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海上瓷路”浮出水面
來源:深圳商報 |   2016年07月22日11:08

專家解析“水下考古”

“海上瓷路”浮出水面

“南海一號”上發(fā)現(xiàn)的南宋德化窯八角形粉盒。

南宋磁灶窯綠釉菊瓣口小碟。

南宋磁灶窯綠釉長頸瓶。

南宋德化窯白釉葫蘆瓶。

南宋景德鎮(zhèn)窯青白釉瓣口碗。

“海上瓷路——粵港澳文物大展”目前正在深圳博物館新館一樓大廳展出,多件神秘的“南海一號”、“南澳一號”古沉船瓷器吸引眾多市民前往觀展。昨日,記者采訪廣東省博物館館長魏峻,聽他細數(shù)中國古代船舶的發(fā)展歷程以及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衰史,揭開中國考古史上兩艘著名的沉船——南宋時期的“南海一號”和明朝萬歷年間的“南澳一號”的“神秘面紗”。

德國人最早提出“絲綢之路”

“出水文物”與“絲綢之路”密不可分。而國人熟識的“絲綢之路”四個字,追溯其緣起,卻要回到1887年。

魏峻介紹說,“絲綢之路”這個詞,不是歷史上一直就有,“我們查閱了相關資料,發(fā)現(xiàn)這個名詞的來源出乎意料地時間并不是很長。它的提出是德國的一個地理學家、旅行家——李?;舴遥?887年提出了這個詞。當時,他寫了一本書叫《中國親程旅行記》,一共是五卷本。出版之后,他就提出了‘絲綢之路’這個名稱,而這個名稱一經(jīng)提出之后,就被學術界廣泛地認同。”

魏峻認為,李?;舴姨岢龅摹敖z綢之路”是指“陸上絲綢之路”。而第一個提出“陸地”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是比他更為年輕的法國漢學家沙畹。在其所著的《西突厥史料》中,沙畹提出:“絲路有陸、海兩道。北道出康居,南道為通印度諸港之海道?!?/p>

“沙畹之后,‘海上絲綢之路’的名稱提出,始于日本學者三杉隆敏1967年寫的《探索海上的絲綢之路》一書,這是我們目前查到的在學術界最早使用‘海上絲綢之路’名稱的。但是,‘海上絲綢之路’只是一個概括的名稱,因為中國的對外貿(mào)易明確的記載,從漢代以來,絲綢在中國對外貿(mào)易的體系中間占有了一個很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們在這條貿(mào)易路線上不僅僅是賣絲綢,還有瓷器。在清代以后,占主導地位的是茶葉,造成西方的白銀大量地流入中國,他們形成了錢荒,入不敷出,然后就通過賣鴉片來改變貿(mào)易的結構?!蔽壕f,2014年6月22日,中國、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聯(lián)合申請了“絲綢之路”的申遺,一共是33個站點獲得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認可,“絲綢之路”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其中,中國一共有陜西、甘肅、新疆和青海四個省參與,中國境內(nèi)共有22個站點,數(shù)量最多?!皬倪@點上可以看出,中國在‘絲綢之路’上的史跡是非常豐富的?!z綢之路’不僅僅是絲綢、瓷器和茶葉等商品的交流之路,同時也是各國文化的交流傳播之路,是不同文化在這條航路的沿線各個站點進行的接觸、滲透、碰撞和融合?!蔽壕f。

絲路三寶:絲綢茶葉瓷器

現(xiàn)有資料顯示,中國對外貿(mào)易的最早發(fā)祥地,應該是嶺南的徐聞、合浦。魏峻表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記錄見于《漢書 地理志》,“從文字記錄中,可看出漢代時期對外貿(mào)易的主要貨品和北方地區(qū),以及‘草原絲綢之路’、‘綠洲絲綢之路’交流的東西是一樣的,絲綢是非常重要的物品?!?/p>

“隋唐時期,外銷品主要是絲綢和陶瓷;兩宋時期,由于北方遼、西夏和金的崛起,河西走廊被阻斷,中國與外部世界的交流主要依靠海上交通。這一時期,政府準許流通海外的商品包括絲織品、陶瓷器、漆器以及酒糖茶米等日用品,時許時禁的商品包括金銀、銅器和銅錢等,不許出口的商品為兵器、書籍等;到了元朝,同樣在重要海港設立市舶司,最重要的為泉州、廣州、慶元三處;明代,從海外輸入的商品大概分為七大類160多種,如香料,珍禽異獸,藥材,軍事,工業(yè)原料和手工業(yè)制品類,如西洋布、玻璃瓶等?!蔽壕硎荆宄捌?,為對付東南沿海的反清實力,實行過“海禁”和“遷界”政策,海外貿(mào)易被嚴重影響,唐代以來延續(xù)的市舶機構被取代,這是中國近代海關制度的開始。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實行廣州“一口通商”的貿(mào)易制度,廣州幾乎壟斷了中國與西方的所有貿(mào)易。

“清代的貿(mào)易品,茶葉成為對外銷售的主要物品,1817年~1833年,這15年間,茶葉的貿(mào)易量增長到百分之六十。據(jù)文獻統(tǒng)計,歐洲國家從中國進口一百萬件瓷器,這個銷售量中,景德鎮(zhèn)的青花瓷是占有很大比例的。這一時期,文化的影響是雙向的。在18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西方出現(xiàn)‘中國時尚’,西方人以家里有幾件中國瓷器為傲?!蔽壕f。

中國水下考古始于1987年

“海上瓷路——粵港澳文物大展”中,多件精美的瓷器來自中國考古史上兩艘著名的沉船——南宋時期的“南海一號”和明朝萬歷年間的“南澳一號”。魏峻表示,中國水下考古力量的組建始于1987年,與“南海一號”沉船的打撈有關。

魏峻介紹說,“南海一號”是1987年發(fā)現(xiàn)的。他說:“發(fā)現(xiàn)的過程很偶然,廣州救撈局和英國的海上探險在上下川島海域?qū)ふ覗|印度公司荷蘭沉船‘萊茵堡號’時,并沒有找到東印度公司的沉船,卻意外發(fā)現(xiàn)了深埋在23米之下的古代沉船,并打撈出一批珍貴文物,當時被叫做‘宋元南漢沉船’?!?/p>

作為“南海一號”水下考古的親歷者,魏峻表示,中國水下考古的開端有兩個契機,“一是外國人在中國的南海大量地撈中國沉船,我們束手無策;另一方面,雖然發(fā)現(xiàn)了‘南海一號’,卻沒有打撈能力,于是中國就派了專家去國外學習。1989年,學完回國,正式開始對‘南海一號’進行水下考古調(diào)查,這是中國水下考古隊伍成立之后,在中國海域所進行的第一次水下考古調(diào)查?!?/p>

魏峻表示,和陸地考古一樣,水下考古面臨諸多無法想象的困難?!氨热纭虾R惶枴?,從發(fā)現(xiàn)到整體打撈,花了整整20年時間,其中耗費的人力、財力、物力,可見一斑。”

魏峻介紹說,在晚明時期,整個南海海域的沉船非常多,“從萬歷開始到明代滅亡,有七八十個沉船,除了中國的,還有東印度公司和西班牙的。中國的沉船多為北部的沉船,而南部的商船多為歐洲國家的船,說明這個時期歐洲的商船大量地到達了我們的南海區(qū)域?!?(聶燦 實習生 杜君/文  韓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