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畢茲卡的陽戲
來源:中國民族報 | 郭紅艷  2017年08月29日09:24

那一年,那一夜,我曾在湖南張家界一個叫王家坪的小鎮(zhèn),觀看過一場盛大的畢茲卡陽戲,場面恢弘,蕩氣回腸。

畢茲卡是土家族人的自稱,意思是“本地人”。在張家界,土家族超過百萬人,屬世居民族。王家坪是一個美麗的小鎮(zhèn),是畢茲卡聚居的一方盛園,到處可見古老的宗教祠堂、古老的土家吊腳樓、古老的民族歌舞。

戲臺上,男男女女的演員所飾演的畢茲卡,講土家話,有地方腔,身著土家服飾,古樸清麗。他們或帶著面具,或畫著臉譜,有旦角兒,有丑角兒,有生角兒。小旦的云步、碎步、十字步、輕盈步;小丑的鴨步、猴步、矮子步、小跳步;戲曲眾生的上山步、下山步、撿田螺步、鬼魄步……那眼眸兒一睞一淚;那神情兒一驚一喜;那臉蛋兒一怒一嗔……道不盡的惟妙惟肖,演不盡的人間悲喜。那身段兒,那唱腔兒,那念白兒,儀態(tài)風情萬千,實實地勾住了看客的眼和心。

畢茲卡唱陽戲,甭管男的女的,伴奏都只要幾把二胡、幾面鑼鼓。陽戲一開腔,場面就靜了。鳥兒靜了,風也靜了。小伙子、姑娘們見著了陽戲,就像鐵碰到了吸鐵石,腳板再也扯不動。大家的眼睛盡往戲臺上瞅,耳朵也豎起來,趕緊跑幾步,揀條凳子,湊到戲臺下。

周圍的世界,也都靜了。只有舞臺上甩著水袖、穿著木屐、眉眼兒生動的畢茲卡了……

畢茲卡唱陽戲,豪情奔放,又宛轉悠揚。配樂雖然只有幾把二胡、幾面鑼鼓,音樂氣氛卻是異常熱烈,其唱腔幾乎可以和京劇媲美。畢茲卡的陽戲唱腔,平仄分明,“兒”化韻多。那高亢嘹亮的尾拖腔——“金線吊葫蘆”,前面是真聲大嗓門兒,后面突然翻高八度,逶迤為假聲小嗓門兒,被譽為“三湘一絕”。

沈從文先生曾說:“到湘西不看陽戲,等于只到了半個湘西?!卑不沼悬S梅戲,河南有豫劇,陜西有秦腔,在湘西,有陽戲。而湘西的陽戲,又以張家界的畢茲卡為盛。

陽戲最初是巫戲,是一種對亡靈的祭祀禮儀。戲中巫師常施巫術,神秘詭異。老百姓按捺不住好奇,圍觀者甚眾。年頭長了,巫師們表演的成分就多了起來,逐漸發(fā)展成為還愿的民間戲劇——儺戲。誰家得了胖小子,誰家老人添了壽,只要是期盼已久的,就會搞個還儺愿的儀式還愿,順便邀請親朋好友來聚聚,嗑著瓜子,看看精彩的沖儺戲劇。巫師們帶著鬼面具,表演著各種儺技,或赤腳站在燒得通紅的鐵器上,或徒手攀爬用鋒利尖刀架成的刀梯。或者,干脆拉幾個圍觀者,讓他們陪著被施了法術滿地跑的桌子滿頭大汗地一塊兒跑……儺技過后,就開始唱戲。

慢慢地,儺戲成了一種告慰,也成了老百姓的追捧。但儺戲畢竟和亡靈有些關系,熱切需要娛樂的人們,干脆把儺戲分為陰戲、陽戲。陰戲酬神驅邪,陽戲娛人納吉。有祭祀還愿時,陰陽戲同臺演。沒有時,就端端地賞陽戲。慢慢地,陽戲成了土家族的地方戲劇,相當?shù)赜刑厣?/p>

唱陽戲的畢茲卡們,多是半農半藝的村民。草臺、祠堂、廟臺、堂屋,都是畢茲卡們唱陽戲的好地方。陽戲又叫舞陽神戲,有唱陽春的意思。春歸大地時,畢茲卡們會攜著二胡,提著鑼鼓更加熱烈地唱陽戲。那戲臺,那一聲聲逶迤華麗的尾拖腔——別人怎么也學不會的“金線吊葫蘆”,多少年來,讓多少人魂牽夢繞,欲罷不能。

至今,我仍在想念畢茲卡的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