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像蟬一樣歌唱》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 鄧湘子  2019年04月29日14:49

《像蟬一樣歌唱》

作者:鄧湘子

出版社: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3月

ISBN:9787556091850

定價:25.00元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展現(xiàn)山鄉(xiāng)巨變和少年心靈覺醒的長篇兒童小說,也是一部謳歌新時代美好生活的贊美詩。

作品通過講述湘西南侗族村寨巖頭坳因為高速公路開建帶來的由驚恐到歡欣的有趣故事,反映了山村農(nóng)業(yè)文明與現(xiàn)代科技文明在激烈碰撞后由抵觸到相擁的發(fā)展歷程。通過貫穿全文的對侗族大歌的詩意描寫,謳歌了新時代帶給山村社會的新變化,書寫村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情和鮮明的時代特色。

作者簡介

鄧湘子,編審,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花火》雜志執(zhí)行主編。湖南綏寧縣人,1964年出生。出版有兒童小說集《雪魂》《一雙鞋能走多遠》,長篇兒童小說《像風一樣奔跑》《蓼花鼎罐》《牛說話》《溪頭的讀書聲》等。作品曾獲第九屆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提名)、第三屆全國優(yōu)秀少兒讀物獎、第四屆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首屆張?zhí)煲愍剬毢J大獎、第16屆湖南青年文學獎等獎項。

媒體評論

謳歌新時代美好生活

——讀鄧湘子的《像蟬一樣歌唱》

韓 進

鄧湘子長篇兒童小說《像蟬一樣歌唱》是一部謳歌新時代美好生活的贊美詩。小說講述湘西侗族居住區(qū)巖頭坳因為高速公路開建帶來的由驚恐到歡欣的有趣故事,反映了山村農(nóng)業(yè)文明與當代科技文明在激烈碰撞后由畏懼到相擁的發(fā)展歷程,通過女生合唱團“像蟬一樣歌唱”侗族大歌《蟬之歌》的詩意描寫謳歌新時代帶給山村社會發(fā)展的新變化和村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具有深厚的民族民間風味和鮮明的時代象征意義。

小說以四年級小學生易定柱夢見“好多好多的蟬變成了愛唱歌的女孩”開篇,通過與其堂姐五年級小學生易春蟬“關于蟬變女孩”的對話,巧妙地將樹上的蟬、易家姐弟、女生合唱團等三組主要形象融為一起,由此展開三條故事線索:村里的蟬鳴聲由消失到復歸、易家姐弟苦苦尋找的大白鵝自己回到家中、女生合唱團緊張排練侗族大歌《蟬之歌》。引發(fā)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就是修建高速公路的機器轟隆隆地開進了偏僻的巖頭坳,徹底打破了山村與生俱來的寂靜:樹上的蟬鳴停了、村民的家禽跑了,易定柱家的兩只大白鵝也張著寬大的白色翅膀從村里飛出、橋上飛過、向山野飛去;連見過世面的侗族老人滿才老爺爺也驚慌失措地催促村民快快逃跑……仿佛世界末日正在來臨。這一切都是因為村民們從未見過、發(fā)出奇怪叫聲、無人駕駛的龐然大物——高速公路自動挖土機的轟鳴聲引起的恐慌。這場末日大逃亡般的魔幻場景,將以高速公路為代表的科技文明與以飛鵝為代表的鄉(xiāng)村文明的交鋒碰撞帶給山村居民——人與動物的心理和行為的沖擊極度夸張地表現(xiàn)出來,讓人思考亂象背后的深層原因。

描寫兩種文明由對立到包容的融合進程。要想富先修路。高速公路修到偏僻落后的巖頭坳,帶來的是國家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和精準扶貧政策,湘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迎來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新時代。但修路就會改變自然布局和山村面貌,甚至損害以土地為生的侗族人由來已久的切身利益,眼看著生我養(yǎng)我的熟悉環(huán)境要為高速讓路,人們心中的困惑疑慮與情感對立可想而知,這也是人們面臨新事物時正常的本能反應。

如何讓與世隔絕的村民接受高速時代的到來,事實是*好的老師。作者將易家姐弟的“尋鵝旅行記”設置在高速公路沿線,借以介紹高速公路知識,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直觀去比較,了解高速公路開通后將給人們帶來的交通便利、環(huán)境優(yōu)化、生活改善和美好前景,自己得出高速公路不僅是連接山里山外的一條通路,更是村民走出貧窮的致富路,通往美好生活的幸福路。侗族人對高速公路前后態(tài)度的巨大反差,反映了人們觀念的痛苦轉變。轉變觀念后的侗族人面貌一新,他們用自己特有的能歌善舞的方式,跳起大型集體舞蹈,擁抱高速時代的到來:“蟬歌唱,鳥歡叫,/山山嶺嶺好熱鬧。/山腳矗起大橋墩,/機器鋪就通天橋。/蟬歌唱,鳥歡叫,/村村寨寨好熱鬧。/高速公路過侗寨,/山山水水齊歡笑?!备呒軜虼盍旱哪且惶欤弊迦藢⑵淇醋髦卮蠊?jié)日,身著節(jié)日盛裝,匯聚到鼓樓大堂,跳起歡快的侗族傳統(tǒng)舞蹈“多嘎多耶”,唱起侗族新歌:“辛苦修起高速路,/大道如虹過侗鄉(xiāng)。/幸福駛入快車道,/山起舞來水歡唱。/唧昂唧昂唧唧昂……”。“庚爺爺渾厚的歌聲匯入大嬸清亮的聲音”,在山嶺間縈繞回蕩。小說在大團圓式的狂歡中,寫出侗族人對高速公路即將建成的期待和慶祝,感受著侗族人的歡歌笑語,讀者也沉浸在美滿幸福的憧憬里……

探討社會發(fā)展與自然和諧的時代主題。新時代的美好生活應該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多元文化相融相通。這一生態(tài)文明的綠色發(fā)展理念在小說中有著很好體現(xiàn)。小說中寫到高速公路的設計和修建,始終將保護自然生態(tài)和侗族文化遺產(chǎn)為*原則,為此高速公路經(jīng)常改道而行,宛若彩帶縈繞在山嶺之間,又如游龍穿行于山澗田野。不僅如此,高速公路的站點和線路設計,還特意將湘西自然景觀和侗族文化遺址串聯(lián)起來,將高速建設、環(huán)境保護、文化旅游融合一體,每一條高速都是一條絢麗多彩的山水人文畫廊,都是展示美好生活的美麗畫卷,讓人美不勝收,讓人了解湘西,讓人向往未來。作者把眼光投向社會發(fā)展與自然保護統(tǒng)籌考慮、鄉(xiāng)村振興與文化傳承并行不悖,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文化景觀。

人類生活在自然界里,人與自然的關系形成一種社會文化,文化世代相傳,又照亮人類前行的方向,人類無論怎樣走到哪里,也離不開自然的懷抱。人始終是自然的孩子,要對自然心存敬畏,親近它、了解它、和它做朋友。不要只想著去征服它,人在自然面前永遠不會勝利,人怎樣對待自然,自然就會怎樣回報人類,因為自然環(huán)境、動植物生命和人類自身同屬于一個生物圈,是命運共同體。作品表達的生態(tài)自然觀和綠色發(fā)展理念正是當下兒童文學所需要的。

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相融相生,集中體現(xiàn)在侗族大歌《蟬之歌》上。侗族人的生活與藝術,和大自然高度地協(xié)調與融合。侗族大歌的藝術特色就是模仿天地之間的蟲鳥之聲,就像作品開篇易定柱對姐姐易春蟬所說的,“姐姐一定是蟬變的”,“會唱歌的女孩子都是蟬變的”。在《蟬之歌》里,女孩就是蟬,蟬就是女孩,人與自然就是這樣和諧一體,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易定柱覺得自己似乎在女孩的歌聲與蟬聲混合的旋律里輕盈地飄起來”,“自從堂姐易春蟬參加侗歌訓練隊以來,易定柱似乎對這天地之間的蟬聲有了真正的感覺,他發(fā)覺原來身邊充滿了無邊無際的蟬聲。他還發(fā)覺,原本平常的蟬聲被女孩子們的聲音模仿唱出來,竟然如此悠揚美妙。聽過侗歌里的那些擬蟬的曲調,再來聽這山野田間的蟬鳴聲,這山山野野無邊無際的蟬聲變得更加好聽”。作者以“像蟬一樣歌唱”為作品命名,讓人想到人與自然、山野和蟲鳴,想到侗族大歌的旋律和古老的侗族文化,想到群山環(huán)抱的神秘湘西和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和悠遠的藝術勝境。

關于“土地與童年”的哲理思考。作者自述“《像蟬一樣歌唱》是一部關于土地與童年、關于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頌歌”。土地與童年是一對生命伴侶,是人和人類的故鄉(xiāng),在當今城市化進程使得人類日益遠離大自然的時候,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回歸“土地與童年”意識,帶有文化反思和文學尋根的哲理意味。作者在《后記》里說:“我喜歡土地。我喜歡在土地上成長的孩子。我喜歡講述孩子們砸大地上成長的動人故事。我喜歡那種將鄉(xiāng)土題材上升為土地意識的藝術表現(xiàn)。我在《像蟬一樣歌唱》里寫蟬聲,寫歌聲,寫一條高速公路的修建,希望寫出生命成長中刻骨銘心的體驗和記憶?!?/p>

小說以尋找大白鵝為線索,寫孩子在“大地上的探索”和在探索中成長。大白鵝的逃失對一個鄉(xiāng)村孩子來說,是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他情感上的重大事件。尋找大白鵝的過程,是孩子與大地親密接觸的過程,也是認識家鄉(xiāng)和新建高速公路的過程。大白鵝*終自己飛回家里,和孩子團聚,既是情感的慰藉,也表明生活的美好復位,人們又重新回到堅實的大地上。從土地被侵害的惶恐到高速即將開通的歡欣,是孩子情緒上的起伏,也是整部作品的情緒變化,包含著孩子在經(jīng)歷了兩種文化由對抗走向包容的融會中走向成長。但這里的成長不是兒童個體的成長,而是發(fā)生在湘西這塊神圣土地上的跨越式發(fā)展——經(jīng)濟、文化、自然、人類的協(xié)同發(fā)展。小說以小孩子的視角反映土地的命運,從小山村的變化折射大時代的變遷,以侗族人的純樸講述中國夢的故事,引發(fā)讀者對湘西南大地的了解,對“土地與兒童”的感悟,滲透著可感可觸的土地意識與童年美感。

鮮明的侗族文化特色和濃郁的詩意抒情風格。侗族人自古以來愛唱歌、會唱歌、會編歌,認為“飯養(yǎng)身,歌養(yǎng)心”。侗族大歌模擬鳥叫蟲鳴、高山流水等自然之音,以其“清泉般閃光的音樂,掠過古夢邊緣的旋律”,被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侗族大歌分為嘎聽、嘎嘛、嘎想、嘎吉四類,由一人領唱,眾人和唱,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平和含蓄、優(yōu)美抒情的旋律與諧調的合音完美結合,形成獨特的民族民間風格。侗族大歌的演唱內容、表現(xiàn)形式,無不與侗族人的習俗、性格、心理以及生活環(huán)境息息相關。作者大膽借鑒侗族大歌的類型來表達內容和結構形式,用侗族歌唱文化來輔助敘事,全篇充滿侗歌的旋律和蟬的鳴唱。

在小說構思上,作者將整個故事設置在侗族文化現(xiàn)代化的宏闊背景下,以侗族大歌的古老形式,傳達當代侗族人的生活情感,達到了“以古人之規(guī)矩,開自己之生面”的藝術境界。小說《序曲:嘎臘溫》在侗族兒童游戲歌《蟬兒回來了》中拉開序幕,《尾聲:多嘎多耶》在集體狂歡的新編侗歌《高速公路過侗寨》中徐徐落幕。作品主體部分按侗族大歌的四種類型分為《嘎聽篇》《嘎吉篇》《嘎麻篇》《嘎想篇》四個部分,分別以侗族大歌的聲音大歌、敘事大歌、柔聲大歌、倫理大歌四大樂章,將歌唱內容和歌詩形式近乎完美地結合起來,營造了一種古老又清新的民族民間文化氛圍,猶如一部完整的關于侗族文化的歌舞詩劇。

作者十分注重侗族傳統(tǒng)文化藝術元素在作品中的合理運用,整部作品有32處采用了侗族大歌的歌唱方式來講述故事,其中傳統(tǒng)大歌《蟬之歌》成為貫穿全篇的主旋律:“靜靜聽我模仿蟬兒鳴/還望大家來和聲/我的聲音不比蟬兒的聲音好/生活卻讓我充滿激情/歌唱我們的勞動/歌唱我們的青春……”通過《蟬之歌》在不同情景下多種形式地反復吟唱,將侗族文化元素融會在形象塑造、情節(jié)推進、事件展開、環(huán)境烘托、人物語言的方方面面,以情景交融、神與物游的虛實筆法來創(chuàng)造美感境界,在詩情畫意中給讀者以深遠的歷史感和鮮活的現(xiàn)實感,古老傳統(tǒng)的侗族文化在當代兒童文學藝術中獲得新生。侗族文化是中華民族*基本的文化基因,已經(jīng)融入中華民族子子孫孫的血脈中。侗族文化元素不僅豐富了兒童文學的表現(xiàn)形式,也成為兒童文學傳承侗族文化精神的重要內容,為現(xiàn)實題材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的民族化、民間化、現(xiàn)代化作了成功嘗試。

現(xiàn)實題材原創(chuàng)兒童文學的精品力作。鄧湘子是一位有追求、有責任的兒童文學作家,他在《后記》里介紹了創(chuàng)作這部小說的緣起。那是2013年的秋天,因為年底將有9條在建的高速公路在三湘大地通車,省里組織一批作家、攝影家到高速公路一線深入生活,要求為每一條高速公路的通車典禮獻上一部圖文并茂的報告文學。作者選擇去采訪和自己家鄉(xiāng)有關的懷通高速,創(chuàng)作了一部“歌頌勞動、歌頌創(chuàng)造、歌頌當?shù)孛癖娕c施工建設者坦誠協(xié)作”的長篇報告文學《大道如虹過五溪》。就在這次采訪和創(chuàng)作中,他留意到高速沿線大多是侗族同胞居住的地方,侗族人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有著侗族人精神標志的侗族大歌,以其“清泉般閃光的音樂,掠過古夢邊緣的旋律”,被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給他留下深刻印象。而在走村穿寨的采訪中,總有孩子們的身影和笑聲在眼前和耳邊掠過,讓他這位兒童文學作家情不自禁,腦子里漸漸冒出了一個想法:“這些山寨里的孩子是如何看待一條高速公路從自己的身邊修建起來的?”5年前的種子已經(jīng)種下,年復一年地聽著蟬鳴創(chuàng)作,終于收獲了《像蟬一樣歌唱》這樣“一顆小小的果實”。作品謳歌了新時代侗族人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描繪了人與自然和諧、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融合、多元文化相生、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的美好愿景,字里行間飽滿對“土地與兒童”的深情、對“自然與文化”的敬畏、對“時代與未來”的向往,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融時代性、民族性、藝術性、兒童性于一體的現(xiàn)實題材兒童文學原創(chuàng)精品。

(作者:中國作家協(xié)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安徽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