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美術 >> 美術動態(tài) >> 人物 >> 正文

情系羌山寫畫圖

http://134apc.cn 2016年01月20日11:57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楊榮宏

  黃賓虹有論畫詩云:“入蜀方知畫意濃!贝嗽捯稽c不假。蜀中山水兼具南北諸多形態(tài)。不獨青城、峨眉等名山古剎,即使尋常的峽谷峰巒、丘陵煙樹、平疇遠畝、小橋流水,也同樣非常入畫。事實上,中國的繪畫史上,許多大師都曾在蜀中產(chǎn)生過妙悟、獲取過靈感,故有畫家“入川成名”之說,蜀山蜀水本身就是成就山水畫大家的一方圣地,對于四川畫家來說,與其說是安于宿命,毋寧說,是得天獨厚,身在福中。

  木心說:“藝術家的宿命,不能寫太遠的過去,太遠的將來。要有‘真實性’。藝術家要安于這種宿命!蔽蚁,木心所指的“真實性”,意欲涵蓋的,不僅僅是時間意義上的“真實性”,也應當包括空間意義上的“真實性”,那就是不太遠的距離,也即此時、此地,當時、當?shù)亍o論在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不主張舍近求遠、舍此求彼。

  這也是蜀中名家、年逾古稀的靜心齋主劉賢福藝術創(chuàng)作實踐的寫照。

  劉賢福自幼愛好繪畫,一生鐘情藝術,癡心不改,先后結緣黃源、段七丁、朱常棣等川內(nèi)名流,問學于姚思敏、管苠棡等一干蜀中方家,他重傳統(tǒng),遍覽前賢畫論之精粹,博彩眾家畫技之優(yōu)長,朝夕手追心摹,輾轉反側,寤寐求之,對繪畫之事漸有所悟,畫藝日益精進,加之生在蜀中重鎮(zhèn)綿陽、長在綿陽,對綿陽山水了然于心,逐漸形成了厚重蒼潤的繪畫風格。多年來,常有佳作入選各種各樣的全國展覽,并出版了《寄情山水間·劉賢福山水畫研修班作品選》和《劉賢福鋼筆山水畫速寫集》等作品集,頗得同行的好評。

  古人說,“工畫而無師,惟寫生物!睂懮,是古今在中外畫家的第一門必修課。中國畫也不可例外,我國古賢入畫山川水村,無不沿波討源,飽游飫看。這是一個很好的傳統(tǒng)。即使在復古風盛行的清初,諸如“四王”輩的畫家也經(jīng)常策杖于山林,乘扁舟于江湖,望秋云、臨春風,觀察山川風物,體味人間百態(tài),從生活中去汲取營養(yǎng),即使在他們所題為“臨”、為“摹”、或“仿”或“撫”某家的畫面上,也總是透露出他們所曾經(jīng)見的山川氣象。

  風動翠柳,云橫峻嶺,日月經(jīng)天,江河行地,大自然的一切都會給藝術家以神奇的啟示。劉賢福習畫數(shù)十載,深知“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道理,他重寫生。為“搜盡奇峰打草稿”,他走遍綿州大地,潛心寫生十余年,積累了大量素材,在此過程中,對羌鄉(xiāng)風情和羌山風貌尤其情有獨鐘。

  北川是傳說中的大禹的故里,簡稱“禹里”,北川羌族自治縣至今還名曰“禹里”之鄉(xiāng)。2008年“5·12”大地震前十多天,劉賢福獨自從綿陽出發(fā),經(jīng)北川、茂縣繞汶川、理縣抵都江堰,過成都,然后返回綿陽,寫生行經(jīng)之處正是8級特大地震極重災區(qū),之后想來,不禁為之后怕。千年不遇的8級特大地震突然來襲,轉瞬之間,即致山河破碎、城市毀滅、生靈涂炭同胞喪命,慘不忍睹!

  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援建省市的無私幫助下,經(jīng)過幾年奮斗,北川人民重建新生活,禹里羌山依然新美如畫,激發(fā)了他的一腔豪情,他于2013年底突發(fā)宏愿,要創(chuàng)作一幅《禹里羌山郁秀圖》!為此,他反復深入片口、禹穴溝、禹里鄉(xiāng)、小寨子溝、通口、九皇山、藥王谷、吉娜羌寨、石椅羌寨和北川新縣城,在這些地方觀察,體驗,思考,探索,流連忘返,常常一待就是十天半月,直至有所悟、有所獲,方才喜滋滋滿載而歸。

  他最近完成的巨制《禹里羌山郁秀圖》,為紙本,水墨設色,縱48厘米,橫1620厘米,是在他十余年多次深入北川境內(nèi)對景寫生的基礎上,冥思苦想,融會貫通之后取得的成果,從動筆到完工,歷時兩年有余。他筆下的羌山大地層巒疊嶂,植被豐茂多姿,羌族民居錯落有致,星羅棋布在千山萬壑之中,長卷整體氣韻生動,氣勢貫通,生機勃勃。可以說,山容樹態(tài),丘壑體貌,皆出之己意。此一長卷,既顯示出中國畫所推崇的筆情墨趣,又展現(xiàn)了震前、震后北川的山魂水魄,既是一曲委婉、含蓄、深沉、壯美的北川頌歌,又是一曲北川人民不屈意志和頑強生命力的深情贊歌。

  劉賢福說,“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每一個藝術家的永恒課題,沒有人民,藝術創(chuàng)作的激情必然會干涸;沒有生活,藝術創(chuàng)作的靈感必然要枯竭。而搜索枯腸、閉門造車,則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大忌。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劉賢福透露,今后,他還將創(chuàng)作《白馬山寨秋韻圖》長卷和《蜀道翠云廊》長卷,甚至,他還計劃從成都出發(fā),過廣漢、德陽、梓潼、越大、小劍山,經(jīng)廣元而出川,在西褒城附近向左拐,之后沿褒河過石門,穿越秦嶺,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走完約1000余公里的古蜀道。因為,古蜀道上峰巒疊嶂,峭壁摩云,雄奇險峻,壯麗多姿,還有古棧道、三國古戰(zhàn)場遺跡、武則天廟皇澤寺、唐宋石刻千佛巖、劍門關、古驛道翠云廊、七曲山大廟、李白故里等名勝古跡,早已經(jīng)強烈地吸引著他的目光,他要在有生之年創(chuàng)作一幅長卷《蜀道圖》,那,更將是一部皇皇巨制!

  我等愿翹首以盼!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