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韓愈創(chuàng)作墓志銘的情與理
來源:光明日報 | 孫君恒  2019年04月03日07:46

韓愈為人寫墓志銘大約80篇,其中有不少名篇傳世,被贊譽為“古今墓志第一人”(清代儲欣《唐宋八大家類選》)。有人認為韓愈的墓志銘言過其實,甚至是阿諛奉承,為此所得收入“諛墓金”有傷斯文,似乎唯利是圖、“大逆不道”。如果我們從墓志銘創(chuàng)作緣起的朋友之情、教化意義等方面來反思這個問題,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指責有失中肯。實際上,韓愈的墓志銘創(chuàng)作既合情,又合理。

韓愈寫的墓志銘、碑文、行狀,不少是對自己好朋友的懷念,回顧交往友誼,純粹寄托哀思,分文不取,甚至是“賠錢”行為。例如,詩人孟郊與韓愈開創(chuàng)了“韓孟詩派”,有“韓筆孟詩”的美譽。他們一見如故,詩文唱和,成為忘年之交(孟郊比韓愈大17歲)。孟郊才高八斗,《游子吟》家喻戶曉,《登科后》有名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一生貧困潦倒,死時無分文之財,作為知己好友,韓愈主動捐款100貫錢給他安葬,并為之寫下了《貞曜先生墓志銘》。

人們敬佩韓愈的為人、為文,紛紛前來請求撰寫墓志銘,韓愈盛情難卻。韓愈同僚張園被害,家屬前來請求韓愈寫墓志銘,在韓愈面前哭哭啼啼,韓愈非常同情,遂寫下了《唐河中府法曹張君墓謁銘》。韓愈的鄰居兼老鄉(xiāng)靈州節(jié)度使御史大夫李欒妻子何氏(被封為息國夫人)死后,其家屬來向他乞銘,韓愈為鄉(xiāng)鄰寫下了《息國夫人墓志銘》。韓愈文筆優(yōu)美、赫赫有名,求其寫墓志銘者眾多,給予韓愈比較高的潤筆費,完全是自愿的、市場化的、民間的行為,是朋友之間友好的感謝、酬勞的表達,并非韓愈“敲詐勒索”,這本無可非議。韓愈與人為善,成人之美,雙方滿意,何樂而不為?

唐代當時流行喪葬墓志銘的社會風氣,希望死者“永垂不朽”、家族名聲能夠流芳百世,寫墓志銘的情況非常普遍,很有市場。長安城里請文人雅士為已故親人撰寫碑文、祭文、行狀、墓志銘,成為風尚。有錢有勢的人家,更是講究請有名望的文人士大夫撰寫墓志銘。韓愈身處當時社會,順應(yīng)時風,尊重民間風俗,成人之美,應(yīng)邀進行墓志銘寫作。唐代除了韓愈,還有很多文人為人寫墓志銘,如李白、杜牧、李邕、元慎、白居易等。

韓愈才華橫溢,墓志銘上乘之作很多。他通過墓志銘這樣的文學(xué)表達形式,曲徑通幽,很好地傳播了儒家修、齊、治、平的人生境界,體現(xiàn)了他在《原道》一文中倡導(dǎo)的孟子大丈夫精神,大力宣揚了儒家的君子之道,在佛教、道教盛行的唐代,獨樹一幟,力挽狂瀾,企圖復(fù)興正統(tǒng)的儒家文化。韓愈指出:“君子居其位,則思死其官;未得位,則思修其辭以明其道。我將以明道也,非以為直而加人也。”(韓愈《爭臣論》)由此完全可以理解,韓愈并不以別人乞求寫墓志銘作為負擔,而是樂此不疲,當作自己借亡靈的事跡來修辭明道、褒揚仁義道德的好機會、好渠道、好方式,用來教化子子孫孫,為社會道德理想指明方向。

韓愈寫墓志銘,完全是合理的。

第一,合乎敬天法祖的政治倫理。中國人崇拜先祖、帝王、圣賢,講究“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先人的豐功偉績、道德品行、智慧,寫進墓志銘等碑文,以求得萬古流芳,給予歷史啟迪。人們歌頌堯、舜、禹、湯,建立祠廟,樹碑立傳。在孔子、孟子、墨子那里,借古喻今,希望“法古人”。在政治倫理主宰下,民間無不強調(diào)追根溯源,為先人樹碑立傳,歌功頌德,尊重崇拜,蓋棺定論,加以褒揚,以光宗耀祖,進行道德教化,世代傳承優(yōu)良家風。韓愈墓志銘作品,就是這種政治倫理的民間體現(xiàn)。

第二,合乎慎終追遠的孝文化之喪葬倫理??鬃訌娬{(diào)孝親,需要“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論語·為政》)唐代通過法律,強化了孝倫理,《唐律疏義》規(guī)定了孝行的法律條文,將“孝治”付諸司法實踐,不孝等同于“謀反”“謀大逆”“惡逆”“大不敬”等罪名,將受到嚴格懲罰,有效防范、遏制了不孝行為的發(fā)生,為民間行孝、盡孝的良序和風氣,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對中國孝倫理文化傳承,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唐律對“不孝”罪予以嚴厲懲罰,表面上、直接上體現(xiàn)的是對孝道的強制約束,內(nèi)在的、間接的是對孝倫理的倡導(dǎo),告誡、引導(dǎo)臣民要行孝盡孝。唐代的孝文化流行厚葬禮儀,墓志銘是喪葬活動中的一部分,不可或缺。墓志銘對先人的適當贊美,成為當時活靈活現(xiàn)的民間孝文化的內(nèi)容。對逝去之人,加以懷念,加以銘記,是喪葬習俗。

第三,合乎為死者隱諱的社會倫理。中國傳統(tǒng)交往禮儀強調(diào)口德?!豆騻鳌らh公元年》說:“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這是古代避諱的根本原則,寄寓對長輩的親敬與懷念之情。為官者諱、為死者諱,在古代中國非常普遍,民間也提倡口德,主張嘴上留情。碑文、行狀、墓志銘等的道德教化意義,就是希望通過再現(xiàn)人物生平、德行、事跡、功績,教育后人,傳宗接代,光宗耀祖。家族的墓志銘寫作,應(yīng)該尊重歷史事實,韓愈對人物的生卒、婚配、簡歷、貢獻、道德的描述,絕大多數(shù)也是實事求是進行的。墓志銘的文體,史論結(jié)合,滲透感情,評價拔高,古來難免?;矢浭琼n愈的文友,為韓愈撰寫了神道碑和墓志銘,對韓愈的為人與為文贊揚多多,溢于言表。李翱是韓愈的侄女婿,為韓愈作“行狀”,對韓愈的生平事跡等介紹詳細,有關(guān)的文字難免有溢美之處或為親者諱的偏頗。

第四,合乎褒揚道德模范的榜樣倫理。中國傳統(tǒng)倫理楷模具有道德引領(lǐng)作用,家族往往注重通過家譜、祠堂、墓地,樹立本族人的道德楷模。家族里的賢達,多得以肯定、褒揚其積極的人生價值,即使平凡人物也要念誦其功勞,給予贊揚。韓愈所作墓志約有三分之一被《舊唐書》《新唐書》采用,成為“正史”的傳記材料,絕大多數(shù)實事求是、恰如其分,評論不拘一格,言辭得當。普通人老百姓的個人、家庭歷史,絕大多數(shù)畢竟不是正史、官史,民間有權(quán)利、有自由進行選擇和處理墓志銘的寫作內(nèi)容和合適表達方式。韓愈作為文學(xué)家,一方面要遵循墓志銘創(chuàng)作史論結(jié)合的一貫格式,尊重事實,恰當評價,另一方面應(yīng)逝者家屬之求,墓志銘所寫的內(nèi)容,給故人再度“梳妝”“整容”,其描述、美化難免有文學(xué)上的想象、夸大或有拔高的成分。韓愈創(chuàng)作的墓志銘是其苦思冥想的心血付出,堪稱佳作,所得高酬金理所應(yīng)當。著名學(xué)者陳寅恪對此加以首肯:“昌黎河?xùn)|集中碑志傳記之文所以多創(chuàng)造之杰作,而諛墓之金為應(yīng)得之報酬也?!保ā蛾愐〖ぴ自姽{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