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承古開今吳昌碩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陳鐘昊  2018年06月07日08:32

篆書臨石鼓文軸 吳昌碩

珍果圖卷(局部) 吳昌碩

“鮮荔,核小實肥者,名紫雞冠”“松江黃泥墻大桃,味甘如蜜”“西瓜自雪溝得來,其味甘脆可口”……故宮文華殿里,一幅長長的《珍果圖卷》吸引了不少“吃貨”游客的目光。畫中,這些應季的水果顏色鮮亮,果實碩大而飽滿,配上趣味考究的文字,給正當燥熱的夏日帶來一絲可口清涼。

如此富有市井氣息的瓜果繪畫與題注,是清末民初藝術大師吳昌碩的代表作,體現(xiàn)出他在花卉、瓜果大寫意繪畫中所特有的風格。在近日故宮博物院舉辦的“鐵筆生花——故宮博物院藏吳昌碩書畫篆刻特展”中,這樣的畫作占據(jù)了展品的大部分。以梅花、菊花為例,吳昌碩的創(chuàng)作比傳統(tǒng)畫法的花朵大且濃艷,使得造型更加明快、色彩更加活躍。位于文華殿中央的4幅《蔬果屏軸》,將葫蘆、南瓜等具有美好寓意的生活事物配以文房雅玩一同展示,一俗一雅,也體現(xiàn)出吳昌碩的審美意趣。

吳昌碩被譽為“清末海派四大家”之一,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融合了不同的時代風格。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吳昌碩生活的時代正是傳統(tǒng)藝術走向近現(xiàn)代的關鍵轉(zhuǎn)折時期,他的作品既有對傳統(tǒng)的繼承,又吸收了當時社會背景下特有的商業(yè)氣息和時代精神,形成雅俗兼?zhèn)涞乃囆g風貌。”他的藝術成就對近現(xiàn)代畫壇的格局和流變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其作品被稱為“文人畫最后的高峰?!?/p>

的確,“承古開今”可謂是吳昌碩最大的特點。從明代陳淳、徐渭,清代八大山人、趙之謙、任伯年等人的作品里,可以看出吳昌碩對前輩寫意花卉技法的繼承以及對同時代畫藝的吸收。值得一提的是,展覽中的第一幅作品并不是吳昌碩的畫作,而是任伯年為吳昌碩所作的畫像——據(jù)說,剛剛辭官的吳昌碩向任伯年拜師學畫,彼時官袍未去、神情恍然,是個窮困潦倒的“酸寒尉”。畫像暗示著吳昌碩當時的境遇,也體現(xiàn)了任吳二人的師徒、摯友情誼。

要了解吳昌碩繪畫風格的基石,還需回顧其早年間對于石鼓文篆刻、書法的研習經(jīng)歷。在文華殿的西配殿,“鐵筆柔毫”展覽通過展出吳昌碩的篆刻、書法作品,為其繪畫技法提供了解釋——“以書入畫”。吳昌碩精通金石篆刻,曾被公推為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他把書法、篆刻的行筆、運刀及章法、體勢融入繪畫,形成富有“金石”味道的畫風。所作花卉木石,筆力老辣,力透紙背,縱橫恣意,氣勢雄強,甚至在布局上也體現(xiàn)了書法篆刻的章法。青年雕塑家劉恒甫告訴筆者:“吳昌碩是一位‘詩、書、畫、印’巨匠,他如此全面的成就正是得益于他對石鼓文學習積累下的深厚功夫。”

在展廳里,有一紙上寫著:“石印每字二元,屏條視整張減半,山水加倍……”乍一看像是一張書畫售賣價目表。原來,這是吳昌碩在1920年為齊白石手書的潤格,即齊白石為人題字作畫的報酬標準。從這一張小小的潤格背后,可以看出吳昌碩對于后世藝術家深遠的影響。從齊白石的不少畫作中,我們便可一窺吳昌碩的色彩運用技法,陳師曾、傅抱石、潘天壽等大家的作品也都與其有著深厚的藝術淵源。而在展覽中,具有當代意識的木雕作品《梅蘭竹菊》與吳昌碩的花卉寫意遙相呼應,這是劉恒甫受其熏染,在傳統(tǒng)藝術的基礎上進行重構(gòu)再創(chuàng)作的作品。可見,吳昌碩給當代藝術也帶來了“承古開今”的啟發(fā)。

這是故宮第一次舉辦吳昌碩個人藝術展,但吳昌碩與故宮的淵源頗深,經(jīng)裝裱修復后首展的“凡將齋”匾額,是吳昌碩為故宮第二任院長馬衡題寫的。而這次展覽,也是故宮博物院首次將文華殿改造為書畫館后的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