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李敖之死
來源:中國作家網 | 楊樹民  2018年03月25日22:26

名人的死總是會整出一些動靜的,這兩天,李敖之死,就讓媒體熱鬧了一陣子。按理說,死者為大,如果不能做到一律歌功頌德,上天言好事,那么,至少也應該為尊者諱,三緘其口,不惹眾怒,以期下界保平安。

對于李敖,尊之者奉為大師,鄙之者以為狗屎,都有些兒以偏概全,意氣用事,倒是一向不正經的“黃色專欄作家”劉原評論得更公允一些,說李敖是“曾為人杰,終成小丑”(劉原的公號)。

1

我讀過李敖的幾本文選,書名都是七個字,連綴起來像是一首七言絕句,其中有西餐叉子吃人肉,且上青樓寫青史,要把金針度與人,還要一本書名忘記了。

當年覺得石破驚天。原來文章可以這么寫,自吹自擂,大言不慚,信口開河,滔滔不絕,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他說,他們李氏文字最好的有三位:李耳、李贄、李敖。當時就想,為什么沒有李白?后來,李敖又說,50年來,500年內,白話文大師前三位是:李敖、李敖、李敖。為什么不給別人一席之地呢?后來,看到馮唐也總是神神叨叨地說,要用文字打敗時間,要對漢語寫作做出貢獻云云,就知道,原來這是一種自信或者是不自信,是一種形象推廣或者是自毀形象。

李敖經歷豐富。坐過牢,被禁的書就更多了,當然還有睡過的女人也不少。這些,都是讓他吸引眼球的資本。李敖與其說是一作家(雜文、時評是其引人注目的用力之處),不如說更像是一個行為藝術家,他在文字里秀自己的生活,為了更具沖擊力,震撼性,不惜自曝隱私,乃至于惡行,反正是,能上頭條就行,能被關注就好。

廣泛被人詬病的是李敖2005年的大陸之行三次演講(北大、清華、復旦)。這三篇演講,當年炒得沸沸揚揚,我是看了的,今天再翻出來瀏覽一下,有些話還熟悉,有些則相當陌生了。不過,總體印象還是存在的,那便是,演講也是一個秀場,還是一個斗智斗勇的戰(zhàn)場,尤其是提問階段,自稱友好的主人常常要為嘉賓設計陷阱讓他跳??墒?,李敖是只老狐貍,哪里就會輕易上當?于是,我們就看到了打太極拳的李敖,有人就認為李敖膽怯了,慫了,大家失望了。其實,這樣的心態(tài)很“陰暗”,至少是不厚道。人家李生大難不死,必有后福,你倒好,誠心想折人家的壽嘛。這和當年有人勸魯迅罵蔣介石如出一轍。你痛快了,要人家掉腦袋,居心不良嘛。有本事,你自己罵試試看?

2

當然,要想不造成人格分裂,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晚年的李敖最好是不發(fā)聲,尤其不該大陸行。可是,那不是李敖的風格。李敖太愛熱鬧了,如果有人請他上《百家講壇》,他能直接把《百家講壇》講成《新聞聯(lián)播》。。當然,其風險是,李敖可能會“丑”得更厲害。我沒有看過鳳凰衛(wèi)視的《李敖有話說》,據(jù)說,點贊不多,差評不少。不看也罷。

不過,李敖的勤奮,是很多人比不上的。這,也是臺灣、香港作家,甚至是藝人的一種職業(yè)精神。什么是職業(yè)精神?李敖有一個不太文雅的比喻,說,就像妓女不能靠性欲接客,真正的作家不能靠靈感寫作。靠什么呢?靠堅持,靠毅力,靠習慣。但是,這種堅持,又不是拼命,而是玩命,玩著就把事情做了。到了晚年,李敖覺得來日無多,惜時如金,直接就住山上里,一周一下山,每天只睡5個小時,寫作16個小時。李敖出書100多本,成龍拍片100多部,這些,都是要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上去了??墒?,這些又都不耽誤他們泡妞。我們只能羨慕他們的艷福不淺,尤其佩服他們腎功能強大。

當作家很危險,白字黑字,都擺在那兒,前倨后恭,那是做人的尷尬,年輕時候是斗士、戰(zhàn)士,老了老了,成為居士、嬉皮士,別人看了會不爽,自己看了也會臉紅的罷。所以,作家的價值觀一定要正,私生活一定要凈??墒牵绻@樣的話,寫出來的文字又會枯燥無味,文似看山不喜平,做人不知道要怎樣才叫好。

說到李敖,陳村的評價是“大話癖”,愛說大話,不怕說破了天,譬如上面提到的50來500年內天下文章非他莫屬。余杰說他是由學者變成娛樂人物,有“作秀癖”。一個人有了這兩個“癖”,再想正經說話,嚴肅為文,只怕也難。這都是“不甘寂寞”惹的禍。晚年的李敖,像過氣的演員,主演不了什么大戲了,只能做做客串,走個秀場,賺取一點兒出鏡率,庶幾不被社會遺忘。所謂“晚節(jié)不?!?,大約都是針對曾經輝煌過的人說的。普通百姓,晚節(jié)不晚節(jié)的,并不重要。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自古而然也。

3

百度百科給李敖的定位是“臺灣學者和時事批評家”,這兩個頭銜他還是能夠勝任的,至于“大師”云云,免費的紙冠也,你盡管贈送好了。李敖是個自由主義者,自由主義者是無政府主義者,因為,政府會妨礙他的自由??墒牵绻鋈缓退椭C了,他也就從貓頭鷹變成了報喜鳥了。早年的郁郁不得志,寫一本書禁一本書,自然是有憤懣的,后來,對手一個個死掉了,論敵一個個完蛋了,寂寞新文苑,平安舊戰(zhàn)場,兩岸余一卒,荷戟獨彷徨。這個,如果換做魯迅,他會一頭扎進會館,抄他的古碑,可是,李敖不行,他耐不住寂寞,他是“戲子”。他的大陸三講,是他走出寂寞的良機,他不會錯過,自然是精心準備了,看起來好像是信口開河,也的確有一些現(xiàn)場發(fā)揮,靈光閃耀,但是,基本的框架是早就搭好的,說不定,文字稿都是有的,不過,沒有拿出來,而是背下來了,甚至是送審過了。北大、清華、復旦的講壇,不是誰都可以上的,不是什么話都可以說的。李敖之前,克林頓、連戰(zhàn)先后來過,都鋪了紅地毯,李敖沒有這個待遇,所以,耿耿于懷,雖然是以調侃的方式道出,但是,酸味撲鼻。就是活,李敖已經志不在繆斯,而在廟堂了。

李敖由一個自由主義者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共產主義者,這是讓依然追隨自由主義的人們所不齒的,也讓曾經是李敖的粉絲的青年才俊心灰意冷,這個時候,劉原的公號一出(早就寫好了,趕在李敖去世當日最快時間推出,所以,劉原說,那篇文章是一個“預謀”,果然獲得了效應),立刻得到劉粉的歡呼雀躍了。

這里,其實也是有誤會的。為了寫這一篇三千字的文章,我讀了大約三萬字的東西,李敖的大陸三講是重點,劉原的公號是重點,還有百度百科,還有網絡上零星的文字,覺得李敖也不是共產主義者,而是一個實用主義者,這才是他一以貫之的主張,他的宗師是杜威、胡適,而不是雷震。自由主義不過是他實用主義的一個馬前卒,等到馬跳過了河,棄之如敝屣。就像他對待女人也是如此。他口口聲聲說自己是“抱不平、抱女人”,其實,他最愛的,是自己。一旦女人擋了他的道路,挑戰(zhàn)了他的權威,立刻翻臉。這個,連他的女兒李文都說,李敖不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只是一個好作家。作家屬于文人范疇,文人無行歷來是一個現(xiàn)象,李敖現(xiàn)身說法,詮釋了這個成語。魯迅曾經批評過的一種人今天這個主義明天那個主義的人是“無特操”,李敖,庶幾近之也。

4

劉原七〇后,還年輕,所以,看到李敖晚節(jié)不保,不可理解。我比劉原大幾歲,便沒有如此幻滅了。年齡不是問題,身高不是距離,那是談戀愛的時候使用,如果是論談世相,臧否人物,年齡是一個關鍵。你看劉原的文章的顏色,也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的。開始,是杏黃,后來變成了蛋黃、現(xiàn)在快要變成蛋白了,越來越不過癮,沒性感了。尤其是這篇論李敖的文字,幾乎不涉黃。劉原的解釋是,死者為大,這個時候,應該嚴肅。這個,我又不敢茍同了。嚴肅的是內心,是內容,至于表現(xiàn)的形式,不妨依然形式你的風格。劉原是用荷爾蒙寫作的,缺了這一味,飯菜不好吃啊。

劉原自稱“流氓原”,他是當今黃色專欄的鼻祖。李敖,我全拼打字的時候常常會出現(xiàn)聊、撩,聊天的聊,撩妹的撩,這是李敖的兩大使命。如今,逝者已逝,生者尚存,陰陽兩隔,不禁唏噓。我是喝過李敖的奶的,現(xiàn)在說了這些狼心狗肺的話,是頗為對不起他的??墒?,李敖也是喝過魯迅的奶的,也翻臉不認人,說魯迅的奶不甜,沒有營養(yǎng),他比魯迅強。這才符合李敖的性格,我就不敢如此張狂了,不是我的學問不夠,實在是性格使然,因為,鳳姐也說她的文字直追魯迅的啊。我的文字不如李敖,難道也不如鳳姐么?

李敖之死,結束了一個文字張狂的時代。老話說,做人貴直,作文貴曲。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做人要正直,內斂,作文不妨曲折些,張狂些(人家是靜脈曲張,李敖是文字曲張)。李敖是做人作文都張狂,這一點,倒是難得的表里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