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母親的豆渣窩窩香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 呂瑞杭  2018年03月07日11:28

聞到了豆腐味,就想到了豆渣窩窩香。豆渣窩窩,顧名思義,就是用做豆腐剩下的豆渣做成的窩窩?,F(xiàn)在的年輕人覺得是天方夜譚,可上世紀(jì)的70年代卻是人們過年時的主要口糧,那種特有的香甜味簡直可以與年糕媲美。

那個年代,一入臘月,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做年豆腐,因此大部分農(nóng)戶也都要做豆渣窩窩。那時候不像現(xiàn)在雞鴨魚肉非常豐富。過年時,一般人家有塊十斤八斤的肉就相當(dāng)不錯了,能做上一道大分量的豆腐算是中上等的農(nóng)戶了。

我們家,人口多,每年臘月都要做上一道豆腐,平常的份量。從磨坊碎豆、泡豆、磨漿、熬湯、點鹵、揉搓、擠壓、成型一道工序也不能少,往往要忙活一整天。擠壓以后的豆渣從來舍不得扔掉,存放在干凈的盆里備用。

母親一有空閑,就給我們做豆渣窩窩,說是豆渣窩窩其實也是豆渣餅子。

母親切一些蔥花、鮮姜再加入一些食鹽、五香粉,拌上玉米面,攪合到豆渣盆里,加入適量的溫水,來回的翻轉(zhuǎn),直至不黏手為宜。母親取出一團(tuán)豆渣,在雙手之間來回的旋轉(zhuǎn),擠壓,使其成為類似于現(xiàn)在的月餅狀的餅子,再邊旋轉(zhuǎn)邊用右手在餅子的邊緣捏出一個凹陷的沿,末了把餅子的下緣扣掉一小部分,墩實,使餅子的下緣有個橫截面,便于直立。不一會兒,一個個類似于圓輪狀的窩窩餅子直立在旁邊的雙篦上。待姐姐把半鍋水燒開了,母親把一個個的豆渣窩窩餅子又移到鐵鍋里的篦子上,最后如果有剩余的,母親就給我在鐵鍋壁上貼幾個豆渣窩窩餅子,那跟貼玉米面餅子類似,是需要一定的技術(shù)的,鍋溫低了,餅子容易掉在鍋里,鍋溫太高,容易燙手。篦子上一圈圈的餅子行距、間距相等,前后均勻、對稱,非常好看,貼在鍋邊上的餅子像一個個小金色的盤子,靜靜的半躺在鍋壁上。母親蓋好鍋蓋,姐姐繼續(xù)燒火,大約30分鐘以后,一鍋熱氣騰騰,香味撲鼻的豆渣窩窩出鍋了。貼在鍋壁上的窩窩有些金黃色,外焦內(nèi)嫩,酥而不掉,比篦子上的更有嚼頭。

吃到嘴里,酥酥的,有股淡淡豆腐的清香,還有一些淡淡的鹽味,加上那種蔥花的香味、五香粉的味道,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饑不擇食的我們很快可以吃掉3--4個豆渣窩窩,吃得我只打飽嗝。

幾乎整個臘月、正月都是吃著豆渣窩窩與年糕。二者輪流著吃,都是香甜香甜的,倘若再吃上一些豬肉湯熬制的干白菜,更是滿嘴流油。細(xì)心的母親為了讓我們吃起來津津有味,總愛在白菜里加上幾塊自己家做的豆腐,還有粉條,吃起來照樣有滋有味。那時候吃的都是無公害的食物、綠色環(huán)保的有機食品。

每次過年時,生產(chǎn)隊的飼養(yǎng)員總還不忘讓家家戶戶送去幾個豆渣窩窩,犒勞一下辛勤勞作了一年的牲口。那時候的牲口整年累月的耕地、拉車,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這樣做也讓牲口的年過的滋潤些,算是人們對它們的款待吧。

后來,物質(zhì)生活豐富了,窩窩幾乎都是用玉米面做的,方便。不用等到過年有了豆渣時再做豆渣窩窩了。在后,小麥面粉逐漸豐富,人們時不時的可以嘗到白面饅頭,大多數(shù)人家過年時也不再做豆渣窩窩了,偶爾做一些豆渣窩窩,也是讓家人們吃個新鮮,有種憶苦思甜的感覺,告訴年輕人不要忘記了過去。

而今每次聞到豆腐的清香,仍會想起那意味深長的豆渣,想起年少時母親做的豆渣窩窩,因為它豐富了兒時的胃口,豐富了那個年代人們的餐桌。

很留戀那個年代母親做的豆渣窩窩,香在嘴里,甜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