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一執(zhí)生情 一捻成風(fēng) ——從“羲之書扇”說起
來源:中國文化報 | 閆敏  2016年08月01日12:29

草書紈扇(絹本) 直徑28.4厘米 趙佶 上海博物館藏

時令已過大暑,各美術(shù)展館、藝術(shù)機構(gòu),有著或大或小的扇面展事,顯示著這古老常新的藝術(shù)形式魅力不減。當(dāng)代書家也常常以書扇贈友為雅事、能事,其實,文人書扇,由來已久。《晉書》列傳第五十載:

羲之嘗在蕺山見一老姥,持六角竹扇賣之。羲之書其扇,各為五字。姥初有慍色。因謂姥曰:“但言是王右軍書,以求百錢邪。”姥如其言,人競買之。他日,姥又持扇來,羲之笑而不答。

王羲之書名為世所重,可見一二,由此看,扇面題書想必也早有之。無獨有偶,東坡書扇也常為人稱道:

東坡官錢塘日,有人訴負(fù)錢二萬不償者。公呼而詢之,云:“吾家以制扇為業(yè),適父死,而又自今春以來,連雨天寒,所制扇不售,非故負(fù)之也?!惫煲暰弥?,曰:“姑取汝所制扇來,吾當(dāng)為汝發(fā)市也?!表汈戎?,公取二十扇,就判筆作行書草圣及枯木竹石,頃刻而成,即付之曰:“出外速償所負(fù)資也?!逼淙吮榷橄?。始逾府門,人以千錢競購一扇,立盡。

東坡明智、才高。如此般文人、士大夫書扇、畫扇、玩扇、賞扇甚至斗扇,似乎有著說不完的雅聞軼事。傳宋李有首小詩《折疊扇》:“尺素裁成半葉荷,竹批六夾影相羅。玉人笑把遮羞面,還向絳邊見笑渦?!笔谷擞浧鸸蕦m博物院藏南宋《蕉蔭擊球圖》,高桌后面支頤觀球的女子面前放著的那把尚未完全合攏的折疊扇以及扇子下邊系著的長長紅流蘇,而“桃花扇”“孫悟空三借芭蕉扇”“晴雯撕扇”等小說戲曲,圍繞這一雅物塑造的愛恨嗔癡,都成為人們腦海中的經(jīng)典場景。

可見,中國傳統(tǒng)雅賞文化中有著濃濃的扇子情結(jié)。古時,儒士題詩書扇成就幾多佳話;才子揮扇一捻生出無限風(fēng)流;美人執(zhí)扇淺笑半藏千種嬌媚;百姓搖扇談著柴米油鹽;戲子借扇演繹愛恨情仇……扇子,或書或畫,道不盡幾多情愫。

沈從文《扇子史話》一文將扇子的前世今生、形制材料等梳理得詳細透徹。

古籍有“舜作五明扇”一說,可推測扇子的應(yīng)用至少不晚于新石器時代陶器出現(xiàn)之后。目前所見較早的扇子形象出現(xiàn)在出土的東周、戰(zhàn)國銅器以及江陵天星觀楚墓中:由奴隸仆從執(zhí)掌,為主人障風(fēng)蔽日,象征權(quán)威的成分多于實際應(yīng)用。而戰(zhàn)國晚期到兩漢,一種半規(guī)型“便面”成為扇子的主流。

魏晉南北朝時期,“麈尾”“麈尾扇”“羽扇”及“比翼扇”相繼出現(xiàn)?!坝鹕取倍嘤渗B類半翅制成,“麈”是領(lǐng)隊的大鹿,魏晉以來尚清談,手執(zhí)麈尾有“領(lǐng)袖群倫”含義?!氨纫砩取庇殖鲇凇镑嫖采取?,上端改成鳥羽,為帝子天神、仙真玉女升天下凡翅膀的象征。

隋唐時“紈扇”廣為流行?!凹w扇”亦即“團扇”,唐代早期多作腰圓形,開元、天寶以來則多“圓如滿月”。紈扇深得閨閣喜愛,“團扇、團扇,美人并來遮面”,“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團扇復(fù)團扇,奉君清暑殿”,古代詩詞借團扇刻畫出少女種種情態(tài)或愁思。

宋元時期出現(xiàn)新品種“折疊扇”,即折扇。一般認(rèn)為是北宋初從日本、高麗傳入。但扇面有畫的傳世實物連同圖像反映、畫錄記載,兩宋總計不到十件,元代更少,還不曾為文人雅士所賞玩。

到了明代,折扇開始普遍流行,先起宮廷,后及社會。明永樂年間,成都所仿日本“倭扇”,年產(chǎn)約兩萬把。扇面有加金箔者,特別精美的由皇帝賞給嬪妃或親信大臣,較次的按節(jié)令分賜其他臣僚。至于騷人墨客等風(fēng)雅之士,講究扇面書畫,使之更近于工藝品。當(dāng)時的川蜀、蘇州是折扇的主要產(chǎn)地。折扇無疑已成為明代扇子的主流,影響到清代,前后約三個世紀(jì)之久。

清朝,乾隆帝曾命禮部尚書、畫師張若靄將宮內(nèi)所藏元、明兩代折扇三百把編目作序。上行下效,此風(fēng)行于文人之間。而扇面產(chǎn)業(yè)在民間,有了職業(yè)畫商和扇莊,經(jīng)營書畫成扇,玩扇、藏扇也蔚然成風(fēng)。

近代,1924年始創(chuàng)于京城的楊仁雅集時賢書畫扇面會,曾多次在中山公園水榭舉辦扇展,梁啟超、溥心畬、齊白石、陳半丁等一代名流均有作品參展,開啟了扇面藝術(shù)面向公眾展覽的歷史,直到今時今日。

幾何上這樣定義扇形:一條弧和經(jīng)過這條弧兩端的兩條半徑所圍成的圖形叫扇形。但這一定義有些狹隘,不如晚明文人文征明曾孫文震亨在《長物志》中對“扇”的敘述更加全面:

扇,羽扇最古,然得古團扇雕漆柄為止,乃佳;他如竹篾、紙糊、竹根、紫檀柄者,俱俗。又今之折疊扇,古稱“聚頭扇”,乃日本所進,彼國今尚有絕佳者,展之盈尺,合之僅量值許,所畫多作侍女、乘車、跨馬、踏青、拾翠之狀,又以金銀屑飾地面,及作星漢人物,粗有形似,其所染青綠甚奇,專以空青、海綠為之,真奇物也。

可見,扇面分為折扇和團扇。團扇的創(chuàng)作形式不一,月圓、腰圓、六角之形……因形而異,又因形制較小,成為大幅創(chuàng)作的靈活補充。折扇扇面上寬下窄成輻射狀,常見創(chuàng)作形式三種:其一,充分利用上端,下端不用。這種格式以每行寫兩字為宜,從右至左,依次安排。落款寫在正文的左側(cè)??钜碎L些,款字寫一行至數(shù)行不等,印章宜小于正文;其二,寫少數(shù)字,利用扇面的寬度由右向左,橫排書寫二至四字,落款可寫數(shù)行小字,收放有度與正文相映成趣;其三,上端依次書寫,下端隔行書寫,形成長短錯落格局。這種格式,先寫長行,以五字左右為宜,短行以一、二字為宜。落款、印章與上略同。扇面的創(chuàng)作有著豐富的內(nèi)容:或花鳥娛心、山水寄情,或容影隨行、詩文詠志。其中,詩文詠志與書法關(guān)系最為密切。明朝文徵明、文嘉、陳鎏、周天球、彭年、王樨登;清朝查士標(biāo)、徐枋、沈荃、朱彝尊、紀(jì)昀、康熙帝都有書扇筆跡??梢哉f,明清兩代,幾乎所有的文人書畫家都有在扇面上寫書作畫的典型經(jīng)歷,從而形成了扇面藝術(shù)發(fā)展的全盛時期。

《晉書》中所記“但言是王右軍書,以求百錢可也”的故事,當(dāng)見扇面與書法相得益彰,人之為寶,扇子的收藏也初見端倪——本來只是作為拂暑工具的扇子,一旦有名家在其上創(chuàng)作的書畫,或進而配上高手的雕骨,其價值就遠不只于拂暑了,竟成了一種溫雅的文化載體,如吳冠中為某扇藝大展題詞:“扇子送涼,不意成藝?!?/p>

如今社會,室內(nèi)多開空調(diào),普通百姓也多用電扇,那些搖出風(fēng)的扇,卻也不再常用,這退去了實用意義的扇,使得書扇、畫扇反而成了更為純粹的雅事,而藏扇、賞扇也別有一番意義。

物以稀為貴,稀因歷史長。扇子的鑒定也脫不了“以時代氣息為重”的套路。此外,扇子是工藝品、是綜合體,所以賞扇子也可合可分,“合”是說作為一個整體來鑒賞;“分”是指可將成扇的書法、扇股、雕工等拆分來一一鑒賞;而扇面裝裱成鏡片、冊頁或立軸后,則鑒賞與一般書法相仿佛。當(dāng)然,除去書法,扇面本身也是鑒賞的對象,品相好的泥金灑金,絹本箋本,瓷青虎皮,貢發(fā)高麗,名家見之心喜,所作書所畫多精品。如果是普通市礬扇面,潤例上寫明劣紙不繪的名家自然公掉頭不顧,上面即使有佳字好畫,藏家也會覺得可惜,勉強入藏心中也覺得遺憾。此外,扇面繪畫一般以精到工整為上,這點與書法扇面鑒藏有所不同,書法可工細可豪灑,不可一概而論。

但這扇子的珍貴與否,也不一定完全在于是否價值連城,更多的,則是一個歡喜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