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靜下來,用心聆聽民族傳奇和音樂之聲
——紀錄片《聆聽中國》拍攝札記
來源:中國民族報 | 陸海寧  2016年07月07日00:14

攝制組跟隨少數(shù)民族群眾拍攝他們的勞作過程。

《聆聽中國》中拍攝的岜沙寨老。

《聆聽中國》中拍攝的岜沙寨老。

近日,在央視熱播的紀錄片《聆聽中國》, 從“聲音”的角度出發(fā),在我國1530多項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中,選取了一批最具特點的傳統(tǒng)藝術,通過點滴的收集和真實的記錄,讓觀眾“聆聽”各民族傳承的音樂之聲,獲得了觀眾的好評和專家的肯定。本報特邀該紀錄片主創(chuàng)之一,中央電視臺戲曲和音樂頻道制片人陸海寧講述其拍攝幕后的故事。

引 子

山風穿過樹林的沙沙聲、山谷潺潺的流水聲,女子用蚌殼在祖母石上打磨的聲響,這一切逐漸形成一種古老的節(jié)奏,在月亮山腹地這個叫做岜沙的小村寨里回蕩了許久。突然,傳來一聲嬰兒的啼哭,聲音漸強漸高,打磨的聲響速度也越來越快,音浪在如潮水般洶涌時戛然而止,世界陷入了一片寂靜。

同 期

岜沙寨老滾拉旺:“在我們這里,女人生孩子,是不要男人幫忙的。她自己用之前準備好的竹片或鋒利的蚌殼,把臍帶割斷。她不能拿刀來割,割下來的東西會埋在自己床下。生下來的孩子如果能過到一百天,就算是活下來了。我們會喝酒慶祝,親戚朋友也都會送來禮物表示祝賀,并請老人給孩子取個名字,然后再種下一棵樹。樹會保佑孩子,孩子也會和樹一起長大,這棵樹就是他的生命樹。

字 幕

百天后,人們沿襲著古老而簡樸的習俗,上山去為孩子種樹。千百年來,岜沙人正是抱著這樣一種“人本是樹”的信念,在繁衍生命的同時,也傳遞著他們對樹的敬仰和對祖先的遠懷。

這是紀錄片《聆聽中國》首集《輪回》的開篇。作為一部真正從聲音角度來了解和知曉中國的紀錄片,這部作品從一開始就展現(xiàn)了它與眾不同的獨特視角——全片全程采用4K高清攝影機拍攝以及5.1環(huán)繞立體聲錄音;全片無一句旁白解說,只有同期聲和少量背景音樂;全片采用電影鏡頭語言,講述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故事。采用這些獨到的做法,只是為了能讓更多人從悠久寶貴的文化傳統(tǒng)里,聆聽到最響亮、最稀有、最恒久的聲音符號,換一個角度重新來認識中國的各民族文化。

緣起,“聆聽”聲音承載的歷史文化

多年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拍攝經(jīng)歷,讓我的目光和思緒不斷聚焦回旋于那些曾讓我留下記憶的澄澈明凈的山川河谷、令人心潮澎湃的歌舞音律和那些聞所未聞的珍稀藝術。它們鮮被人識,在光陰的雕琢里一點一點被消磨,直至消失。扼腕嘆息之余,我一直在思考自己作為一個媒體人能做些什么呢?

在人類社會的最初,語言還沒有形成,音樂和舞蹈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了祖先的生活當中?,F(xiàn)在,我們會在林間聽到隔山傳來的一曲山歌;會從鶴發(fā)老人口中聽到咿呀的傳唱;會在長江岸邊聽到船工們沉重而嘹亮的號子;還有那些場面喧騰的賽歌會、那達慕、廣場舞和風情萬種的酒歌、情歌、耍歌、對歌……在我們的生活中,無時無處不傳來聲音,那是無數(shù)種聲音共同構成的生命詠嘆調(diào)。為此,我們開始了“聆聽”的過程。

2013年,在央視戲曲和音樂頻道原總監(jiān)郎昆的策劃下,我和我的團隊開始設計《聆聽中國》的拍攝選題。經(jīng)過數(shù)次研討會與專家論證、實地調(diào)研,我們在2014年底確立了基本拍攝方案,即從1530多項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中,選取一批最具有特色的傳統(tǒng)藝術,通過點滴的收集和真實的記錄,捕捉當下中國各族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民族審美習慣及依然存活的傳統(tǒng)文化。

近年來,聲音保護已經(jīng)納入了人們的視野。北京的史家胡同有一家北京聲音博物館,依照創(chuàng)辦者的說法:“聲音是文化的一部分,里面有這座城市的歷史和記憶,但它們已經(jīng)消失或正在消失,我們要記錄下這種獨特的歷史?!?/p>

是的,就像我們在片子拍攝過程中,所聽到的侗族大歌、反排木鼓、屯堡地戲、苗族飛歌,甚至花開花落、百鳥齊鳴……它們是一個城鎮(zhèn)、一個村落、甚至是一條小街獨特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名片。如何精準地傳遞出“聆聽”的聲音符號,表達“聆聽”的思想,這正是《聆聽中國》的攝制難點。

制作,最好的技術打造最美的文化紀錄片

2015年第一季度,《聆聽中國》開拍了。作為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攝制的首部大型文化紀錄片,我們對聲音和畫面的采錄、表現(xiàn),要求更為苛刻一些?!恶雎犞袊放c以往紀錄片拍攝最大的不同點在于技術上的突破創(chuàng)新。確定選題之初,4K超高清攝影在中國方興未艾,而5.1環(huán)繞立體聲也大量運用于電影攝制當中,但在電視紀錄片攝制中顯然是屬于“奢侈品”?!恶雎犞袊菲铺旎牡靥岢鲆谩?K+5.1”這樣的影院級配置來打造這部作品,這在紀錄片界尚屬首次。

高端的技術保障要求導演在做拍攝方案時,不僅僅要制作一份分鏡頭腳本,還要同時準備一份音頻錄制腳本。在實際拍攝當中,團隊全程采用了電影定焦鏡頭,以及高端的音頻器材。為了拍攝到精美的自然畫面,團隊有時起早摸黑來回趕路拍攝,有時沒有等到預想中的畫面,只能再等。一連數(shù)日等待,只為了幾秒鐘的畫面。而為了拍攝部分瀕臨失傳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或是不為外人所知的傳統(tǒng)技藝,團隊還要絞盡腦汁想辦法與當?shù)厣贁?shù)民族群眾再三溝通,以獲得他們的理解和配合。

意料之外的險情也是層出不窮:2015年3月底在貴州黔東南拍攝期間,團隊就遇上了劍河5.5級地震,而那時,我們的車輛恰巧駛過地震中心地帶,公路上的裂痕觸目驚心;5月下旬,當攝制組再次進駐從江、榕江等地區(qū)進行航拍時,又遭遇特大暴雨,航拍器不幸掉落,被猛烈的洪水一下吞噬卷走,無影無蹤……

360多個日日夜夜,我們分別在貴州、云南、西藏、四川等地進行拍攝,最終完成了兩集、每集五十分鐘的片子,起名為《輪回》和《傳承》。《輪回》旨在表現(xiàn)在人類最初的認識當中,生老病死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成長與衰弱都是自然的規(guī)律,不可強求。世間萬物,都像人類的繁衍生息一樣,不斷生死輪回,與人的生命相對應的文化亦然。而《傳承》則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珍貴的文化藝術越來越稀有,傳承的專業(yè)人士越來越少。兩集片子借著侗族大歌老歌師潘薩銀花、岜沙寨老滾拉旺、納西古樂會會長宣科等一批鮮活的人物,傳遞著一個個不朽的民族傳奇和不老的文化精髓。

反響,細膩安靜的紀錄片獲認可

2015年12月14日,紀錄片《聆聽中國》舉行了播前看片會暨宣傳推介活動。在活動上,進行了首期節(jié)目的完整播放。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張同道表示,在浮躁的電視行業(yè)中,人們需要這種沉靜下來的、細膩安靜的紀錄片,將我國寶貴的民俗文化通過電視表達出來。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再軍認為,這種以音樂寄托情感、傳承文化的節(jié)目是一種開拓,也應該是音樂作品的回歸?!恶雎犞袊酚兄幕祟悓W的特征,一幕幕原生態(tài)的場景,讓人們從傳統(tǒng)文化中審視現(xiàn)代社會。

2015年12月26日、27日,《聆聽中國》之《輪回》及《傳承》在央視音樂頻道首播。今年3月17日、18日,又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3月25日起至4月初,央視綜合頻道也進行了精編版的播出。在各個平臺的展映,得到更多的反饋是——“這是一部沒有一句旁白的紀錄片,是一部需要用心聆聽的紀錄片,它帶來的是無言的感動與震撼??催^《聆聽中國》后,讓我們對自己的文化和民族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們應當覺醒,對于中國的珍稀文化,要去發(fā)現(xiàn)、感悟、傳承、發(fā)展?!?/p>

作為《聆聽中國》的親歷者,我想它不僅記錄了一批珍貴的影像和聲音,更重要的是喚起了人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珍貴遺產(chǎn)的關注與重視,這是最大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