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新時代,中國文藝再出發(fā)——寫在延安魯藝成立八十周年之際
來源:中國文化報 | 延萱萱  2018年04月13日08:49

延安魯藝舊址

春和景明、萬物復蘇。成立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魯迅藝術學院(1940年更名為“魯迅藝術文學院”,以下簡稱“魯藝”)迎來了80歲生日。作為中國文學藝術界的盛事,魯藝舊址再次匯聚了來自全中國的目光,這些目光里有期許有鼓勵。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紀念和弘揚魯藝精神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我們必須堅定文化自信,堅定地沿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fā)展方向奮勇前進,致力于創(chuàng)造中國文藝新輝煌,這是榮光,更是使命與擔當。

文是精神,是思想,是智慧;化是引導,是啟發(fā),是滲透。于人,文化是根;于國,文化是凝聚力??v觀歷史,國民之魂,文以化之;國家之神,文以鑄之。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或歌、或詩、或舞、或曲……無不得益于百花齊放的藝術感召。

為了挽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中華民族,1938年4月10日,魯藝在延安橋兒溝一座教堂里應運而生。沙克夫、周揚、茅盾、冼星海、周立波、艾青、賀敬之、馬可等一大批文藝精英云集于此,在艱苦惡劣的環(huán)境中,滿懷革命熱情地創(chuàng)作了《黃河大合唱》《兄妹開荒》《白毛女》《王貴與李香香》等一大批群眾喜聞樂見的經典藝術作品,極大地凝聚了人心,使文藝成為抗戰(zhàn)的有力武器,為新中國的成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魯藝也因此被譽為“新中國文藝的搖籃”。

挺立潮頭堪為中流砥柱,與時俱進鑄就基業(yè)長青。傳承魯藝精神,必須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為指導,堅定文化自信,用文藝振奮民族精神,為人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要努力建設好魯藝文化園區(qū),讓其在傳承魯藝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實現(xiàn)中國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發(fā)揮作用。

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了愛國精神,愛國精神凝聚了中華文化。傳承魯藝精神,就是要學習古往圣賢氣勢軒昂的民族氣度,尤其是要學習老一輩中國革命文藝家救祖國于危難的愛國情懷。曾記否?在戰(zhàn)火硝煙年代,魯藝人將心中蘊積的愛國情懷用熾熱的藝術表達出來,一首首詩篇、一支支歌曲、一幅幅版畫、一臺臺戲劇,激發(fā)了全民族雪恥抗戰(zhàn)的熱情。這對當今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意義。

文化是與物質同等重要的民生。傳承魯藝精神,要學習魯藝人緊扣時代脈搏、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理念。時刻牢記藝術為人民服務這一根本宗旨,傳承和弘揚魯藝人植根沃土、為人民服務的藝術情懷,始終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深入大眾的生活中,以人民群眾為創(chuàng)作主題和主人公,創(chuàng)造并書寫人民群眾推動歷史前進的歷史詩篇。誠如毛澤東所言,一切文藝“都應該和在群眾中做文藝普及工作的同志們發(fā)生密切的聯(lián)系,一方面幫助他們,指導他們,一方面又向他們學習,從他們吸收由群眾中來的養(yǎng)料,把自己充實起來,豐富起來”。故而,要創(chuàng)造新時代的優(yōu)秀文藝作品,一定要著力挖掘植根于民間的優(yōu)秀文化基因,著眼于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載體,讓人民群眾當主角、唱大戲,唯有此,方可真正做到文化惠民。

弘揚延安魯藝精神,就是要深刻挖掘其時代內涵,讓每一部優(yōu)秀的文藝作品都能對人民群眾的思想、品格、道德起到一定的影響和感召作用;傳承延安魯藝精神,就是要持續(xù)推進文化延安、書香延安、文明延安建設,不斷滿足延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眻远ㄎ幕孕?,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定能夠變?yōu)楝F(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