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培養(yǎng)與首都地位相稱的樂團,普及高雅藝術(shù),推廣中國作品 譚利華:耕耘樹藝只做三件事
來源: 北京日報 | 韓軒  2019年08月27日09:06

譚利華在國家大劇院執(zhí)棒演出。牛小北攝

盛夏,炎熱,透過咖啡館的透明窗,可以望向外邊繁茂的綠樹。指揮家譚利華面前有一杯咖啡,還有一摞報紙。

《銀棒揮灑愛樂情——記北京交響樂團首席指揮譚利華》《譚利華率北京交響樂團一行今赴德國和奧地利進行商演》《北京交響樂音回響歐洲大地》……這些是幾十年來《北京日報》對譚利華和北京交響樂團的報道,它們像一根隱藏的線,串聯(lián)起這位指揮家與這支交響樂團走過的風雨兼程。

往事斑駁,林林總總,幾言幾語,實難概述,不過譚利華總結(jié)得精辟到位,他說自己一生只做三件事:建立一支與首都地位相稱的交響樂團,推動高雅藝術(shù)普及,推進中國作品創(chuàng)作。

“夙興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胼胝……”《荀子·子道》里這句話借喻在譚利華身上,也許并不為過。對藝術(shù),他愛得純粹,熾烈;而對北京的藝術(shù)發(fā)展,他盡一己之力,做得無怨、無悔。

執(zhí)掌北交

“手心向上”找錢,拉簾考核留人

■“只有樂團里每個人都是優(yōu)秀的,樂團的水平才能提高”

“現(xiàn)在需要年富力強的指揮家頂上去,你們一個一個都走了,誰愿意留下來呢?出去是錦上添花,留下是雪中送炭?!币驗槲覈笓]家、“李大爺”李德倫的一句話,譚利華的命運軌跡發(fā)生了改變。

出生于江蘇的譚利華,無論從外形還是性格來看都更像是北方人,耿直豪爽、直言不諱,面對藝術(shù)爭論甚至不留情面。1991年,他本可以選擇在國家級樂團——中央樂團(中國交響樂團前身)擔任指揮,也可以選擇出國深造,但就因為恩師李大爺?shù)哪蔷湓?,他決定留在北京,擔任北京交響樂團常任指揮,并于1993年出任團長。

彼時,北交是一張白紙,一張讓人有些尷尬的紙:樂手水平參差不齊,士氣不足,樂團經(jīng)費捉襟見肘,全無職業(yè)化交響樂團的樣子?!耙粋€國家的首都,要有一支和這座城市地位相稱的、高度職業(yè)化的交響樂團?!弊T利華覺得,北京交響樂團的地位,應和德國的柏林愛樂樂團、奧地利的維也納愛樂樂團、英國的倫敦交響樂團一樣,說出去讓人豎大拇指,才對得起中國北京的門面。

心懷信念,譚利華簽下“軍令狀”,接下改造北京交響樂團之重擔。

交響樂團要發(fā)展,一靠經(jīng)費,二靠人才,北交在這兩方面都堪稱困難戶。“李德倫說,指揮家的手心都是向下的,這樣才能指揮。”譚利華卻把手心向上一攤,“我當了團長,就得手心向上,各方找錢,這才知道要錢有多難啊?!?/p>

多年來,譚利華為了樂團四方“化緣”,次數(shù)無限。有一次,他站在對方辦公室外的樓道里等待,同時還有另一個人也在,倆人攀談起來。譚利華說自己是來要錢的,沒想到對方說了一句:“我也是來要錢的,他們的盒飯還沒給錢呢!你也是賣盒飯的嗎?”聞此,這位大指揮家苦笑了一下,心中滋味實難描述。

回顧北交一路跋涉,譚利華特別感謝北京市委和北京日報社的支持。據(jù)1994年12月20日,《北京日報》頭版刊發(fā)報道《北京日報社每年資助北京交響樂團一百萬》,北京日報社這一決定令譚利華至今感念不已,“北京市委和北京日報社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保障了樂團的發(fā)展!”

說到廣聚人才,不得不提譚利華的一計“狠招”,對北交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拉簾考核,不行走人。部隊出身的他,給北交定下“排練不準遲到”等無數(shù)條鐵的規(guī)矩。1996年1月5日,《北京日報》刊發(fā)《誰有本事請坐前排》的報道,稱持續(xù)4天的北京交響樂團1996年業(yè)務考核演奏會“使70多位在崗的演奏人員經(jīng)歷了一場如同上火線般的體驗”。

譚利華此舉轟動圈內(nèi),有贊賞的,有感慨的,當然,還有不滿甚至憎恨的。“這相當于砸了人家的鐵飯碗,那時候一到晚上有人給我打電話,從天擦黑打到第二天早上,我都不能睡覺……”甚至還有人恐嚇他,“小心你的女兒!”

重壓、煎熬、痛苦……一起涌向譚利華的內(nèi)心,可他咬牙堅持下來。北交的拉簾考核前后持續(xù)了7年,“我要建立一支優(yōu)秀的樂團,必須有人才,只有樂團里每個人都是優(yōu)秀的,樂團的水平才能提高,水準才能呈現(xiàn)?!彼埠芮宄?,樂團在實施改革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會得罪很多人,“但我不后悔,如果再給我一次選擇,我還是會那樣做!”

就這樣,譚利華為初生牛犢的北交打下堅實的骨骼基礎(chǔ),并帶領(lǐng)全團一路精進,積累和沉淀影響力。從2001年開始,在世界知名經(jīng)紀公司代理下,譚利華率領(lǐng)北交七次赴歐洲、一次赴美洲進行商業(yè)巡演,2013年應邀參加布魯克納音樂節(jié)和德沃夏克音樂節(jié)。在布魯克納音樂節(jié)宣傳冊上,北交被放在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倫敦交響樂團、德累斯頓交響樂團并列的位置上。此外,樂團還與全球知名唱片公司EMI合作,錄制多張唱片并全球發(fā)行。

“中國文化傳播要自信!中國人能在西方國家完美準確地演繹他們的‘國粹’交響樂,并贏得歡迎、認可、尊敬,這是最令中國音樂家驕傲的事情!”多年來譚利華堅持帶團勇闖西方大碼頭,原因在此。

普及藝術(shù)

走遍城市角落,積累“下基層曲庫”

■“要讓觀眾有所共鳴,而不是自己帶團去了,演了,就算交差了”

對很多人來說,愛上一座城市,或許僅僅因為這座城也是精神的棲息地。文化藝術(shù)普及,是展示城市文化氣質(zhì)、藝術(shù)品位、精神特質(zhì)的一個重要載體。唯因如此,譚利華始終重視樂團的普及性、公益性演出。他就像一位使者、一座橋梁,彌合著高雅藝術(shù)與普通老百姓之間的距離與隔膜。

“臺下70名北京交響樂團樂手中間‘插’進了59名中學生”“每個樂譜臺前都是一個北交樂手和一個小樂手,看上去意趣盎然”……2005年6月6日,《北京日報》報道了譚利華指揮的一場演出,是北交和北京22中學生樂團的合作。

對這場音樂會,譚利華記憶深刻,“北交剛創(chuàng)建普及音樂會那會兒,一開始免費讓觀眾聽,效果不錯,后來來的人慢慢就少了,免費的票太容易拿到,大家反而就不在乎了?!庇谑?,他想了個辦法,讓北交的樂手和北京知名中學的金帆樂團合作,一個樂手帶一個孩子,在正規(guī)音樂廳上演經(jīng)典曲目,“有的孩子小,坐大提琴凳上腳都碰不著地,但也非常認真地拉琴,特別有模有樣?!痹谒磥?,這種方式不僅讓孩子感受到職業(yè)交響樂團是怎么工作的,還能帶動他們的家長、同學關(guān)注交響樂,不就是普及了嗎?

一點一滴,一場一次,譚利華的藝術(shù)普及之旅從未停止。鄉(xiāng)村、部隊、學校、社區(qū)、工廠……北京的太多地方,都曾留下譚利華帶團演奏的身影。幾乎每次下基層演出,他都將看起來高高在上的演出服放于一旁,特意換上黑襯衫或是T恤衫,這樣顯得更加親和。演出前,只要有可能,他都會給觀眾們講講曲目,說說作曲家,抑或是欣賞交響樂的禮儀知識。

在譚利華看來,北京是國家首都,首善之區(qū)的市民要有與之相應的文藝欣賞水平,“我不反對娛樂,那是對繁忙庸常生活的一種調(diào)劑,但在娛樂之外,人們也需要通過高雅藝術(shù)來陶冶情操、洗滌內(nèi)心,交響樂恰恰能夠很好地擔負起這樣的文化責任。反之來說,交響樂的發(fā)展需要有觀眾,需要不斷拓展觀眾群,藝術(shù)普及就像播撒種子,只有辛勤育種、培苗,才可能枝繁葉茂、開花結(jié)果?!?/p>

多年走下來、演下來,譚利華腦中已經(jīng)積累了一套豐富的“下基層曲庫”,到不同地方拿出不同曲目,因地制宜、更有針對性地普及交響樂。深入部隊,到抗洪前線,多選進行曲,《卡門》序曲、《威風堂堂進行曲》令戰(zhàn)士們心潮激蕩;下鄉(xiāng)鎮(zhèn),走社區(qū),就演《春節(jié)序曲》《瑤族舞曲》,再來段《紅色娘子軍》選段,基層百姓們一聽熟悉的旋律,立馬兒拉近了和高雅藝術(shù)的心理距離;要是去高校,他會嘗試演大部頭交響曲,因為他知道,莘莘學子們已不滿足于交響樂片段欣賞,而是有更高欣賞需求了。

現(xiàn)如今很多人都知道中山公園音樂堂有個“打開藝術(shù)之門”暑期藝術(shù)節(jié),堅持做了二十年,幾乎每年都由譚利華擔任開幕音樂會指揮。“譚”指一揮間,帶領(lǐng)觀眾們打開的,是一扇藝術(shù)之門,更是一扇心靈之門,走近藝術(shù),愛上藝術(shù),傳播藝術(shù)?!白鼋豁憳菲占?,藝術(shù)家必須塌下心、定下心,真正走到群眾中去。要讓觀眾有所共鳴,而不是自己帶團去了,演了,就算交差了?!?/p>

扶持原創(chuàng)

胸懷責任感,希望留下經(jīng)典作品

■“用點心,不要像寫流水線作品似的,那肯定留不下來”

雖說交響樂是藝術(shù)舶來品,但不妨礙它有一顆“中國心”。這么多年來,譚利華率團演出始終堅持一點:推廣中國作品,他把推動和推廣中國當代交響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和演出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是性格里的一種倔強,更是骨子里的一種文化使命感。

“交響樂是西方文化的瑰寶,中國人能完美演繹可以贏得他們的尊敬,要是再能推動中國作品走出去,讓外國觀眾欣賞到我們自己的作品,那就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我們這一代藝術(shù)從業(yè)者的責任?!痹谡贫姹苯坏臍q月里,譚利華率團或首演、或委約了一大批中國作曲家的作品,包括鮑元愷、郭文景、王西麟、張千一等。

出國巡演,中國作品更是必演曲目,北交每次歐巡、美巡,譚利華都會精心甄選中國曲目。2012年7月,第三十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英國倫敦開幕,因為北京是上一屆奧運會的舉辦城市,北京交響樂團與倫敦愛樂樂團聯(lián)袂上演一場慶典音樂會。北交獻上的是中國作曲家郭文景為2012倫敦奧運會創(chuàng)作的交響序曲《蓮花》?!白髌窙]有刻意營造轟轟烈烈的氣氛,而是把蓮花代表的高潔氣質(zhì)展現(xiàn)出來,意境悠遠,直擊人心,贏得了西方觀眾認可?!弊T利華說。

久居北京,譚利華深愛北京,所以在委約作品時尤其注重北京題材。從周龍創(chuàng)作的帶有鐘鼓廟會元素的《京華風韻》,到委約鮑元愷創(chuàng)作的交響套曲《京杭大運河》、委約郭文景創(chuàng)作的《海坨戴雪》,都與北京地域特色緊密相連。“我想給這個城市留下點禁得起反復演奏的作品?!弊T利華一字一句,若有所思。

“《京杭大運河》地域色彩非常鮮明,從錢塘江一路過來,流經(jīng)每個地區(qū),都用有代表性的民間音調(diào)和當?shù)氐湫偷拿褡鍢菲骷咏豁憳穮f(xié)奏的形式表現(xiàn),既有地域風味,又有交響樂的厚度?!彪m然《京杭大運河》還沒有全部完成,聽過部分樂段的譚利華對它的喜愛和期望之情溢于言表。

譚利華推崇中國作品,同時保持著極高的藝術(shù)鑒賞力,對藝術(shù)家嚴格要求也在業(yè)界出了名。他曾批評過一些作曲家:“別總讓我聽什么定音鼓帶起來的高潮,多聽聽馬勒和肖斯塔科維奇,他們創(chuàng)作的題材和作品多偉大!用點心,不要像寫流水線作品似的,那肯定留不下來?!庇錾献髑覟榻徊疃笱堋⒑聝簳r,他會非常不客氣地懟一句:“水里是榨不出油的!”

“現(xiàn)在想想,我處理事情顯得情商有點低啊,不過這就是我的性格?!弊T利華哈哈一笑,“我一個文藝工作者,當過兵,是個1980年就入黨的老黨員。中國經(jīng)歷了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已經(jīng)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文化應該跟上時代的發(fā)展要求,應該產(chǎn)生優(yōu)秀的傳世之作,我想為中華民族復興做點什么。”他找出一張剛當兵時拍的照片,照片上那個眉清目秀的小伙子,神色靦腆稚嫩。

時光如洗,當年那個青澀的小伙子,如今已過花甲之年,歲月也許磨洗了他的些許秉性,卻從未磨損掉他的赤子之心,“我的初心就是對中國交響樂藝術(shù)和首都北京這座城市的愛與責任,我覺得我做到了,我對得起自己,對得起我的老師,也對得起北京對我的培養(yǎng)!”

擇一事,終一生,這樣的執(zhí)念,其實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