年來北方大地上一種常見作物,是給人溫暖精神的糧食,寓意被稱為文學理論的“作物”雖久遠弱小,卻與文學一樣,同樣滋潤著我們日常的生命。這是一部自選集,是何向陽近年理論研究軌跡的一個較為全面的記錄。全書分為人、眾、族、類四輯,每輯四篇!叭恕笔菍蝹作家的具體論述,“眾”是對文學現象的文化評論,“族”是關于文化人類學對文學文化現象的介入與觀照的論述,“類”則是以論文與對話形式將“族”的文化放大而為     [詳細]

《立虹為記》
《立虹為記》

  這套“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與批評書系”,選擇了有代表性的當代十余位評論家的作品,這些集子都是他們在自己文學研究與批評作品中挑選出來的。無疑,這套規(guī)模相當的文學研究與批評叢書,不僅僅是這些批評家自己的成果,也代表了當今文壇批評界的最高水準,同時它又以不同的個人風格閃爍著這些批評家們獨立的睿智光芒。相信本叢書的出版,既是中國當代文學史的一個里程碑,更是廣大作家和文學愛好者的一次精神盛宴,也是從事當代文學研究者必不可少的參考資料。   目錄   自序:批評的構成   重讀趙樹理   懷想     [詳細]

《思遠道》
《思遠道》

  內容提要  本書是女學者的一部文化思想隨筆集。文章多以人物帶學理,內容涉及置身于墨俠、儒、道、釋四種傳統(tǒng)文化間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文化人格特征,以及書與人關系中人格與文格的契合,從中探究文化流脈中民族思想生息傳承的人文線索,以文化求道途。書中還附有代表性人物圖片,以結構理辨與實證。     [詳細]

《自巴顏喀拉》
《自巴顏喀拉》

  內容提要  這部作品即是一份以鄉(xiāng)村民眾生活為基點的個人記錄;并將現實、歷史、個人、集團、部落、自我糾纏在一起,憑此展現出與河流相關的自然、文化和精神這三層內涵。     [詳細]

《夏娃備案》
《夏娃備案》

  內容提要  “e批評叢書”是一套關于幾十年代的中國文學評論。由十位大多出生于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批評家所著,他們在九十年代取得了豐碩的批評業(yè)績,他們的地位、名聲和影響也許還無法與八十年代那批批評家相比,但是他們已經開始了全新的追求,他們的第一次“集體亮相”也算得上是對一個時代文學批評成就的一次總結和展覽。這套書不是宣言,也不是證明,而是一次貨真價實的“呈現”與“展示”,這代批評家將用他們最優(yōu)秀的批評文章標示一個新的時代的到來。     [詳細]

主要作品

 

相關文章及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