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從哲學和倫理學角度寫歷史人物的成功嘗試 ——評《忠勇蘇緘與道德價值》
來源:中國民族報 | 李升旗  2017年03月10日09:36

一千年前,在邕州(今廣西南寧)發(fā)生了一起為捍衛(wèi)祖國疆土、抗擊入侵者而舉家殉國的英雄壯舉。北宋神宗熙寧初年(公元1068年),為防范交趾國(我國古代地名,初期包括今廣東省和今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北部)的圖謀不軌,宋神宗詔令地方官員蘇緘為皇城使、邕州知府。北宋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底,十萬交趾軍入侵邊境,接連攻陷欽州、廉州,并包圍邕州。在無外援的危局下,蘇緘率2800名州兵進行殊死抵抗,堅守42天后,殲敵1.5萬人。但終因寡不敵眾,于次年2月29日城破淪陷,蘇緘父子率眾與敵巷戰(zhàn),高呼:“吾義不死敵手!”最后與全家36口人自焚,壯烈殉國。蘇緘的抵抗,遏制了侵略軍北進,為大宋反擊全殲交趾軍贏得了寶貴時間。為此,宋神宗贈其奉國軍節(jié)度使,賜號“忠勇公”,宋哲宗追贈他“懷忠公”,民間則為其立祠,香火不斷。

如何為歷史上的民族英雄立傳,是一個新課題。寶雞文理學院哲學研究所教授蘇振武在其創(chuàng)作的《忠勇蘇緘與道德價值》一書中,大膽擯棄寫人物生平的老套路,獨辟蹊徑,側重從哲學的視角研究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歷史英雄人物,從倫理學入手研究蘇緘的道德價值和精神力量,鞭辟入里,切中肯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他對蘇緘根脈的考證、對蘇仕宦的評價、對蘇人格品質的褒獎,都與其飽受中華儒家思想熏陶以及受墨家、法家的傳統(tǒng)倫理教育進行關聯(lián)映照,并把蘇緘“勇”的精神與其忠君愛國的傳統(tǒng)美德聯(lián)系起來,使讀者真切感受到蘇緘的英雄行為是繼承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產(chǎn)物,是一脈相承的愛國主義精神所鑄就。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分析了蘇緘愛國主義精神對我們現(xiàn)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xiàn)實意義,闡述了蘇緘為政以德的品格對今天黨員干部錘煉修養(yǎng)的教化功能,指出了蘇緘的崇高風尚有助于鼓勵我們當代人樹立進取精神。

這部34萬字的作品,在立意結構和寫作上,具有鮮明的特點。一是匠心獨具,意境宏遠。作者克服資料稀缺、史跡模糊等困難,通過深入挖掘,著力突出了蘇緘的人格和精神,以學術作品的方式來紀念民族英雄,可謂視角新穎。二是史論結合,燭照當代。作者以史實為基點,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觀,結合儒家倫理文化,對蘇緘進行了富有哲理的分析,揭示出蘇緘的精神實質和時代精神。三是立意精準,觀點獨到。作品采用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把蘇緘放到北宋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中加以分析,達到了歷史性和客觀性的統(tǒng)一。作者從蘇緘為官之忠、履職之勇、做人之義、理政之智四個方面加以疏理,對蘇緘的品格從“忠國”和“敬民”兩個方面加以辨識,將蘇緘放到古代封建社會“家國同構”的政治體制中加以認識,故而達到了對千年前的民族英雄的完美塑造,令讀者對這位歷史人物的認識產(chǎn)生了耳目一新之感。這在當今書寫歷史英雄人物的傳記中,可謂一個大膽的嘗試和成功的創(chuàng)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