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堅守文學理想 攀登時代高峰 ——中宣部、中國作協(xié)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培訓研討班綜述
來源:光明日報 | 饒翔   2016年07月04日22:36

3月23日至27日,中宣部、中國作協(xié)在京舉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培訓研討班,這是全國文藝業(yè)務骨干和管理干部培訓工作的重點培訓班之一,也為全國作協(xié)系統(tǒng)啟動培訓工作拉開了帷幕。在集中學習培訓中,作家評論家們深入學習和理解講話原文,圍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創(chuàng)作無愧于時代的作品、推動文藝走向高峰,堅守藝術理想、提高學養(yǎng)涵養(yǎng)修養(yǎng),發(fā)揮文藝批評的積極作用等具體問題展開深入而富有成效的交流。大家普遍感到,通過交流研討、加油充電,思想上有了很大收獲,認識上有了新的提高。

自覺肩負為時代和人民放歌的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從歷史縱深和全球視野深刻闡述了中華文化和中國文藝發(fā)展的定位和要求,指明了文藝工作的新航向。評論家白燁談道,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讓作家們對文學寫作重要性的認識有了極大提升,身上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更強烈了。

作家董立勃認為,無論是什么樣的作者,都要肩負著使命,不能不把自己的文學寫作不當一回事?!啊姑小瘯屛覀儗λ鶑氖碌氖聵I(yè)更加虔誠,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大,同時得到一種升華。‘使命感’會促使作家自覺地將視野打開,把寫作的觸角伸入社會的各個角落,觸碰到時代的脈搏,寫出有血有肉有靈魂的作品,激發(fā)出人們心中的善與美,讓人們始終對生活懷有慈悲、抱有希望?!弊骷译懻f。

“現(xiàn)在有一些創(chuàng)作指向瑣屑、日常的事物,這是無法滿足讀者的,必須進一步掘進。作家應保持清醒,讓創(chuàng)作更好地與國家的發(fā)展、民族的振興和人民的愿望對接,用文學的形式反映時代生活,而不僅限于蜻蜓點水、心靈雞湯。”作家扎西達娃說。

大家在研討交流中表示,作家應該秉持風骨操守,把對先進文化的創(chuàng)造、建設和傳播作為自己的使命,為人民書寫、為時代放歌,通過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引導人們求真、向善、向美。

虔誠對待自己的創(chuàng)作

創(chuàng)作問題是這次培訓研討班中熱議的話題之一。作家評論家們認為,作品是作家的立身之本,唯有創(chuàng)作優(yōu)秀作品,才是繁榮文學的正途。每一個以文學為志業(yè)的人,都要虔誠地對待自己的創(chuàng)作,樹立高遠的藝術理想,耐得住寂寞,頂?shù)米≌T惑,沉下心去,靜心篤志,大膽創(chuàng)新,不斷從時代生活中汲取力量,用于文學的創(chuàng)造。

“我們時常感覺‘文學邊緣化’,認真反思起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文學邊緣于時代,而不是‘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呢?正是因為浮躁之風流行,這是脫離大眾、脫離現(xiàn)實所帶來的?!弊骷胰~梅說。作家阿拉提·阿斯木認為,作家要樹立高遠的文學理想,同時不斷提高自己的學養(yǎng)、涵養(yǎng)和修養(yǎng),這樣才有可能寫出優(yōu)秀的作品。

“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對于一個用漢語書寫的中國作家來說,是一個對母語的再親近和再認識的過程?!弊骷曳斗€(wěn)談道,“作家應該去發(fā)現(xiàn)那未曾被眼睛看到的大美,去尋找那未曾讓心靈抵達的大善,去詮釋某種文化的厚重、歷史的豐沛、文明的燦爛,這樣才能寫出有分量的作品?!?/p>

認真吃透生活的本質

面對巨大深刻的社會變革,如何提高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社會生活的本質和主流的能力,提高文學反映現(xiàn)實的能力?如何成為這場偉大變革的在場者、參與者而非旁觀者?在研討交流中大家認為,只有體悟生活本質、吃透生活底蘊,才能面對紛紜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保持清醒和堅定,才能和人民共同承擔起對未來的責任,永葆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夢想。作家邵麗認為,“面對一個急劇變革的時代,一個需要凝聚共識的時代,我們需要相互攙扶、相互鼓勵著往前走,需要對生活心存敬畏,對現(xiàn)實進行甄別,更多地維護善、弘揚善,替底層的人民發(fā)聲?!?/p>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創(chuàng)作優(yōu)秀作品的必由之路。軍旅作家徐劍認為,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作家將自己的視野從書房一隅投向廣闊大地,從一己悲歡轉向廣大人民群眾的豐富實踐。作家們積極投入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中,更加自覺地寫人民生活,唱人間冷暖,用來源于人民的文藝作品回報沃土、回饋人民。

有些作家自覺選擇在農村扎根,融入鄉(xiāng)野大地,這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一種最直接的方式。作家陳應松說:“這幾年我多次去神農架采訪,是因為熱愛那片土地,那里的山川河流、草木鳥獸。作家無論是掛職還是采訪,都要問自己一個問題:你是真的熱愛你去的那個地方嗎?你寫完還會經(jīng)常去看看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的深入生活才會有持久性?!?/p>

努力攀登文學“高峰”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文學。面對時代和生活更加磅礴的創(chuàng)造力,人民期待著異峰突起、別開天地、體現(xiàn)一個時代文化高度的大作品應運而生。圍繞實現(xiàn)從“高原”向“高峰”突破,作家們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大家在討論中認為,文學作為軟實力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格局中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要推動文學走向高峰,中國當代作家絕不能躲避崇高、自我矮化,而要與當前這個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時代相適應。“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時代精神,作家要有宏闊的創(chuàng)作視角,從瑣碎的生活中跳出來,牽掛百姓冷暖,樹立起一個作家的格局,創(chuàng)作有高度的作品?!弊骷谊P仁山說。

作家邱華棟談到,當代中國要想出現(xiàn)更高的“高峰”,需要作家們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向上、向“高精尖”努力,激活想象力,提高藝術水準,寫出藝術杰作。

實現(xiàn)文學從“高原”到“高峰”的邁進,需要營造積極健康的文學生態(tài)。評論家臧軍認為,當前文學工作的對象、方式、手段、機制出現(xiàn)了許多新情況、新特點,文學組織工作者要針對不同的情況使用不同的管理方式方法,真正促進出精品、出人才。

實現(xiàn)文學從“高原”到“高峰”的邁進,需要文學評論的有效推動。評論家張未民認為,文學評論家要考慮批評語言能不能被作家接受,形成有益的促進;能不能被讀者接受,構成有效的引導。要通過文學批評,在作者、讀者、評論家之間展開良好的對話和溝通,真正促進文學事業(yè)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