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親歷八次全國文代會 ——專訪中國文聯(lián)榮譽委員、著名歌唱家胡松華
來源:中國藝術(shù)報 | 張悅   2019年07月08日11:37
關(guān)鍵詞:文代會 八次文代會

  1979年,在第四次全國文代會期間,胡松華的老師哈扎布(右二),向他介紹蒙古族舞蹈家莫日根(左一),歌手那仁巴達瑪(左二)

“從草原來到天安門廣場,高舉金杯把贊歌唱……”這首讓一代又一代人動心、動情的《贊歌》 ,胡松華唱了一輩子。這頌歌、這贊歌以飽滿的感情歌唱偉大的祖國,是如此豪邁與熾熱,曲調(diào)既具有頌歌熱烈高昂的氣質(zhì),又具有蒙古族長調(diào)的典型特點,唱出了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和心靈的美,唱出了歌者對各族人民深情的愛。

時至今日,很多人都認為“馬背上的歌唱家”胡松華是蒙古族,不僅因為《贊歌》開篇那一段高亢的無詞新“長調(diào)”展示了他長期積累的“馬背上的感覺” ,表達了那種婉轉(zhuǎn)中遼闊、豪放中寓深情的意境,更是因為他身著蒙古族服裝時有著一種器宇軒昂、一種自然熨帖。胡松華是滿族人,但他始終說“內(nèi)蒙古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 ,“我是中國多民族人民的兒子,這也是我今生最大的榮譽和自豪” 。他為此自詩銘志“俯首樂為多族子,藝攀高峰報母恩” ,寫下“廣學古今中外法,扎根邊疆葆元真” 。

從1949年6月參加革命文藝隊伍(正定華北大學文藝工作隊)到今天,胡松華從藝整整70載,他稱得上是新中國民族政策與文藝政策共同培養(yǎng)出的第一代歌唱家、聲樂教育家,而幾十年來他深入我國40多個民族地區(qū)生活采風,則為弘揚我國多民族聲樂藝術(shù)做出了多元融合的創(chuàng)造性貢獻。從歌曲《森吉德瑪》 《贊歌》 ,到成功飾演大型歌劇《阿依古麗》男主角,精錄我國首部音樂故事片《阿詩瑪》中阿黑哥的全部唱段……上世紀90年代起,他賣掉老宅自籌資金重走邊疆推出專題片《長歌萬里情》 ,新世紀起他開始免費培訓少數(shù)民族貧困弟子,而在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胡松華又捧出了新歌《再舉金杯》 ,那深情的旋律也正是致敬與新中國一同成長的激情燃燒的歲月。如今,已是88歲高齡的胡松華依然精神矍鑠。近些年來他完成《環(huán)抱大天地》整套專輯的攝制與出版,正在撰寫藝術(shù)生涯回憶錄,還要“藝攀高峰,情潛底淵”地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中國夢,日夜兼程。

人們每當談?wù)摵完P(guān)注胡松華時,十有八九要談到《贊歌》 ,實際上他的第一首“成名曲”是早于《贊歌》五年的蒙古族歌曲《森吉德瑪》 。胡松華說,若沒有1960年參加首屆“上海之春”音樂節(jié)首唱了《森吉德瑪》 ,也就沒有五年后一曲《贊歌》誕生的機會。 《森吉德瑪》是一首蒙古族短調(diào)民歌,通過一系列生動的比喻,描繪了草原姑娘森吉德瑪?shù)拿烂?,也突出了青年小伙對姑娘堅貞不渝的愛情。該作品?jīng)胡松華改編,并在第一屆“上海之春”音樂節(jié)中唱響后,轟動全國。與此同時,胡松華演唱的這首《森吉德瑪》還引起了上影廠的注意,他也因此而順利成為了電影《阿詩瑪》中的配唱演員??梢哉f,胡松華光芒閃耀的歌唱生涯,正是起源于這首《森吉德瑪》 。由于《森吉德瑪》與《梁?!返墓适虑楣?jié)十分相似,內(nèi)蘊情感也大體相同,非常巧的是《森吉德瑪》和著名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范际窃诘谝粚谩吧虾V骸币魳饭?jié)中成名并走向全國的。胡松華回想起自己的這首作品時,他特別深情地強調(diào)說:“ 《森吉德瑪》就是草原《梁?!钒?! ”

也就是在第一屆“上海之春”音樂節(jié)上唱響《森吉德瑪》的那年,胡松華還首次參加了全國文代會。胡松華曾先后經(jīng)歷過八次全國文代會,從1960年的第三次全國文代會到2016年的第十次全國文代會他從未缺席,其中第三至第九次全國文代會是會議代表,第十次全國文代會是作為新聘中國文聯(lián)榮譽委員參加頒證儀式。

而在1979年第四次全國文代會上他與良師益友、蒙古族老大哥、被稱為“長調(diào)歌王”哈扎布的相遇則特別令人感懷,因為這段深厚的師恩與友情持續(xù)了幾十年,這也勾起了胡松華半個多世紀前的回憶:“那是1963年秋,我參加了文化部和民委聯(lián)合組成的全國民族調(diào)研節(jié)目審查組進駐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接待處,在看了全區(qū)預(yù)選的各民族歌舞節(jié)目后,我的內(nèi)心欣喜萬分很不平靜,滿腦子都是對蒙古族音樂舞蹈節(jié)目的深刻記憶,我決心留下來暫時不回北京了,要找個良師并深入到牧區(qū)基層生活中去,下工夫苦學些東西。老朋友、當時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藝校校長莫爾吉胡來看我時,我向他傾訴了這個愿望,他立刻提出讓我結(jié)識內(nèi)蒙古‘長調(diào)歌王’哈扎布,并隨哈扎布去他的老家——錫林郭勒盟阿巴嘎諾爾旗系統(tǒng)地學習錫盟風格的長調(diào)‘諾古拉技法’ 。在酒香肉美的笑聲中,我表明決心要拜哈扎布老大哥為良師并永結(jié)益友,從學好他的代表作入手,師不滿意誓不休。其中還有個插曲,就在我們收拾行裝準備去錫盟時,我得知因保護公家羊群而凍傷手腳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龍梅和玉榮在內(nèi)蒙古人民醫(yī)院治療,就激動地跑去醫(yī)院病房慰問她們,抱起她們?yōu)樗齻兂?,小姐妹都開心地笑了。當時已不記得是哪位熱心人給我們?nèi)伺臄z了一張珍貴的合影,我至今都珍藏著。”

在胡松華的心里,哈扎布是一位有著傳奇經(jīng)歷的天賜的偉大歌者,他的名字來自藏經(jīng)之音,意為“天的恩賜” 。哈扎布第一個將蒙古族長調(diào)牧歌搬上了舞臺,使這一民族民間藝術(shù)登上了大雅之堂,并得到國內(nèi)外專家與藝術(shù)界的公認,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原主席烏蘭夫曾評價他是“人民的歌唱家” 。胡松華當時抓住了一切向哈扎布學習的機會,每個牧歸的蒙古包中的草原之夜,他都抓緊時間用耳朵、用嗓子,用整個的心把每首牧歌長調(diào)記錄下來,最令胡松華難忘的是“哈扎布每次演唱時那種完全發(fā)自內(nèi)心的抒發(fā),毫不刻意的表演的幽默感,以及那種“得意忘形”的如癡如醉,這是在世界上任何國家的任何劇院舞臺上都看不到聽不到的,這種僅能在天地間、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境界、神韻、風度,真正影響了我半個世紀至今的審美觀和意境追求。 ”胡松華說,“人生的任何一門學問,這人生的‘第一口奶’甚為重要,我慶幸的是在哈扎布的口傳心授中喝到了‘第一口奶’ ,這太珍貴而神圣了。 ”

在1979年的第四次全國文代會上,胡松華與恩師哈扎布再次相遇了,他們擁抱又握手,而那握著的手則久久不愿松開。在這之后,胡松華只要有機會去內(nèi)蒙古,就必去拜望哈扎布。哈扎布曾說,“胡松華是他帶出的七只大雁中的那只領(lǐng)頭雁,希望他能夠帶出更多的小雁。 ”也正是那一年,2002年,胡松華為哈扎布慶賀了80歲壽辰之后,立刻邁開他重走邊疆萬里路免費為貧困民族子弟音樂培訓的第一步。2005年,哈扎布與世長辭,胡松華寫下一首七言詩《憶哈老》 ,“哈老全身都是寶,唯有道正藝方高。笑對萬象從不爭,不王而王真英豪。 ”

“我是在新中國的民族政策和文藝政策同步培養(yǎng)之下成長起來的第一代文藝工作者。我在用歌聲促進民族團結(jié)、共同奮進的歲月里,身受40多個民族人民生活和藝術(shù)的乳汁哺育成長,走進藝術(shù)殿堂乃至走向世界。在多元燦爛文化的祖國大家庭里生活,我深深地感受到一種自愛、自尊感,更有為此高歌到老的自強、自豪感。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中國文聯(lián)成立70周年,也恰逢我從藝70周年,我希望能‘高舉金杯再把贊歌唱’ ,為祖國獻禮,向藝術(shù)致敬。 ”胡松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