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馮牧:淺淡而又深厚
來源:文藝報 | 徐懷中  2019年03月15日07:53

馮牧

我是從部隊生長起來的,在這個革命大熔爐里,得到了許多位領(lǐng)導(dǎo)的關(guān)心培養(yǎng),扶持與提攜,其中一位就是馮牧先生。

回憶馮牧先生,總覺得他與別的長輩老同志有明顯不同,有什么不同呢?不妨用一句話加以總括,他是看似淺淡而又是十分深厚的一個人。在我看來,這句話也可說是馮牧先生對人處事一以貫之的風(fēng)格,是他特有的一種人生姿態(tài)。和他接觸,他不像通常人們那樣笑臉相迎,緊緊握手,出語熱情親近。與馮牧見面,他很少主動搭話,或是問寒問暖什么的,總是點頭一笑,隨之便會是一陣緘默無語。照例的一刻沉寂,不會讓你產(chǎn)生絲毫尷尬,感覺有些冷場,決不會的。這時候需要你即時提出話題,立刻就會引來對方一番侃侃而談。彼此相知已深,不存在任何距離感,所有那些熱情友好的言辭都可以省略了。

1950年初,我和另外一位同志從重慶出發(fā),趕赴滇南小鎮(zhèn)開遠,去訪問十三軍一位戰(zhàn)斗英雄,準備寫一個話劇。接待人員安排我們暫時在軍文化部長馮牧同志的房里住下來,馮部長正在昆明參加會議。幾天之后他回來了,我們當(dāng)然要趕快騰房子。可是馮牧同志無論如何不讓我們搬,說他已經(jīng)從昆明打電話來,另外安排了住處。他把兩臂高高舉起不住地往下按,強令我們不再爭辯。事情就這么定下來了,我們懷著愧疚之情占用他的房子,直到把劇本寫完返回重慶。與馮牧先生初識,令我永遠難忘。

1955年初,西南大區(qū)撤銷,我處于待分配狀態(tài)。恰好馮牧先生正在重慶陸軍醫(yī)院住院,他要人帶口信給我說,希望我能考慮到云南軍區(qū)去。我雖然當(dāng)即答應(yīng)了下來,并不抱有多大希望,不想真的把調(diào)動手續(xù)給辦下來了。非常幸運,我被正式收編,進入彩云之南的馮牧軍團麾下。這次調(diào)動,其實是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西南軍區(qū)政治部原定我到進藏部隊一個團里去任職,如果那樣,十有八九以后不會再從事文學(xué)寫作了。

記得那年云南軍區(qū)整頓機關(guān)工作,規(guī)定每天早八時之前必須到達辦公室,從部、處長到參謀干事,都要親筆簽到,不許別人代簽。馮牧同志本來起床很晚,這回他動真格的了,不必別人喊他,自己早早起床去辦公室,一分一秒不推遲,在登記簿上寫下馮牧二字。這在他來講很不容易,每天都要下很大決心,因為夜間他照例要看書看過了十二點,不可能要他提前就寢。

馮牧同志簽到以后,便從文件袋里取出一本書來說:“昨天晚上我趕著看完了這本書,不知你們看過沒有?”隨即就和大家講起了他的讀后感。回想他在“班”上講過梅里美的中短篇集《嘉爾曼和高龍巴》,惠特曼的《草葉集》,法捷耶夫的小說《毀滅》等等?!胺从疫\動”中,加給馮牧好多條罪狀,主要是說他推行一套所謂社會方式,放棄了黨對文藝工作的原則領(lǐng)導(dǎo)。照這樣講,那可真是要他的命了!馮牧此人的天性就決定了他學(xué)不會高高在上,學(xué)不會板起面孔,學(xué)不會空洞說教。他自然而然地習(xí)慣于以文學(xué)藝術(shù)自身所固有的規(guī)律,去實現(xiàn)自己的領(lǐng)導(dǎo)責(zé)任。應(yīng)該反過來質(zhì)問那些當(dāng)領(lǐng)導(dǎo)的,你能不能像馮牧那樣,平等友好地去和大家一起探討讀書體會?你能不能像馮牧那樣,親自帶領(lǐng)創(chuàng)作人員爬山涉水深入邊防一線,直抵那些人跡罕至的邊防哨所?假使對方尚有一點點良知,當(dāng)會羞慚已極,抬不起頭來。

馮牧先生1957年調(diào)任《新觀察》主編,同年我也調(diào)《解放軍報》工作。他先后住過景山東街吉安所、北長街《新觀察》宿舍、西四小拐棒胡同、王府大街黃圖崗胡同、西長安街木樨地24號樓,各處我都多次拜訪過的。大家知道,馮家經(jīng)常賓朋滿座熙熙攘攘。什么時候去看望他,多半會有別的客人隨后到來,有時候趕上好幾波人?;蛘吣阋贿M門,已經(jīng)坐滿了人。一看時間過了十一點,大家先后離散而去,沒有特別的事情,誰都不會留下用飯的。老爺子就那么一點工資,他招待不起。

正是在馮府作客,有幸認識了京劇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硯秋大師。是誰從外面掀開了竹簾,悄不言聲地進門來了,不待介紹,我已經(jīng)認出了程先生。富富態(tài)態(tài)的樣子,顯得那么魁梧健壯,我無論如何不能想象,舞臺上一系列純樸凄婉的古代女性形象,竟是眼前這位來訪者扮演的。給我的感覺,程先生就像是回到了自己家中,他掛好了外衣和帽子,便拉過一把椅子坐了下來。兩位老友相聚敘談,我居間在座很不合適,便即時起身告辭。馮牧先生一如往常,要來只管來,要走就走你的,并無任何表示要送送客人。倒是程先生謙和地向我這青年軍人點點頭,似是代表主人以禮相送。

馮牧酷愛程派藝術(shù),曾向我們這些外行人宣講過一出又一出程派戲。他形容程派唱腔的獨特風(fēng)格,恰如一江春水沖出三峽之后,如此開闊平緩,悠游蕩漾,一瀉千里。相識多年來,從不曾聽到他在器樂伴奏下正式演唱過,只是在講解《鎖麟囊》這出戲的時候,聽他敲擊著板眼,低聲哼唱過幾個唱段。雖是哼唱,程腔韻味十足,低回婉轉(zhuǎn),似斷若續(xù),以沉重的胸腔共鳴取代脆音,給人以聲樂之美的極大享受。

時間無情地流逝,決不肯稍作停頓。不覺已是1995年7月10日,馮牧先生住在友誼醫(yī)院,我們夫妻兩個前往探視。他一向體弱多病,記憶中曾到北京各大醫(yī)院探視過的。所以總是存在一種僥幸心理,以為打熬一段時間,他又可以搬運著一疊一疊的書報文件回家去了。這次知道了他的真實病情,進入病房禁不住心怦怦地跳。馮牧先生從床頭拿起一本書,用他顫抖的手,在扉頁上寫下了我們夫婦的名字,嘻笑著說:“對不起,把你們的名字寫得歪歪扭扭的?!蔽译p手接過他的贈書——《但求無愧無悔》,嚇了一跳,怎么竟會是這樣一個書名呢!這句話不正是他留給這個世界最終的遺言嗎?

馮牧先生在他的崗位上奔忙一生,朋友圈內(nèi)無人不曉,他卻一生寄情于山水之間。談起“彩云之南”,他總是雙目閃放出醉洋洋的光亮,讓你會深切感受到,他對大自然抱有無限熱愛與深沉的敬畏之心。惟有如此矢志不渝的博大情懷,才可超越他實際體能,先后五次踏訪云南邊疆地區(qū)。其中一次為時一年之久,行程上千公里,最后一次成行,他已是將近70歲的人了。我不知道還有哪位作家能夠如馮牧先生,以書寫大地山川為永久主題,交出了頗富于地理學(xué)考察意義的一系列游記美文。

他與明人大學(xué)問家徐霞客相隨,“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古時交通條件更為艱難,徐霞客到達滇西北麗江,距離金沙江“虎跳峽”僅三日路程,卻失之交臂。在《徐霞客游記》中缺失的這一處充滿了神秘意味的人間名勝,在馮牧的《虎跳峽探勝》中得到了補救。他生前僅出版了兩卷散文集,還有近百萬字云南采訪手記,有待先生的后人整出來,讓我們翹首以盼。

馮牧先生并未遠去,是他第六次整裝啟程了。你眺望彩云之南那山重水復(fù)深處,便可以隱隱約約看到他匆忙趕路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