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中國交響樂四十年:命運音符敲響時代之門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鄭 娜 田曉鳳  2018年04月28日08:02

“中國交響樂之春”演出 牛小北攝

二○一七年,葉小綱創(chuàng)作的大型交響詩《魯迅》首演 新華社記者 王小川攝

今晚,中美兩國217位音樂家在小澤征爾指揮下,聯(lián)合演奏了貝多芬的C小調第五交響曲,使波士頓交響樂團對中國為期一周的訪問演出在激動人心的熱烈氣氛中圓滿結束。樂曲的最后一個音符還在回響,擠滿首都體育館的1.8萬名音樂愛好者已經(jīng)禁不住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1979年春天,“文革”后首個來華外國交響樂團演出當天,媒體記錄下了現(xiàn)場盛況。

一夜之間,仿佛所有人都聽到了“命運在敲門”。包括音樂工作者。據(jù)報道,當時樂團在北京排練期間,全國其他省自治區(qū)市,連邊遠的西藏、云南、新疆等,都有不少音樂工作者慕名而來,向小澤征爾指揮和美國音樂家學習。而伴隨改革開放浪潮,中國交響樂也從全面復蘇走向了日益繁榮的新時代。

改革開放助推新生力量的誕生

“是改革開放的新政策,讓我們這些人有資格考大學,從而改變了我們這一代人的命運?!?978年,葉小綱走出工廠,考入中央音樂學院,成為學院恢復高考后錄取的第一屆學生,從此走上音樂的道路。

作為改革開放以來極有成就和代表性的一位作曲家,葉小綱的人生際遇帶著深刻的時代烙印。他經(jīng)歷過三年自然災害、“文革”,經(jīng)歷過高考恢復、出國留學。1987年,葉小綱前往美國留學。在那里,他開始走向國際樂壇,也進一步打開自己的視野。“當時在美國四五十歲的華人的狀態(tài),并不吸引我。那種生活一眼就能看到頭。我覺得我應該回國,轟轟烈烈地做一些事情?!?/p>

生活確實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葉小綱很慶幸自己選擇回國。很多外國藝術家、作曲家一輩子都沒經(jīng)歷過什么大起大落的事,沒有經(jīng)歷國家從窮困落后到經(jīng)濟騰飛的時代。而在中國,“你會知道今天個人、國家取得這樣的成就是非常不容易的。這些經(jīng)歷和感受對我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很大的輔助。從個人的小情懷,一直到家國的大情懷,從個人的感情到對孕育我的土地的深厚的感情,最后都會變成我的音樂?!?/p>

據(jù)中央音樂學院李淑琴教授統(tǒng)計,從1978年至今,葉小綱總共創(chuàng)作了近90部作品,其中半數(shù)以上為管弦樂。天賦、機遇與勤奮,不僅造就了他,也造就了1978年與他同時考入中央音樂學院的同班同學譚盾、陳其鋼、郭文景、瞿小松、劉索拉、陳怡等人。他們很快就成長為“中國第五代作曲家”中堅力量,隨即享譽世界。以他們?yōu)榇淼母母镩_放后的第一批作曲家,得以聆聽和譜寫時代的足音,成為推動中國交響樂創(chuàng)作的新生力量,也成為社會走向繁榮多元的見證者。

擁有一個交響樂團成為城市夢想

今年4月,葉小綱有4部作品——《鑄劍》《草原之歌》《錦繡天府》和《四川音畫》在國家大劇院的“中國交響樂之春”上演。

舉辦10年之久的“中國交響樂之春”,是集中呈現(xiàn)中國交響樂創(chuàng)作成果的重要平臺,也是展示中國各大交響樂團實力的重要平臺。今年有9支新老交響樂團在此間亮相。其中,包括新中國成立初期創(chuàng)辦的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中國國家芭蕾舞團交響樂團,新世紀以來創(chuàng)立的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等樂壇新銳,還有更為年輕的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和蘇州交響樂團。

“改革開放助推我國經(jīng)濟的起飛,加上西方文化、觀念的涌入不斷升級著人們的文化需求,這大大促進了中國交響樂的快速發(fā)展?!碧K州交響樂團團長、中國交響樂發(fā)展基金會理事長陳光憲表示。據(jù)中國交響樂發(fā)展基金會統(tǒng)計,4年前,全國僅30多個交響樂團,至2017年已有82個交響樂團。新成立的交響樂團不斷涌現(xiàn),不僅各省份擁有自己的省級交響樂團,不少發(fā)達地區(qū)的地級市也開始建立自己的交響樂團,如寧波、杭州、珠海、溫州、蘇州等。

在國外,許多知名城市擁有優(yōu)秀的交響樂團,人們常通過評判某一交響樂團的演出水準,來感知該樂團所在城市的國際化和現(xiàn)代化水平。如今,隨著城市經(jīng)濟起飛,文化需求增長,“擁有一支自己的交響樂團”也正在成為中國城市的一種夢想。

這種變化令陳光憲十分感慨。長期擔任過上海交響樂團團長的他,笑稱過去職業(yè)樂團“掌門人”聚在一起,總是要“抱團取暖”。由于投入不足、演奏人員水平參差不齊,演出質量也很難提升,交響樂團之前的“日子有些難過”。而如今,這一狀況慢慢在改善,隨著整個社會對文化事業(yè)的日益重視,政府投入加大、市民素質提升,交響樂團不僅日子好過了,演出水平與觀眾參與也互為因果,水漲船高。

交響樂繁榮期已然到來

在交響樂團這么多年,陳光憲親身感受到中國觀眾的成長。他記得,20世紀90年代他在上海交響樂團工作時,門票一張5塊錢,卻很少有人買。為此,他特意跑到上海音樂學院附中門口擺攤賣票,但很多學生打著出租車回來經(jīng)過,看了看便走掉。

“那時候打個出租車也不止5塊錢啊。”陳光憲說到這里,不由得苦笑。這種辛酸,好多音樂工作者都經(jīng)歷過。

然而,今天這種情況已然不復存在。不管是上海,或者北京,還是蘇州,交響樂都在成為中國觀眾,特別是中國年輕人愿意和樂于接近的藝術。“現(xiàn)在,你去歐美的音樂廳會發(fā)現(xiàn),白發(fā)蒼蒼的老年觀眾是主力。而在中國的音樂廳,更多年輕人越來越熱衷于投入交響樂的懷抱?!标惞鈶椪f。

事實確實如此。交響樂在西方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中國仍是新興市場?!半S著改革開放國門的打開,中國既在培養(yǎng)作曲家,又在培養(yǎng)指揮家,還要培養(yǎng)樂團,利用幾十年做西方兩三百年做的事,我們做得非常好。所以我們不光要對國家經(jīng)濟充滿希望,對文化軟實力也應該充滿自信?!敝笓]家張藝表示。

在葉小綱看來,中國交響樂已經(jīng)改變了過去默默無聞的地位,越來越引人注目。無論交響樂創(chuàng)作還是交響樂行業(yè)都已進入一個繁榮時期?!安还茉鯓樱睒s都是好事。繁榮才能大浪淘沙,一粒沙沒有怎么淘?下一步,我們要思考如何向世界推介更多優(yōu)秀的中國交響樂作品,推介優(yōu)秀的中國交響樂團,讓我們的創(chuàng)作和表演走向世界;要進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借用西方的音樂形式來講述中國的故事?!狈睒s之下,中國交響樂還有很多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