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北朝風華現(xiàn)鵬城 深圳博物館展出山西出土北朝文物精品
來源:晶報 | 謝晨星  2017年06月14日15:50

本次展覽“重頭戲”“虞弘墓?jié)h白玉石槨”上的精美雕刻。 高雷/圖

在中國歷史上,相比秦漢、隋唐等鼎盛時期,南北朝往往被忽視。事實上,南北朝上承魏晉、下接隋唐,是一個重要的歷史時期。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認為,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之后的北朝政治至北齊發(fā)展到鼎盛,成為隋唐制度的重要淵源。而山西作為北朝重要的政治、文化重地,其豐富的考古出土資料系統(tǒng)地展示了北魏至隋唐的文明演進。

在6月10日中國首個“文化與自然遺產日”當天,“平城·晉陽——山西出土北朝文物精品展”在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開幕。此次展覽由深圳博物館聯(lián)合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同市博物館共同舉辦,共展出北朝鎏金銀器、陶瓷器、石棺床、響銅器、陶俑等文物共計200余件(組)。據(jù)深圳博物館副館長郭學雷介紹,“這是目前國內文博系統(tǒng)第一次比較系統(tǒng)和豐富的北朝文物主題展”,展覽將持續(xù)至8月20日,歷史迷和愛看文物展的朋友們,不要錯過良機。

如今的大同曾是知名大都會

山西在北朝文明進程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地位。西晉時拓跋鮮卑崛起,此后拓跋珪建立北魏,又遷都平城(今大同),逐鹿中原。自此,平城作為北魏都城97年,京畿地區(qū)人口盛時達百萬,成為當時北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和頗具影響力的大都會。北魏平城經歷6帝7世的開拓和經營,匯聚東西南北文明,兼容并蓄,創(chuàng)造出奇跡般的輝煌,形成郭城周回32里、人口上百萬、商旅云集、使者絡繹的大都市,為古老的中華文明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在本次展覽的第一單元“平城風華”中,重點展示了大同市博物館歷年來的一些考古發(fā)現(xiàn),其中最重要的就是1965年發(fā)現(xiàn)的司馬金龍墓。展出的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石雕柱礎屬國家一級文物,裝飾內容吸收了佛教、西域及其他外來文化的因素,雕工精美,玲瓏脫俗,頂部高浮雕蓮瓣,中心有圓形插孔。周邊雕蛟龍穿行于群山之間。方座四邊淺浮雕忍冬紋和云紋,方座四角上各有一圓雕伎樂童子,分別作擊鼓、吹觱篥、彈琵琶和舞蹈狀,是北魏雕刻藝術品中的精品。

佛教造像融合希臘印度鮮卑風格

到了北魏末年,后為北齊高祖的高歡選晉陽(今太原)作為根本基地,聚天下兵甲,建大丞相府,遙控朝政。其后,晉陽作為東魏、北齊的“霸府”與“別都”而步入黃金時代,繁盛有逾鄴都。當時,北齊的達官貴人身后葬于太原的很多,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有二十多處。這其中王侯級的墓葬有武安王徐顯秀墓、東安王婁叡墓等等?!鞍愿畷x陽”單元展現(xiàn)的文物則主要以太原地區(qū)的考古發(fā)現(xiàn)為主,其中鮮卑望族、北齊外戚婁叡墓出土的釉陶雞首壺,是南北朝時期有時代特征的一種器物。

此外,北齊時還在晉陽修筑了大量佛寺,開鑿石窟,著名的蒙山大佛、童子寺大佛、天龍山部分石窟都是此期的作品。在“北朝佛韻”單元,主要展現(xiàn)了山西地區(qū)北朝佛教造像,比較有名的是北魏早期的云岡石窟以及北齊時期的天龍山石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長范文謙介紹,“觀眾在看展時,可關注融合了希臘雕塑、印度佛像、中國雕塑風格與鮮卑貴族的審美,以威嚴雄健的風格著稱的云岡石窟造像;呈現(xiàn)出典型漢化后的褒衣博帶與秀骨清像之風,題材上以未來佛彌勒、觀世音菩薩與釋迦牟尼佛等為主的又深受龍門石窟造像運動影響的山西出土古代造像;以及東魏時期,褒衣博帶,胡化風氣占據(jù)主流,并吸收印度笈多藝術又融入鮮卑審美風格的造像?!?/p>

“虞弘墓?jié)h白玉石槨”在深圳現(xiàn)真身

北朝時期,絲綢之路上的中西文明交流日益繁榮,社會政治經歷了重大變革,中西文化的碰撞與交流、胡漢民族的沖突與融合是此時期文化藝術的顯著特征。本次展覽的“重頭戲”是“虞弘墓?jié)h白玉石槨”。該展品在山西博物館常年不見“真身”,僅以噴繪展板形式展出,此次以實物出現(xiàn)在深博,實屬難得。石槨四面飾以精美雕刻,由50多個單體圖案組成,圖案中所描繪的人物均為高鼻深目、棕膚黑發(fā)的地中海高加索人種,圖中的人物、動物、服飾、器皿、樂器以及花草樹木的美術風格、造型特點,均帶有極明顯的中亞波斯風格。

雕繪內容中的宴飲、樂舞、射獵、祭祀、家居甚至釀酒等畫面,不僅生動地再現(xiàn)了墓主人萬里之外故鄉(xiāng)的風土民情,也為后人研究虞弘所信仰的北朝三大外來宗教之一的祆教,提供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據(jù)了解,虞弘墓是東西方文化交流最珍貴的資料,199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之一。這是我國第一座經過科學發(fā)掘、有準確紀年并有著完整豐富中亞圖像資料的墓葬,它是我國目前發(fā)現(xiàn)的反映中亞古國和東西文化交流最集中、最豐富、最珍貴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