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上海文學(xué)》2019年第7期|盧新華:烏石塘記
來源:《上海文學(xué)》2019年第7期 | 盧新華  2019年07月12日08:12

我已然是第三次造訪烏石塘了。

雖然都是在夏末秋初時節(jié)登島,每一次景色卻都有不同,每一次的心境也大異其趣。

初次與她相逢時,曾記得艷陽高照,真是:一汪碧水自東來,天光云影共徘徊。滿目青山默無語,遍地烏石說自在。

烏石塘名為塘,其實是一靜若處子、清若天池、狀若葫蘆的海灣,故又名樟州灣。海塘縱深約三公里,寬約一公里,海水自塘岸至灣口漸遠(yuǎn)漸深,最深處約十米。環(huán)抱海塘的山體大致由三種巖石構(gòu)成,即灰綠巖、安山紛巖和花崗巖。海濤以其巨大的沖擊力和無法理喻的耐心,常年累月地不斷撲擊和親吻崖巖,以致于崖巖漸次碎裂成大小不等的石塊,最終跌落海灣。一失足而成千古奇觀:為涌浪潮汐反復(fù)地翻滾淘洗、折騰打磨的石塊,再經(jīng)歲月的輪轉(zhuǎn)和時光的銷蝕,漸漸地竟脫胎換骨,修煉成了一顆顆烏黑發(fā)亮的鵝卵石,運(yùn)氣好一些的則“好石憑借浪,推我出石塘”,漸次堆向約五丈高的礫石灘,端坐在那里,靜觀那些時而還在溫柔的海浪中卿卿我我,時而又在狂風(fēng)怒號中呼天喊地,身不由己地前赴后繼的同類。于是,一條長約百余丈的烏石灘從此便在浙江舟山群島的朱家尖,坐西面東,與藏風(fēng)聚氣的烏石塘長相依偎。

烏石塘雖名為塘,聽上去并不十分引人注目,甚至還會讓人有“塘頭之石”“坐塘觀天”的聯(lián)想。然而,坐上當(dāng)?shù)貒H游艇俱樂部的游艇,高速馳出塘口,卻真是“別有洞天”了。因為以“觀世音菩薩道場”聞名于世的“海上佛國”普陀山,竟然就近在咫尺之間。在飛揚(yáng)過船頭的白色的浪花間遠(yuǎn)眺洛磯山,恰似一尊臥佛,頭枕覺海之波,腳抵欲海之瀾,徜徉自在,法喜充滿。

而與臥佛近距離隔海相望的便是那尊遠(yuǎn)近馳名的“不肯去觀音”了。相傳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本僧人慧鍔大師在五臺山參拜時,陡見一尊光芒四射的觀音菩薩寶像,一下子驚呆了。這尊莊嚴(yán)寶像系用白玉精工雕成,長約三尺左右,菩薩手持凈瓶,瓶中插著一朵蓮花,端坐于蓮臺寶座之上。容貌清秀華貴,玉面天生喜,朱唇一點(diǎn)紅,雍容端莊,慈藹可親。

慧鍔遂求得當(dāng)家方丈恩準(zhǔn),延請此尊觀音法像東渡日本,以圖教化和普渡東瀛眾生。然從五臺山一路南下,由長江乘船入海歸國,舟至蓮花洋突遇風(fēng)浪,數(shù)番前行無法如愿,始信觀音不肯東渡,乃留圣像于普陀山紫竹林中潮音洞側(cè)供奉,故稱“不肯去觀音”。

因了這一層緣故,我對烏石塘的感官印象忽然與這位“不肯去觀音”有了某種牽連。

因為根據(jù)當(dāng)?shù)氐膫髡f,這烏石塘原是由一位“不肯去烏龍”化身而成。相傳東海龍王的三太子,生得一身烏黑,頑皮而聰穎,深得父母的寵愛。然而,它經(jīng)常耐不住龍宮的寂寞,擅自離開龍宮四處游玩。一天,它正玩得興起,不料遇上一群鯊魚精。鯊魚精們曾聽說吃了龍肉,可以成仙,所以一見小烏龍,就朝它呲牙咧嘴猛撲過來。小烏龍寡不敵眾,被鯊魚精們撕咬得遍體鱗傷,向蓮花洋節(jié)節(jié)敗退。千鈞一發(fā)之際,被正在捕魚的朱家尖漁民發(fā)現(xiàn),奮勇將其救至樟州灣內(nèi),又精心為其療傷。傷愈后,為報答救命之恩,小烏龍不肯離去,從此身體蜷臥在樟州灣沿岸。小礁嘴頭外側(cè)的小山是昂首向海的龍頭,小山周遭兀立的礁石,則是龍眼、龍嘴。龍嘴旁有一石隙,人稱龍洞。每當(dāng)臺風(fēng)將臨,此洞會發(fā)出巨大的轟鳴聲,聲響可遠(yuǎn)傳十里之外。片片龍鱗也就化作了粒粒烏石子。一旦臺風(fēng)驟臨,它就抖動龍鱗,并高聲鳴叫,警告漁民別出海,快回港,并用一己之軀擋住驚濤駭浪,護(hù)佑一方百姓免遭災(zāi)殃。

故清朝文學(xué)家朱緒曾有詩贊曰:

塔飛僧化豈荒唐,風(fēng)雨俄驚涌石塘。

天敕烏龍飛不去,免教此地變滄桑。

所以,每次在烏石灘上行走時,無論是“海天佛國”的“不肯去觀音”,還是烏石塘的“不肯去烏龍”,他們都會很自然地在我的心頭匯合到一處?!俺币舳础钡某币?,和烏石塘的潮聲也會在我的心尖此起彼伏,激蕩澎湃。

“不肯去,不肯去,不肯去……”仔細(xì)想一想,除了觀音菩薩和小烏龍外,其實生活在這片國土上的許多人也曾經(jīng)“不肯去”。浙江人蔣介石敗退臺灣時曾動員很多文學(xué)藝術(shù)和學(xué)術(shù)界的精英人士一起去臺灣,卻有很多人“不肯去”,要留下來建設(shè)新中國。改革開放后,國門打開,也有許多諸如我之類的學(xué)子遠(yuǎn)涉重洋去西方留學(xué),學(xué)成后卻又紛紛“海歸”,即便沒有“歸”,也會經(jīng)常往返于此岸和彼岸之間,以自己的所學(xué)所聞所見所思來幫助和服務(wù)自己的國家……這分明也是一種“不肯去”的姿態(tài)了。人總是戀鄉(xiāng)和懷念故土的,然而,這種“不肯去”的精神固然可嘉,有時卻也難免會付出代價??纯础拔母铩敝心切安豢先ァ焙汀耙闳粴w”者的境況和遭遇,心上忽然對“不肯去烏龍”的做法有些不以為然:觀音菩薩之“不肯去”,是因為“不忍看”東土的眾生仍在苦海中掙扎,可你小烏龍的報恩可以有許多方式,為什么一定要留守此地,受困于石塘,而不以藍(lán)天和大海為舞臺,騰云駕霧,呼風(fēng)喚雨,造福于更多的人呢?

一日,臺風(fēng)剛過,海潮落下時眾烏石推擠著發(fā)出的巨大的轟鳴聲震天動地,我不由心動神迷,尋路下到礫石灘上揀一塊高處坐下,敞開心胸,肆意消受這經(jīng)大自然精心協(xié)作奏出的巨大樂章。忽見一群官員模樣的男人們走過我身旁時站住了,其中一位體寬身胖的年長者看起來也很興奮,一手叉腰,一手在空中劃出一個弧形,慨然嘆道:“真是一處龍脈呀!”接著又詩興大發(fā),志得意滿地高聲朗誦起耳熟能詳?shù)膫ト说脑娋洌骸盎⒕猃埍P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逼溲晕幢M,便有一拎黑包的秘書樣的年輕人一臉諂媚地恭維道:“首長屬龍的,正應(yīng)了眼前這萬千氣象?!绷碛幸晃桓笔帜拥娜擞谑悄樕弦矓D出一些笑意,道:“李書記今天來一是為還愿,二是來接受朝拜的。聽聽這潮音,多像是首長講話時鼓掌的聲音!看看這烏石塘的烏石滾上滾下的,多像是大自然發(fā)動的集體朝拜。”被稱作李書記的人聽了,嘴角微微一笑,似乎很受用,但馬上又?jǐn)[擺手,道:“不,我可不要做一條永遠(yuǎn)困在岸邊的烏龍。既然是龍,其志就應(yīng)該是回歸大海?!?/p>

于是,所有的人一時都失語了,面面相覷。最后還是秘書反應(yīng)敏捷,說:“還是首長境界高遠(yuǎn)。”

自然本無景,一人一心境。

又一夜,月下靜心觀潮,無意間也曾聽到一對情侶的竊竊私語。

女的說:“你說你會像小烏龍一樣永遠(yuǎn)不離開我嗎?”

“你聽不見我一直在說‘不會去,不會去’嗎?”男的說。

“我怎么聽不見?!迸暮芎?。

“你聽聽,那些石子嘩啦啦的碰撞聲,聲聲都是我對你的表白?!?/p>

“老公,你真好!我好愛你!”

再聽不到他們的說話聲,唯有嘴唇糾纏在一起所發(fā)出的唼喋聲。

我也曾詢問過在礫石灘上曬漁網(wǎng)的一位有著黝黑臉龐的中年漁民:“你們每天吃在這兒,住在這兒,喜歡這兒嗎?”

“喜歡呀。不過,如能去上海和杭州就更好了?!?/p>

“為什么?”

“掙錢多呀!”

“可城市里空氣不好,又有霧霾。哪有這里好,抬眼都是美景。”

“你天天住在這里,就不覺得美了。美又不能當(dāng)飯吃,不能當(dāng)錢花。”

“可會吸引人來旅游,給你們送錢啊?!蔽掖蛉さ?。

他于是憨厚地笑了:“這倒也是。你們以后可要多來。左邊那家漁家樂就是我老婆開的?!?/p>

2018年8月18日,農(nóng)歷八月初八這天,我又一次踏著臺風(fēng)的余緒,經(jīng)烏石塘來到普陀山,頂禮觀世音菩薩。

我自然又去了紫竹林的“不肯去觀音院”,并在潮音洞下方的一塊淡黃色的方石上凝神靜坐了好一會兒。遠(yuǎn)觀洛磯山臥佛的恬寧自在,近聞潮音的奔騰澎湃,烏石塘的潮音和烏石涌上滾下的節(jié)拍又一起匯聚到心間。

恍惚間,魯迅早年寫的一首小詩忽然從潮音中傳來:“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心事浩茫連廣宇……”而漸漸地,在藍(lán)天白云的襯映下,那一粒粒端坐在烏石塘礫石灘高處的烏石,則成了歷經(jīng)累世累劫的修行,終于脫離生死輪回的得道高僧或羅漢,而那些仍然沉浸在潮起潮落的輪回中的烏石們,則是尚未覺悟,仍然沉迷在財色名食睡五欲中不能自拔的蕓蕓眾生。

從此起彼伏的兩處潮音中,我分明聽到的也不再是“不肯去,不肯去,不肯去……”而是“放下來,放下來,放下來……”

——放下對財色名食睡的執(zhí)著;

——放下對生和死的恐懼;

——放下對大自然的無度索??;

——放下對權(quán)力的迷戀和貪著……

這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響,竟至于如驚雷:

“——放下來,放下來,放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