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揭開文物修復的神秘面紗
來源:文匯報 | 韓宏  2018年02月19日10:56

修復人員正在展開一幅待修復保護的清代《百鹿圖》。駐陜記者韓宏攝

 

陜西歷史博物館特設“文物保護修復展示室”,大年初一起向觀眾開放

一面超大的電子監(jiān)控屏,將130平方米空間的角角落落展露得真真切切;三個形同無影燈的大罩燈下,大紅漆案上平鋪著一幅待修的清代《百鹿圖》;西墻上,是慈禧太后御筆《歲歲平安》朱砂拓片,北墻上是正在修復的一幅《福祿圖》……幾位戴口罩的修復師正在小心翼翼地侍弄著……

通過一圈兒玻璃墻和電子監(jiān)控屏,文物修復的這一幕被大廳外的觀眾看得一清二楚。這個特設在陜西歷史博物館觀眾服務區(qū)的“文物保護修復展示室”,大年初一起向觀眾正式開放,觀眾不僅可以看到文物修復過程,還能與里面的修復師互動交流。類似這樣的向普通觀眾開放的文物修復展示室在全國尚屬首創(chuàng)。據(jù)了解,大年初一當天就接待了近一萬人次。

大年初一《歲歲平安》露真容

記者有幸走進這個修復展示室探秘。進去前必須通過一間電梯大小的“智能液晶風淋室”進行“風淋”,類似于消毒處理。風淋時,高壓強風從地面吹起,人的身體要轉(zhuǎn)動360度,頭發(fā)也被撩起。

該館文物修復科科長盧軒告訴記者,準備常年開放的這個文保修復展示室,是個微縮版,很多功能作了壓縮調(diào)整。懸在頭頂?shù)娜K大燈罩是一個抽風通風裝置,室內(nèi)氣體經(jīng)過它被抽到西南角的“潔凈機房”內(nèi)進行凈化處理。

北面的大墻是一個裱畫墻,進行修復保護處理的字畫要在這個墻上作繃平處理;西面墻是展示書畫作品病害狀況和固定已修好書畫的,畫上的病害部位會在病害圖上一一標識出來。

“我們將這個開放修復室暫時定名為‘文物修復季’特展。在接下來的一個個‘修復季’中,我們將向觀眾展示不同類別、不同材質(zhì)文物的修復過程,揭開文物修復的神秘面紗?!痹擆^文物保管部部長梁彥民說。第一季首先推出的是“賞延素心”,展示紙質(zhì)文物修復的全過程。在保證文物安全的前提下,館方還將嘗試讓觀眾進入修復室直接感受文物修復。

盧軒告訴記者,“文物修復季”特展全年向觀眾開放,每天會有三四個修復師在這里。大年初一首先開放的是以書畫為主題的展覽展示,展期70天。第二季準備推出古代木漆家具,后面還將展示一些高科技手段,如三維、3D打印在文物修復中的應用等,還會把景泰藍、盆景等文物放進去邊修復邊展示。

據(jù)了解,陜西歷史博物館為國家文物局評定的22家文物保護優(yōu)質(zhì)服務單位之一,擁有文物修復人員50名,修復室、實驗室面積超過1500平方米,完成了大量修復任務。

盧軒透露,“這個慈禧太后的《歲歲平安》 是商洛市商州區(qū)博物館送來的修復藏品,目前正在修復中,掛在墻上的是一個朱砂拓片,大年初一我們把它的真跡掛上去,在新年讓大家圖個吉利。”記者看到,御筆《歲歲平安》是慈禧太后在光緒八年十二月題寫的。

“有經(jīng)驗的修復師一年修復十來幅”

盧軒介紹,書畫本身材質(zhì)很脆弱,流傳下來很難。館內(nèi)修復人員大量的精力是在保護有機品文物和脆弱文物,因為它們劣化很快,相較而言,陶器、青銅器和磚瓦之類的文物狀況相對穩(wěn)定。

一個工作臺上,反鋪著一幅字畫,53歲的修復師高百鋒正小心翼翼地侍弄著,他把一個個裁得很細的紙條往背面貼,已經(jīng)貼了20多條,神情專注。字畫時間長了會卷曲,會有折痕,需要做些固定。高百鋒說:“這幅畫存在斷裂現(xiàn)象,我這是給它打一些折條幫襯、加固。”

問及修復保護這幅字畫的程序,高百鋒說,“這件東西修起來大概得三個月,時間上還不能連續(xù)計算,因為中間還有一個晾干的過程,急不得!”他告訴記者,一件文物提取后,首先要采集它的信息,包括是絹本還是紙本、畫芯的材質(zhì)和大小,以及裱的格式等,然后拍照、記錄,還要做試驗,分析它是不是掉色了。要把原先舊材料中殘缺不全的裁掉,但要保持畫芯。裁掉后再用去離子水,也就是35攝氏度左右的純凈水清洗?!?/p>

據(jù)介紹,清洗完后,進行一層層揭取,再補,補后再全色、打折條,然后上大墻,還要經(jīng)過配料、鑲活、復活、背面再背上兩層紙,再上墻,復活后再上墻等復雜過程。

一個修復師一年能修復多少字畫?盧軒說,“比較有經(jīng)驗的修復師一年也就修個十來幅,還要看畫幅的大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