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熬茶的味道
來源:中國民族報  | 馬云龍(回族)  2016年07月05日23:23

喝熬茶是青?;刈迦罕姷闹匾嬍沉晳T

在青海,人們把吃早飯叫吃“早茶”。“茶”代替了“飯”,可見茶的重要性。茶是指茯茶,也叫磚茶。人們最信賴的茯茶品牌之一是“湖南益陽茶”。早茶是指熬茶,在青海,幾乎家家都會熬。尤其在鄉(xiāng)村,熬茶再普通不過了,家家戶戶都離不開。女主人在爐子上搭上一壺清水,待水將開時,放入一塊湖南益陽磚茶,加上鹽、荊芥、桂皮和薄荷,一會兒,熬茶的味道就撲鼻而來,直沁心脾。

青海氣候高寒,早些年,在漫長的冬季里,普通人家的吃食大多是酸菜、洋芋。牛羊肉和細菜可不是每天都能吃到的。在寒冷的日子里,圍著火爐搭上一壺熬茶,端上一碟饃饃,喝一口熬茶,吃一塊饃饃,渾身就熱了。村里人說某某家的茶飯好,除了指飯食外,熬茶也在其中。

家里“行干事”(婚喪嫁娶)時,熬茶就派上了大用場。隔壁三阿爺家打發(fā)(出嫁)姑娘阿西亞時,請的是村里最會搭茶的尕胡塞。尕胡塞搭茶有一手,村子里不論誰家打發(fā)丫頭都少不了他。

尕胡塞搭茶,要自己盤茶水灶。他用碎磚和著長草泥,在通風較好的院子角落砌出離地10公分高的灶基,再間隔1公分排好當爐梯用的細鋼筋,之后再往上砌10公分。茶水灶表面用長草泥抹光抹平,晾半天或直接生火烘干,茶水灶就盤好了。尕胡塞說,要想搭出好茶來,就要有個好茶灶。死煙活氣的茶灶搭不出好熬茶。尕胡塞搭出的熬茶顏色像牛血,不咸不甜,恰到好處。在宴席上,尕胡塞搭的熬茶被人們嘖嘖稱贊。

開齋節(jié)和古爾邦節(jié)是穆斯林最重要的節(jié)日。每逢節(jié)日,各家各戶都要宰牛羊,請阿訇。阿訇和隔壁鄰友被請到炕上,在白瓷印花的小弓碗里倒上熬茶,擺上金黃的油香和雪白的饅頭片。眾人一邊品嘗,一邊閑話村子里的家長里短,還有廣播電視里的國家大事、奇聞軼事。

同一種茯茶,有的人搭出的茶好喝,有的人搭出的茶不好喝。搭茶時放入佐料的順序、火候的大小、水質的異同、佐料的多少……這些都是影響熬茶口感的因素。家里人一直認為我搭的熬茶好,味道香郁醇厚,不由要多喝兩杯。殊不知,我搭茶時,是恪守搭茶順序、掌握好火候、控制好水量的。這些看似普通的操作程序,有的人順序顛倒,不顧火候大小和茶葉、佐料多少,亂放一氣,怎么能搭出好茶呢?

另外,搭茶的器皿和燒的柴禾對搭出的茶水質量也有影響。在大鐵鍋內注入清泉水,再用麥秸桿燒火,這樣搭出的熬茶味道極好,遠非鋁壺、鋁鍋熬出的茶味可比。其與燒液化氣、煤炭搭出的茶水,以及用井水、自來水搭出的茶水都有口味上的不同。

去高原腹地旅游的外地游客,為了適應高原氣候、融入當地生活,也會尋找原汁原味的熬茶來喝,一來消渴解乏,去除水土不服和高原反應帶來的不適;二來借此了解西北地區(qū)的飲食文化,增長見識。對外地人來說,喝熬茶的確是一個能迅速融入當地生活、了解和參與高原人文環(huán)境的好的方式。

印象最深的莫過于那次我們在西藏那曲草原喝的熬茶了。那是藏族老阿媽用干牛糞燒的熬茶,雖然經過多年歲月的洗禮和沖刷,那種味道、那個場景、那種記憶,卻始終盤踞在我腦海深處,難以忘卻。那次在經過那曲草原途中,好多人盡管含著紅景天,還是有高原反應,嘔吐、渾身無力,隨車帶的幾個氧氣袋早已干癟。不得已,我們只好把車停在路邊,以緩解不適。就在這時,一位在附近放羊的藏族老阿媽得知了我們的情況,把我們請進了她的小氈房,用干牛糞燒了一壺熬茶,請我們喝。喝下一兩碗后,我們身上的不適感竟消失了。

如今,茶的種類多了,不管在城市,還是在鄉(xiāng)村,商店出售的茶葉有紅茶、普洱茶、綠茶、果茶、苦丁茶等,不勝枚舉,甚至連熬茶都被制作成小包裝上市出售。我試著買來泡著喝,竟然真能喝出一點點熬茶的味道來。

望著杯子里上下飛舞的菊花茶,我想著小時候在杯子里倒上熬茶,里面的茶葉也是這樣上竄下跳地飛舞不止,要是發(fā)現有一根茶梗豎立著,久久不倒,那天肯定會有親戚來家里,豎著幾根,就會來幾個人。

想念童年時的熬茶,這輩子都離不開熬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