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木心考索》序
來源:浙江古籍出版社(微信公眾號) | 陳子善  2019年07月18日08:53

木心這個名字,在今日中國文學界,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雖然對其文學成就不以為然的,也有人在。這本是題中應(yīng)有之義,對一位作家及其作品,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自古而然,中外皆然,不足為怪。

盡管木心的眾多詩文已陸續(xù)出版,盡管木心美術(shù)館也已在他故鄉(xiāng)建立,盡管木心紀念和研究專號也已出版了好幾輯。但是,木心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的人生經(jīng)歷怎樣,他有哪些交游,他在藝術(shù)和文學創(chuàng)作上是如何起步和發(fā)展變化,臺灣和內(nèi)地又是如何接受木心的?這一系列的問題,即便是木心愛好者,恐怕也不甚了然,同時也一直困擾著木心研究者。從這個角度講,當年臺灣《聯(lián)合文學》創(chuàng)刊號隆重推出木心“專卷”,稱其為“一個文學的魯濱遜,”1至今不能算完全過時。

值得慶幸的是,木心研究這些不應(yīng)有的空白,終于得到了一定的填補,因為我們終于有了第一本探索木心生平和文學歷程的書2,那就是夏春錦所著的這部《木心考索》。這使我們有足夠的理由感到高興。

春錦來自福建,在木心故鄉(xiāng)浙江桐鄉(xiāng)工作,桐鄉(xiāng)地靈人杰,文化積累深厚,單從新文學傳統(tǒng)看,就產(chǎn)生了茅盾、豐子愷、錢君匋、孔另境等名作家,而今又出現(xiàn)了一個獨特的木心。春錦對文史情有獨鐘,除了主編“蠹魚文叢”和民間讀書刊物《梧桐影》,也對木心其人其文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近年來一直致力于木心研究,《木心考索》是他從事木心研究的第一本著作。

章學誠《文史通義》云:“高明者多獨斷之學,沉潛者尚考索之功?!贝哄\以“考索”作為研究木心的書名,可見其學術(shù)興趣之所在。春錦在此書中對木心家族往事、求學生涯、初涉文學、辦刊經(jīng)歷、當年留影、與茅盾和夏承燾等的關(guān)系,以及在滬遺蹤等等,從查閱文獻檔案、走訪知情者到實地考察,都很下了一番考索功夫,還充分利用了已有的木心研究成果。全書側(cè)重木心前期生活和文學活動史料的爬梳,對木心后期文學業(yè)績和木心接受史也努力追蹤,均有可喜的收獲,而《木心傳略》和《木心年表》的撰述,也為編纂較為詳盡的《木心編年事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

我曾多次重申過一個觀點,即研究一位有特色有影響的作家,必須建立這位作家較為完備的文獻保障體系,創(chuàng)作系年、同時代人的回憶以及各種評論資料,均不可偏廢。這是基本的史料整理和積累工作,必須扎扎實實地做,必須持之以恒,來不得半點馬虎。這個觀點無疑也適用于木心,《木心考索》的問世不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嗎?

對木心研究而言,確實還有許多未知數(shù)。木心原名孫璞,字玉山,學名孫牧心,而木心是孫牧心最常用也最廣為人知的筆名,就像魯迅是周樹人的筆名、茅盾是沈雁冰的筆名一樣。但據(jù)木心自述,從一九四一至一九八四年間,他還使用過吉光、高沙、裴定、馬汗、桑夫、林思、司馬不遷、趙元莘和楊蕊九個筆名。3令人遺憾的是,木心用這九個筆名發(fā)表的作品,至今未能找到哪怕各只有一篇。《木心考索》中的《木心筆名芻議》一文,對“木心”作了很好的釋讀,認為“這個筆名是包含著木心本人深刻的寄托的”,但對木心其他九個筆名都暫未找到令人信服的實證。從而,也再次證明了我的另一個觀點,即筆名問題很可能會成為我們更全面更深入地研究一位作家的制約,這就有待春錦和其他有志于此的木心研究者的發(fā)掘了。

自一九九〇年代中期起,我根據(jù)自己對木心文學創(chuàng)作的認知,數(shù)次在內(nèi)地報刊推介木心。這本是我應(yīng)該做的事,因此,隨著時光的流逝,有些細節(jié)我自己也不復記憶了。但春錦是有心人,在《木心考索》中也對我的這些工作做了鉤沉和評論,我在受之有愧之余,應(yīng)向他深深致謝。

木心有許多難得之處,在我看來,最難得的是,他是較早也較為成功地擺脫了那套流行話語的束縛和影響,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獨辟蹊徑、自樹一幟的一位作家。寫中國當代文學史,木心這個名字是決不能再視而不見了,否則,這部文學史就是殘缺不全的。而不是學院中人的夏春錦,卻做了本應(yīng)由學院中人所做的工作,完成了這本《木心考索》,也實在難得。相信他一定會在木心研究上繼續(xù)“沉潛”,踏踏實實地走下去,并取得更大的成績。

注釋:

1.《聯(lián)合文學》月刊1984年11月創(chuàng)刊于臺北,創(chuàng)刊號刊出題為“木心,一個文學的魯濱遜”的“作家專卷”,其中有《木心答客問》《木心小傳》《木心著作一覽》,《也是畫家木心》(陳英德作)和“木心散文個展”(收入《明天不散步了》《哥倫比亞的倒影》等4篇散文),迄今已有三十四年。

2.先于《木心考索》,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了李劼著《木心論》,正如書名所揭示的,此書系對木心的文學作品和文學演講進行品評闡釋,并非對木心生平事跡進行考證梳理。

3.參見《木心著作一覽》之“筆名(1941~1984)”部分,臺北:《聯(lián)合文學》1984年11月創(chuàng)刊號。此外,木心早年在桐鄉(xiāng)烏鎮(zhèn)和杭州與友人合辦油印刊物《泡沫》時,還使用過羅干的筆名,惜《泡沫》至今未見,具體使用情況目前難以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