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尋找蔡其矯
來源:中華讀書報 | 王炳根  2018年03月21日15:34

緣起

2007年元旦過后的第三天,詩人蔡其矯在北京寓所的睡夢中離去,享年九十。五年前,《蔡其矯詩歌回廊》(8卷本)由海峽文藝出版社出版,收集了詩人自1942年以來發(fā)表的詩作582首,各個時期的主要作品,《肉博》《川江號子》《霧中漢水》《波浪》《祈求》《也許》《木棉》《在西藏》等,均收入“詩歌回廊”之中。60年的詩歌長旅,留下了近六百首詩作,平均每個月不到一首,算不上高產(chǎn),而蔡其矯自認為是與詩歌終生為伍的。選編者劉登翰在編后記中透露了一個信息:“八集‘回廊’,比起他的全部作品,包括那在幾十個筆記本中尚未面世的作品,恐怕不足三分之二。蔡其矯從來認為,詩人永遠面對今天發(fā)言,嚴格選詩正是為了面對現(xiàn)實。至于出全集,他認為,那是他人與后人的事,與詩人自己無干?!?/p>

我現(xiàn)在就是以“他人”的角色,做著《蔡其矯全集》的編輯工作,得想辦法將那沒有面世的“三分之一”打撈出來。好在因為撰寫《少女萬歲:詩人蔡其矯》,對詩人進行過幾十個小時的訪問,錄音帶用了幾十盒,幾乎是將其一生與詩歌創(chuàng)作,對我講述了一遍。那時,沒有意識到他的全集將由我來做,但由于與蔡的深交,還是知道了他的許多秘密,他的詩歌產(chǎn)生與政治、社會、故鄉(xiāng)及女人的關(guān)系,也就是說,基本清楚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脈絡,以及那些沒有面世的詩“深藏”何處。

蔡其矯因為華僑的原因,在大多數(shù)人住房緊張的情況下,他竟有三個家:一個是北京,先住父親歸國時購置的竹竿巷的四合院,后是夫人徐競辭美術(shù)出版社宿舍;福州的家是福建省文聯(lián)位于鳳凰池的宿舍;還有一處晉江園坂別墅(1936年父輩從印尼寄回錢建造)。半個多世紀,他就像候鳥一般,自南而北,由北向南,年復一年,穿梭來回。他未面世的詩歌,應在這三處寓所里。

福州鳳凰池寓所

福州鳳凰池寓所,是詩人最后所在工作單位的宿舍,應該存詩最多,我對蔡其矯的訪問與平日的交往,多在這里進行。但這處二室一小廳的房子,處理得最早也最快,在他逝世后立即被出售,屋子里的東西一部分送到園坂,一部分回到北京,有的則可能就失蹤了。所幸的是,鳳凰池寓所一些未刊詩文,蔡其矯托付給了我,比如1975年登黃山時與某女詩人的唱和詩十余首,便一直在我的手上。有一年受邀香港國際書展作講座,和陶然先生見面,我將這一組詩的手稿出示,陶然甚是感動,讓我整理后發(fā)表在他主編的《香港文學》上(《旅途詩稿》2014年11月號)。委托給我的還有《獄中日記》,即蔡其矯60年代因所謂的“破壞軍婚”而被判入獄近兩年的日記。這是一個極為珍貴的文本,小字密密麻麻地寫在薄薄的條格紙上,除我之外,大概沒有第二個人看過,老蔡愿意將自己的隱私痛疼示之于我,感覺到薄薄的本子的份量。福建省文聯(lián)批判文藝黑線編寫組編印的《蔡其矯三反罪行》計有兩輯,分專題對蔡其矯發(fā)表與未發(fā)表的詩進行批判,從中我尋得了未發(fā)表的詩歌二十余首,包括歌頌毛澤東的長詩《韶山之歌》,“反動詩”13首,“色情詩”8首等。所謂“色情詩”,大多是在特定情景下寫給女友的詩,比如有首《一朵小花》:

懷著惆悵的心彷徨曠野,

忽然發(fā)現(xiàn)一朵美麗的花;

圍繞在荊棘的叢中,

一朵神志傲然的野花。

它小小的眼睛向我注視,

“一顆地上的星!”我贊美它。

但所有的荊棘向我威嚇,

我又不敢近它

不但荊棘圍繞在它身旁,

曠野上的風也在嘲弄。

我是應該走近它呢,

還是趕快離去?

在風中我長久地觀望,

心中又感到寂寞憂傷。

在包圍中它是不是需要拯救?

到現(xiàn)在還是決心難下!

這首詩寫作的時間為1963年11月4日,詩下方造反派有個按語:“以上這首色情詩,是蔡其矯寫給一個不正派女人的?!逼鋵?,詩人抒發(fā)的是在一種嚴酷現(xiàn)在面前的矛盾心情?,F(xiàn)在想來,要感謝大批判組的“細致”“深入”,要不是這兩本“供批判用”留存下來的“黑詩”,蔡其矯有些詩作可能就永遠消失了。

女友們

我在訪問蔡其矯時得知,不少的詩都是贈給女詩友的,有的則直接寫在女友的筆記本上?!渡倥f歲:詩人蔡其矯》中,引用了二十余首這類詩。蔡其矯認為,寫給某一個人的文字,一旦上升為詩,具體人的符號便消失了,因而,這些詩大多發(fā)表過,但還有一些未面世,依然酣睡在那些精致的筆記本里。從昔日的女友手中將這些情詩發(fā)掘出來,難度可想而知。好在時過境遷,昔日的情懷也都成了美好的回憶,隨著年齡的增長與閱歷的練達,一些事情似乎也變得云淡風清了。曾于海南與他當年相識的女詩友,在夜風里喝咖啡談蔡其矯,她對詩人的稱呼仍然是一個“喬”字。蔡其矯在《今天》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風景畫》《思念》等詩三首,筆名是“喬加”,她只取一字稱呼,她說只有這樣叫,才可感受到老師的浪漫與情趣,并以此寫過懷念文章。自然我們談到了蔡其矯的詩與信函,她說她有一些,還有一個專門寫給她的“自傳”。當我回到福州時,那精致的復制件也寄到了。有一位女詩友主動告訴我,她的筆記本里有蔡其矯題寫的詩,隨之復印了兩首詩給我,其中一首:

帶著熱情的形象飄落

夏日一樣的輕盈

太陽的花瓣

夢里閃亮的鐘聲

給我憐惜 給我振奮

沐浴在你的目光雨中

對塵世萌發(fā)信心

年代的焰火

伸入更大的靈魂

有如琴弦尋求回音

1990年5月于南平

女詩友在旁邊批注:“蔡其矯72歲來南平,陪同到建甌萬木林,于5月28日上午回南平,下午在我家休息,為我而作,親筆贈抄此詩給我。”她在將這兩首詩的復印件給我時,還提供了一首《渴望》(寫于1996年),在旁括號“像是色情詩”,還說,還有一首比這更“黃”的,怕被別人看見,當場就撕了,又補充道:“有些可惜,那時詩人已經(jīng)70多歲了,還有這個激情!”我說是的,特定情景下孤本手稿,無論什么詩,都十分珍貴?,F(xiàn)旅居美國東部的女詩人,知我在尋找蔡其矯的詩,便將蔡其矯的詩與序文一并寄來。因為詩與愛與理解,我與蔡其矯當年的一些詩人也成了朋友,但并非都會如此幸運,“閉門羹”時有。有的拒絕與我談蔡其矯,有的則是緘默,不予回復,有的親自上門,否定有其詩與其事等。這些我也都理解,不再叩動那扇依然緊閉的小門。

北京東堂子胡同

北京東堂子胡同59號是美術(shù)出版社的宿舍,夫人徐競辭作為美術(shù)出版社編輯,早年分得一套三居室,蔡其矯有一個屬于自己的房間。我知道這里有蔡其矯的未刊詩作,知道有一些筆記本深藏在這間房子的柜子里。去北京之前,與蔡其矯的三公子蔡三強聯(lián)系上了,言及全集出版之事,他很支持,但他說不知道是否能找到父親的手稿,因他是早年的“理工男”,對父親的詩文并不熟悉,甚至也不關(guān)心。我告訴他筆記本之事,他答應去找找。2017年1月中旬,我?guī)Я酥纸鸹凵祥T,蔡三強到酒店來接,進了家門,已近百歲的蔡夫人端坐在室,清瘦、身板挺直,薄薄的碎花襖上,淡藍色的披肩,大家閨秀氣質(zhì)依在,冷艷而優(yōu)雅。三強讓我們近前致禮,介紹時只說了7個字:“福建來的王炳根”。她沒有伸出手來讓我握,只是點了點頭,表示知道了。可以肯定的是她讀過我寫的蔡其矯傳記,書中對她的描寫是令她生厭還是讓她歡悅?不得而知,冷艷的表情,讓我欲言又止。那一刻,我感覺到我為蔡其矯所做的一切,她都知道,并不反對,因而,當我讓蔡三強在出版合同上簽字時,他又回到那個房間,說,讓母親加簽一下。出來時,“徐競辭”三個絹秀小字加簽在上。

蔡三強說,父親就是在這個房間里,在如雷的鼾聲中離去的。當時,他就睡在與父親一墻之隔的小廳里,鼾聲突然停止,感覺到了異樣,立時翻身而起,來到父親的床前,貼近父親身體時,父親已經(jīng)停止了呼吸。父親走后,這間房子保持原樣,沒有任何的搬動,床、椅子、桌子都在原位,包括床上的用品。在床頭,我看到一個大玻璃柜,如展覽廳中的展柜,整整齊齊地擺放著蔡其矯從海南、西沙、東海及印尼撿回來的虎斑紋貝殼,足有百個以上。我知道,這既是蔡其矯的海洋情結(jié),也是他的故鄉(xiāng)情結(jié)。身居京城的詩人,枕著貝殼的濤聲入眠,一刻也沒有離開大海。

在與蔡三強交談之際,他已從抽屜、柜子里取出一摞一摞的筆記本,言,要不是王先生提醒,我們都不知道父親有這么多的筆記本,加起來,足了三十余個,還有一些散頁。他說,這些天他都在整理這些筆記本,并且根據(jù)父親筆記本上注明的時間編號,以免丟失或弄亂。我就坐在床上,一本一本打開,每一個本子里,都是端莊秀麗的手跡、手稿,這是蔡其矯詩歌的原生態(tài),也是中國詩歌的原生態(tài),那一首首影響世人的詩作,就是從這里走出去的,那一首首尚未面世的詩作,都保持在這個原生狀態(tài)之中。

那一刻,我像是進入一座詩歌的富礦之中,目不暇接。

我與蔡三強時不時交談,金慧在現(xiàn)場進行登記,他同意我們?nèi)∽咚械墓P記本帶回酒店拍攝復制。

復制與辨識

蔡其矯的手稿筆記本裝了滿滿一個小推車,運到了保利大廈酒店。取出,擺在床上,極為壯觀。一個人一生的文字積累,而且是詩歌,竟然可以造成如此的景象,真是有些不可思議。金慧晚間便開始行動,試拍幾頁,檢測通過。調(diào)好燈光,擺好位置,她那部剛上手的iphone7發(fā)揮了超強作用,金慧是快手,至第二天傍晚,幾十個本子、一大堆的散頁,全部復制完成,計有兩千余張。

蔡其矯手稿包括了已發(fā)表與未刊稿,還有修改稿,交織在一起;同時還有一些手錄稿。蔡其矯有個習慣,喜愛的詩,不僅是讀是背,而且恭恭敬敬地抄錄在本子里。比如,他抄錄過何其芳、德富蘆花(日本)、海力?!げ枺ㄎ鞯拢⑸?、卡妥羅、賀拉西、馬希爾、阿赫馬球托娃、龍桑德、史迪克奈、普希金、歌德等世界各地詩人的詩,一些抄錄,未署名現(xiàn)象時有,但那些抄錄的詩還是很快便可分辨出來,而對于蔡其矯未刊詩的辨識,則必須要對其發(fā)表過所有的詩歌相當熟悉后,才好做出判斷。有些詩出現(xiàn)在多個手稿本中;有的詩在散頁手稿中有多件,且不完全一樣;有的則涂改嚴重,以至無法辨認。這些都要在編目、編輯的流程中,逐步辨識與確認。

有一首詩,在手稿中出現(xiàn)多次,有個手稿件似乎還是出版社、報刊排時的標紅,字體、字號均為標注,卻是一首未面世的詩。這是蔡其矯的最初手稿,寫在“1980——1981年的手稿本”中(編號12),以后多次修改,均未能面世。

回到晉江圓坂

北京回來之后,2月,晉江市成立“蔡其矯詩歌研究會”,我與金慧再次和蔡三強相會于園坂。這座建于上個世紀30年代的紅磚別墅,是蔡其矯“三點一線”生活中的一個點。文革后期,蔡其矯“解放”,從下放的勞改地永安重新回到兒時的故鄉(xiāng),此后,這里也成了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與活動的基地。兩層小樓,中有天井,二樓前兩間房分別為主人與客人居住,后有一廳,蔡其矯組織的詩歌朗誦與舞會,便在那兒舉行。70年代末與80年代,禁錮多年的詩情,一旦噴發(fā),便如火一般熊熊燃燒,蔡其矯的詩歌創(chuàng)作在這里達到了一個新頂點。

北京時,我曾與蔡三強言,園坂別墅里,一定還有不少手稿。蔡三強說,他得先去看看,稍作整理再交付給我。果然,他先我而到園坂,那天“蔡其矯詩歌研究會”成立大會后,我們上到樓上,看詩人的居所,也有一些手跡,大量的是照片,蔡三強告訴我,手稿已整理好,晚上帶到酒店交給金慧復制。

如我所料,這里的手稿本也不少,大多為上個世紀80年代前后的,這與詩人在這里生活的時段吻合。但不像北京東堂子胡同的手稿那么整齊,散頁與涂鴉的很多。那天晚上有個蔡其矯詩歌朗誦會,我讓金慧去感覺一下詩人的魅力,獨自一人留在酒店,翻閱這一堆手稿。也有與北京重合的,但更多是“真正的手稿”,不規(guī)整的小本子、零碎的小紙頭,密密麻麻的寫滿,字跡潦草,隨意涂改,上調(diào)下移,如同天書。也就是說,北京手稿本子中的一些詩歌,是謄抄稿,而這里才是真正的手稿呢。作為研究,如此手稿,更顯意義,但作為收入全集的作品,北京的手稿本更好用。當然,園坂也有不少謄抄手稿,比如,《泛舟》:

假若微風吹動竹葉

在山麓水邊簌簌作響

那只是輕聲召喚我

悄悄地走近你的身旁

假若白云繞著山腰

把倒影映在水面蕩漾

那只是叫我把心開放

歡迎你進入我靈魂中

假若太陽穿過云層

在水上射出萬道波光

那只是讓我思念你

這思念比流水還要長

(1980)二月十四日

還有一首寫于三天之后《獨(自)坐巖上》,寄托同樣情懷的詩,只改動過幾個字,無需謄抄,也很清楚:

丘陵上黃云飛揚

田野里映照夕陽

放眼四望瀚目(都是)蒼(凄)涼!

親愛的人在遠方

象斷線一樣迷蹤

怎能理會我的想望!

多少次快樂會見

卻未盡平生心(快)事

無言獨自坐在巖(樓)上。

注:()內(nèi)的字是被詩人修改掉的最初文字

(1980)二月二十七日

其它尋找

《蔡其矯詩歌回廊》中,第八卷為“詩的雙軌”,收入若干詩論。其實,蔡其矯一生對詩歌發(fā)表過不少意見,包括詩論、詩評與序跋。這些文章,一部分收入“回廊”,大部分散失在外,尤其是為詩友寫的序,大多未見諸報刊,僅在寫序的詩集中面世。眾所周知,大多數(shù)的詩集由作者自辦發(fā)行或贈送,加上有些時間了,有的在蔡其矯手稿中也無蹤影,這種零星的尋找,也不容易。令人欣慰的是,在蔡其矯手稿中,發(fā)現(xiàn)了幾篇相當有分量的詩論,比如《感覺與情緒》《內(nèi)容與形式》《詩歌欣賞與詩歌寫作》《旋律就是形式》《藝術(shù)細節(jié)》(提綱)等,這些手稿(提綱)有的是演講、講座或討論發(fā)言,真實地表達了詩人的詩歌觀念。

蔡其矯的翻譯,可分為兩部分,即英譯漢、古譯今?!盎乩取敝杏小胺g系列·太陽雨”,但蔡其矯的翻譯遠不止這些。他在華北抗日聯(lián)合大學接觸到惠特曼的詩,也翻譯過,直到五十年代初,蔡其矯調(diào)入中央文學講習所時,又重新翻譯了惠特曼的詩,《少女萬歲:詩人蔡其矯》中引用的《啊,船長,我的船長》是他1954年的譯文。記得那是用蠟筆鋼板刻印的一個本子,書名是《惠特曼的詩》,署名“其矯試譯”,用過之后歸還了蔡其矯,應該存在鳳凰池宿舍,現(xiàn)在已尋不到了。古譯今更多,歷朝歷代的詩作都有翻譯,還有毛澤東、胡喬木的古體詩,這些古譯今的詩,蔡其矯主要用來自我訓練,現(xiàn)在也成了《蔡其矯全集》中不可或缺的篇目。

蔡其矯逝世后,蔡其矯的摯友陶然先生,開始收集詩人的書信,之后由大象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薄薄的《蔡其矯書信集》,計20人次163函。陶然在后記中說:“明知他生前交游廣泛,寫信甚勤,有時一天兩三封,是等閑事情,但一旦要收集,卻不容易回籠。因為收信人未必留存,即使留著,一時也不知如何追蹤。即使是家屬,保存的只是別人寫給他的信,并沒有他寫給別人的信。在這種情勢下,只能憑有限線索,盡力聯(lián)系?!睂Υ?,深有同感。我是接著陶然繼續(xù)搜集下去,且動用了紙質(zhì)媒體與自媒體廣為宣傳,這里自然也有所獲,但仍然是遠不及詩人信函的幾十分之一。在朋友處,明明知道有許多信函,但不回應你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可以說,信函的缺失最多,可也最沒有辦法補缺,是為憾事。

中國作協(xié)在文革中被砸爛,恢復之后無地方辦公,安插在文化部大院中的地震棚里。我最先與作協(xié)、《文藝報》的來往,都是在那一片臨時搭蓋的地震棚與地下室。但就是這個地震棚,卻是“藏寶之地”,文革前作協(xié)與文藝報等處室的檔案、發(fā)排過的名人手跡、手稿,全都裝在一個個簡易木箱里,連鎖都不上,僅用鐵釘釘上。有識寶者從中發(fā)現(xiàn)了寶貝,我托友人幫助尋找兩個人檔案資料,一是冰心,一是蔡其矯,單獨的冰心檔案沒有找到,蔡其矯倒是找到了一個檔案袋,那是他調(diào)至福建之前在中央文學講習所的檔案,內(nèi)有審查報告、處分決定、自我檢討等,《我的交代與檢討》《學習與寫作年表》等,都是從這里尋得的。

經(jīng)過近兩年的尋找,也算是盡力了,加上我之前的積累,詩歌的成績最為明顯。全部詩歌編目1299首,其中“回廊”收入582首,已刊未入“回廊”的207余首,未面世之作達510首之多,也就是說,未刊詩歌占了蔡其矯全部詩作的五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