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陳映真:理想不死
來源:解放日報 | 戴小華  2018年11月01日07:42

陳映真過世已經(jīng)兩年了。

這位對我們家庭有著重大影響的著名作家,當2016年11月22日驚聞他在北京過世的消息時,心雖覺得痛,卻竟然無法下筆書寫悼念他的文字。

提起陳映真,人們眼前浮現(xiàn)的是一個絕不妥協(xié),然而又有些孤獨的身影。陳映真的思想,常與社會現(xiàn)實產(chǎn)生錯位,使他顯得邊緣。

他承受了好幾重孤獨,那孤獨又格外深。然而作為理想主義者,孤獨卻是必然的。

陳映真是我和大弟戴華光的“年少時期的文學啟蒙者之一”。

他的小說多取材于臺灣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階層的生活,作品充滿著熱情,閃耀著理想、人道主義的光芒。從他的作品中,可以讀到他對底層民眾、弱勢群體的關懷,讀到他堅持理想信念的精神,還可以讀到他超出常人的睿智、前瞻和深刻。深深影響了當時臺灣的一代人。

那時,大弟經(jīng)常將省下的錢購買陳映真等作家的許多有思想、有啟發(fā)性的書刊,到各大學門前去擺賣,為的是藉這些作家的作品喚醒當時的大學生。

1978年1月大弟因在臺灣倡議“兩岸和平統(tǒng)一,民族不再分裂”被判有期徒刑。1988年3月30日,陳映真、夏潮聯(lián)誼會及30多位人權工作者組成“戴華光后援會”,集合至臺灣“立法院”群賢樓前請愿,吁請公平對待戴華光,并立即釋放戴華光。1988年4月大弟出獄后,還沒恢復工作權,所以一邊開計程車為生,間中還去大姐開的瑜伽館教氣功。一些和他有著相同政治理念,也坐過政治牢的人,為了幫助大弟增加收入,又不傷及他的自尊,特意前來捧場,跟著大弟學氣功,其中也包括陳映真。那時,他還鼓勵“戴華光事件”的同案者,應將這段歷史記錄下來。

大弟出獄后,遠離喧囂,陪母親返回家鄉(xiāng)盡孝,早已不問世事。直到母親在1999年過世后,這段歷史不能遺忘的聲音才頻頻在我耳邊催促,似乎不寫出來,身心就無法得到安頓。故那段時間因?qū)W⑺褜な占Y料及忙于從事的文化和文學工作,一直疏于問候陳映真。

直到2017年1月上海三聯(lián)書店終于完成出版《忽如歸》,我立即想將新著親自為他送上,卻得知他在北京住處摔倒,又經(jīng)兩次中風,并做過幾次心臟手術,語言能力受損,身體狀況不佳。之后,雖好多次想去探望他,都被告知怕他被感染或激動,病情會惡化。而且,陳映真因內(nèi)心很驕傲,也不愿意別人看到他這種形象。結果直至他過世,我都沒能再見到他一面。

至今仍清楚記得他說過的這些話:“我覺得一個民族的分裂是一個民族的羞辱及傷痛,這是一種跛腳、不健全的民族。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我們的內(nèi)戰(zhàn)只不過是幾十年,如果把中國歷史當成一篇一萬字的著作來看,分裂的歷史只不過是這篇文章的一個片語、一個分號或是一個標點。所以我絕不能以現(xiàn)在這樣的感受來否定整個中國的傳承。因為中國的概念不是兩個,她不是一個朝代,有時而窮;中國的概念是一種文化的、歷史的。如今,中華民族的分裂是外力的干涉所造成,有志氣有尊嚴的中國人不應該承認順服這種現(xiàn)狀,只為了當前一點點的舒適,就整個推翻民族歷史的發(fā)展,這是沒有道理的。”

他還說過:“我為自己是生于臺灣的一個中國人而驕傲。我們這一代人沒有走完的山路,終究將要由下一代人繼續(xù)走下去,哪怕前路是崇山峻嶺與茫茫大海。”

如今斯人已逝,然堅信理想永遠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