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隨遇而安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 婁炳成  2018年04月25日12:35

無論我們從何種角度去理解“隨遇而安”這個成語的意思,“順其自然,碰到什么就是什么”,都是其最基本的內(nèi)涵。隨遇而安,充分體現(xiàn)了古代先賢的“三觀”認(rèn)知和生活態(tài)度。形而上也好,形而下也罷,理論上它是中國古老的生存哲學(xué);實踐中它也應(yīng)該是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的生存取舍。順其自然的本質(zhì),源于我們對自身命運無法改變的無奈。譬如,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無法選擇我們生死的具體時間,無法選擇我們與生俱來的姓氏,無法選擇我們所要生活的時代,乃至國籍、家鄉(xiāng)、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等等。

在我們居住的這顆星球上,一切生命的發(fā)源、生存、繁衍,無不是“順其自然,碰到什么就是什么”的結(jié)果。所有的動物、植物,都是隨遇而安的典范;唯獨我們?nèi)祟悾砸曁幱谒猩`的頂端,因而并不安分守己,常常做出“改天換地”的壯舉,企圖改變束縛我們的自在的王國,而走向自由的世界。因而,也就唯獨不會隨遇而安。

主流科學(xué)告訴我們,地球誕生已經(jīng)46億年了。而地球上生命的誕生也已經(jīng)有40億年的歷史了。可悲的是,我們?nèi)祟惖恼Q生的歷程才僅僅是350萬年左右。至今,無論是主流科學(xué),還是宗教典籍,都無法說明人類的起源。無論是外國的亞當(dāng)夏娃、還是中國的女媧盤古,其造人創(chuàng)世都無不是童話般的傳說;即便是達(dá)爾文的猿人進(jìn)化說,也被現(xiàn)代科學(xué)和人類考古學(xué)不斷地否定著——截至目前,人們依然未能找到人類進(jìn)化鏈條般的系列化石。地球上所有的動物植物,其生命的產(chǎn)生都有根基,唯獨具有思想意識、能夠直立行走、發(fā)明了工具和火種、從事勞動創(chuàng)造的人類,仿佛是在350萬年前突然就憑空而來一般,找不到源頭。

那么,我們就可以從這顆星球上,一切生命的發(fā)源、生存、繁衍,無不是“順其自然,碰到什么就是什么”的結(jié)果,所有的動物、植物,都是隨遇而安的典范;唯獨我們?nèi)祟?,自視處于所有生靈的頂端,因而并不安分守己,常常做出“改天換地”的壯舉,企圖改變束縛我們的自在的王國,而走向自由的世界這樣一個事實,來理解我們?nèi)祟愔圆粫S遇而安這樣一個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

對于人類于350萬年前突然就憑空而來的緣由,理論上有許多假說和猜想,其中之一就是我們?nèi)祟惡苡锌赡軄碜杂诘厍蛑獾哪愁w星球,是地球上的“移民”,或者是“殖民者”。且不說持此見解者提出的那些讓我們很難接受的五花八門的理由與所謂的證據(jù),僅就唯獨我們?nèi)祟惒粫S遇而安這樣一個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就可以看出,我們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存在中的“異類”,或者是“另類”。

這種人類不會隨遇而安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證明了我們?nèi)祟惖南茸娌粷M足于其原先的居住地,鋌而走險,來到了地球,從而使得這顆星球從此有了新興生命,并且保留了不會隨遇而安的遺傳基因,才有了從非洲大陸逐漸走向全世界的漫長的大遷徙,才有了世界各地不同的人種、群落、部族、社會、國家、創(chuàng)造、文明,乃至現(xiàn)代對外太空的不斷探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現(xiàn)代人類對外太空的不斷探索,甚至可以看作是我們?nèi)祟惐灸艿摹盎貧w意識”和“回歸愿望”,是來自于我們?nèi)祟惻c生俱來的潛意識和骨子里的迫切要求,或者是使命召喚!

那么,中國古代社會出現(xiàn)的道家所崇尚的“道法自然”和儒家所崇尚的“君臣父子”的理論認(rèn)識,又作何解釋呢?筆者認(rèn)為,中國的“道”和“儒”所倡導(dǎo)的人的定位,盡管貌似對立,有所謂的“出世”、“入世”之說,其本質(zhì)上說的還是“隨遇而安”,不過角度不同罷了。道家說的是人與自然的對應(yīng),儒家說的是人與社會的對應(yīng),殊途同歸,都講的是隨遇而安,和諧相處,不違背自然規(guī)律,不忤逆社會秩序。實際上,也就是人所本應(yīng)該具有和掌握的生存之道,或者說是生存本能。

上述“道”和“儒”的核心思想,似乎與筆者所說的人類的永不安分、絕不會隨遇而安的“本性基因”是相悖的,但它們實際上還是與人類的永不安分、絕不會隨遇而安的“本性基因”是一致的。所謂的“道法自然,”就是說,我們“從哪里來”,還必須“回到哪里去”;所謂的“君臣父子”,就是說,我們不是烏合之眾,只有形成一個有秩序的社會組織、依靠群體的力量,才能“回歸”到人類的本源世界。

再看,佛教和基督教,其思想內(nèi)涵和基本教義都有所不同,但最趨同一致的卻是它們都有“天堂”與“地獄”之說。在筆者想來,假如我們?nèi)祟悂碜杂诘赝馕拿?,那么,無論是350萬年前的星際移民,還是之后在地球上居住時的不斷遷徙,歷時數(shù)百萬年不辭勞苦的長途跋涉,都是在擺脫生存環(huán)境極為惡劣的“地獄”,尋找理想世界亦即“天堂”的舉動。至于其中的“善”者上“天堂”、“惡”者下“地獄”,無非是說,大家都要有整體意識、集體意識,不得破壞社會秩序、殘害同類、損害群體利益,從而避免到達(dá)“天堂”之前,被眾生所遺棄,墮入“地獄”去受苦受難,也就是所謂的“從善如流”、“疾惡如仇”。

然而,筆者上述所說,是就人類的整體而言的。作為單個的人,作為當(dāng)今全世界70億人類中的一份子,我們在“胸懷世界”、“放眼全球”的同時,所考慮的最多的依然是我們個人的現(xiàn)實需求,現(xiàn)實命運與現(xiàn)實取舍。我們既不是“樂天”的“傻人”,也不是“憂天”的“杞人”,我們的命運、努力和付出,決定了我們作為當(dāng)今全世界70億人類中的一份子的現(xiàn)實社會定位;因之而形成的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亦即現(xiàn)在流行的說法“三觀”,則決定了我們對于個人人生的現(xiàn)實取舍和態(tài)度。我們在人類歷史上,僅僅是匆匆過客;我們在茫茫人海中,僅僅是滄海一粟。所以,我們無法“改天換地”,只能“隨遇而安”!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在每個人的一生當(dāng)中,不可能永遠(yuǎn)都是事事如意的,理想與現(xiàn)實有著永遠(yuǎn)難以縮短的距離。個人的許多遭際,在特定情況下,是不會以個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而處在詭譎多變、絕非個人理想的社會和生活的環(huán)境當(dāng)中,唯一能使我們不會自不量力,去強行扭轉(zhuǎn)乾坤,而略感心情愉快的辦法,甚至是唯一的途徑,就只能是去盡量做到使自己“隨遇而安”。

“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何緣如此?水土不同使然。細(xì)想,人便也如同此橘,適者生存。社會千變?nèi)f化,境遇各有不同。每個人一生當(dāng)中所處的社會、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絕不會一成不變,我們將怎樣面對?的確需要大智慧。也就是說,在堅持自己的信念的同時,必須隨遇而安,樂意去充當(dāng)一個適者生存的“橘”或“枳”的不同角色。

偶然閱讀佛家經(jīng)典,看到了這樣一個故事,值得我們深思。

有一個寺院住著一老一小兩位和尚。有一天老和尚給小和尚一些花種,讓他種在自己的院子里,小和尚拿著花種正往院子里走去,突然被門檻絆了一下,摔了一跤,手中的花種灑了滿地,這時方丈在屋中說了一句“隨遇”。小和尚看到花種灑了,連忙要去掃。等他把掃帚拿來正要掃的時候,突然天空中刮起了一陣大風(fēng),把散在地上的花種吹得滿院都是,方丈這個時候再說了一句“隨緣”。小和尚一看這下可怎么辦呢?師傅交待的事情,因為自己不小心給耽擱了,連忙努力地又去掃院子里的花種,這時天上下起了瓢潑大雨,小和尚連忙跑回了屋內(nèi),向方丈哭著說自己的過錯,然而老方丈微笑著,還說了一句“隨安”。冬去春來,一天清晨,小和尚突然發(fā)現(xiàn)院子里開滿了各種各樣的鮮花,便蹦蹦跳跳地告訴師傅,老方丈這時又說了一句“隨喜”。

對于隨遇、隨緣、隨安、隨喜這四個“隨”,可以說就是我們?nèi)松目s影,在遇到不同事情、不同情況的時候,我們最需要具有的心態(tài),就應(yīng)該是“隨遇”、“隨緣”、“隨安”和“隨喜”,也就是隨遇而安。一個人不管際遇如何糟糕,如果能夠始終保持像老方丈一樣恬淡樂觀的心態(tài),那真是你此生用一輩子的感悟修來的享用不盡的福氣!

北宋大文學(xué)家蘇東坡曾經(jīng)多次被貶職流放,可是,他說,要想心情愉快,只需要看到松柏與明月也就行了。何處無明月,何處無松柏?只是我們這些人不具有他那般的情思與心境,不能做到物我兩忘,只能戚戚然,而不能坦蕩蕩罷了。如果我們大家都能夠做到隨遇而安,及時挖掘和享受身邊的趣聞樂事,以苦為樂,知足常樂,心境自然也就會如此。元代白樸的散曲《沉醉東風(fēng)》說道:“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楊堤紅蓼灘頭。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鷺沙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逼溴羞b自在,相忘于江湖間,不為功名所累,便有此等境界。

因為心無所恃,所以隨遇而安。隨遇而安,順其自然,碰到什么就是什么,正如《菜根譚》中所說:榮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觀天外云展云舒。人的心境本應(yīng)該就是這樣平和吧?寵辱不驚,波瀾無意,不該在乎的不在乎,不該留意的不留意,以恬淡樂觀的心境度過一生,忘我而我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樂樂呵呵,坦坦蕩蕩,優(yōu)哉游哉,那該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