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穿越千年的秘境:探幽西藏札達土林
來源:中國民族報 | 張德強  2017年05月17日09:58


古格地貌,泥巖塔林。

東嘎·皮央石窟群內壁畫。

東嘎·皮央石窟群。

置身于夕陽籠罩下的札達土林,使人仿若來到外星球。

在電影《星球大戰(zhàn)》中,喬治·盧卡斯為人們營造了異星球的奇幻空間,飛行器沿著大峽谷谷地高速飛行,峽谷兩邊的壯麗山景,讓不少影迷為之驚嘆。其實在我們地球上,也有這樣一個角落,存在著比電影特效還要精彩的土林谷地。方圓數(shù)百平方公里的西藏札達土林,就是這樣一處絕世奇觀的存在。

走進夢幻“魔界”

札達土林位于西藏阿里地區(qū)札達縣境內,距拉薩市1500公里。它以托林鎮(zhèn)為中心,沿象泉河兩岸發(fā)展,海拔為3750米~4450米,是世界上最典型、面積最大的第三系地層風化形成的土林。札達土林國家地質公園,分布有古格、札達溝、托林以及茅刺溝等景區(qū)。

札達,藏語的意思是“下游有草的地方”。關于札達土林,自古就有著種種神奇的記載和傳說。由于地處邊遠,這里仍是旅游開發(fā)的處女地。筆者和伙伴們驅車沿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新藏線,進入阿里高原無人區(qū),翻越神圣的岡底斯山,幾經周折,終于闖入這片神秘的“魔界之地”。

離開札達小城大約1小時,我們便到了札不拉山土林觀景臺。雖然事先看過很多關于土林的介紹,但真正到達這里的時候,還是感到十分震憾。遠觀土林,層林疊現(xiàn)、陡緩相間,沿河谷橫亙綿延數(shù)十公里,與四周的雪山交相輝映,嶺翻浪涌,峰躍驚濤,氣魄宏大,讓我們有身處異星球之感。

在高處俯瞰這片壯觀的大地肌理時,不由得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態(tài)各異的土林,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有的如城堡,有的像直挺聳立的佛塔,有的像叢林,有的似一個巨大寶瓶。那些層層疊疊的褶皺溝壑,與美國西部大峽谷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朝霞和夕陽的映照下,山紋明暗有致,色調金黃,生動富麗。極目遠望,阿里地區(qū)海一般的藍天,消失于遠方的地平線,飄渺又如奶油般可塑的云,配合著土林高原,像是為大地母親供奉的酥油花……

土林中的“第二敦煌”

黃色、褐色、灰色、黑色,除了一望無際的昏暗沙土,在近2500平方公里的札達土林中,幾乎看不到綠洲的痕跡。但你可知道,這個似乎早已被水、被綠色、被人類遺忘的“魔界”領地,在100多萬年前曾是一個方圓500公里的清澈大湖。

札達土林地貌在地質學上叫河湖相,成因于百萬年的地質變遷。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湖盆升高,水位線遞減,沖磨出“建筑物”的層高,歷經風雨侵蝕,在壁立陡峭的山巖上雕琢出今日的模樣。

東嘎·皮央石窟群,是一處由寺院、城堡、石窟和塔林組成的大型遺址,它是目前所發(fā)現(xiàn)的海拔最高、壁畫面積最多的高原石窟群。山壁上散落著數(shù)千個洞窟,總面積達1.2萬平方公里,山頂上可見一紅色建筑殘體,該遺址是中國目前發(fā)現(xiàn)的規(guī)模最大的佛教古石窟遺址,素有“第二敦煌”的美稱。洞窟遺址下,一個小村落靜靜地守護著這一千年的藝術寶庫。

據(jù)專家介紹,東嘎·皮央石窟所處地域的山巖,質地為易于風化的礫巖或沉積巖,較易于開鑿石窟。該石窟以禮佛窟為主,窟內多設壇置像和繪制壁畫,大量精美壁畫受自然侵蝕并不嚴重,基本保存完整。

我們看到,這里留存的壁畫中有很多異域人物、圖案和造型,其中各種天女圖案最多。這些壁畫構圖嚴謹、線條流暢、造型獨特,因其采用特殊的礦物顏料繪制,色彩鮮艷、經久猶新,精美程度不亞于敦煌壁畫。尤為可貴之處在于,壁畫的年代多集中在古格早期的公元11至12世紀前后,畫風絢麗浪漫,一度達到古格及西藏佛教史上藝術成就的巔峰。

上世紀初,英國探險家麥克斯曾經來到這里,但是嚴酷的高原氣候令他吃盡了苦頭,他沒有進行任何具有價值的科考和發(fā)掘,就匆匆離開了。在他的日記中,我們只能看到非常簡單的記錄:“這或許是一個巨大的城市或古堡的遺址?!彼挠涗洓]有引起外界的注意,直到80多年后的1992年,隨著國家組織的聯(lián)合考古活動開展,這個宏偉的城堡群落才被真正發(fā)現(xiàn)并逐漸被外界所知。

據(jù)導游介紹,1號洞窟是最具特色的,窟頂為斗四套斗形,即以壇城圖案為主的外方四圓形狀,這在整個西藏是十分罕見的,非常獨特。而2號洞窟的窟頂有5重同心圓圈形狀的套頂,也是繪成壇城的形狀,其南壁門左右墻面各有108尊佛像,北壁有164尊佛像,東西兩壁各有308尊佛像。

東嘎·皮央遺址內如此規(guī)模的洞窟壁畫,在國內非常罕見,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阿里地區(qū)屬于古格王朝故域,地處西藏西部,其與周邊佛教國家或地區(qū)的密切交流,直接影響了鑿窟造像的宗教意識與技藝手法。

有趣的是,這里沒有一條明顯的道路可以通達。這個西藏最大的洞窟遺址,在近千年的歲月里,經歷過古格王朝的興衰,已經漸漸與身后的土黃色山丘渾然一體,消隱于世外……

古格王國遺址

有千年歷史的古格王朝,就建立在神奇的札達土林之上。古格王朝在西藏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建立的地方政權,也是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的立足點,佛教由此在西藏逐漸達到全盛。

古格王朝遺址位于札達縣城以西18公里札不讓村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古格王朝于公元10世紀前半期開始建立,10至16世紀不斷擴建,這里前后經歷了16位國王,曾經有過700年的燦爛文明史。

古格王朝遺址從山麓到山頂高300余米,房屋建筑、佛塔和洞窟密布全山,達600余座,形成一座龐大的古建筑群。在古格遺址周圍發(fā)掘出的造像、雕刻及壁畫,是這個神秘王朝留給人們的寶貴財富。

古格王朝宮殿依土林山坡而建,人文建筑和地理環(huán)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從山腳下望去,很難分辨出哪里是山,哪里是建筑。渾然一體的山城,讓人感慨古格王朝的雄偉。據(jù)說,在王朝全盛時期時,這里駐扎了10萬人馬,當我們面對這偉岸的遺址時,頓覺這說法一點也不為過。站在王朝殿堂的頂端遙望周邊的土林高原,頗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豪氣。 

但最后一代古格王可沒有這樣的閑情逸致,敵軍來襲,他被圍困在古格宮殿里。敵軍每天奴役他的百姓,妄圖修建一座跟古格王朝宮殿一樣高聳入云的“通天塔”,再從塔上修建一座橋梁連接古堡,以此攻陷王宮。古格王因此郁郁而終,敵軍最后也從內部攻陷了城堡,并進行殘忍屠城。國王的妃子被敵軍從王宮的頂端拋下河谷,入侵的將領認為妃子穿著傳統(tǒng)的孔雀服被拋下的樣子,真如一只美麗的孔雀飛過般好看,于是下令將妃子們一個接著一個從城堡頂端拋下……

曾經威震一時的古格王朝,就這樣從歷史的舞臺退下,留下的只有和土林融為一體的古堡,還在講述神秘的千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