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遇見”老舍
來源:北京晚報 | 王琦  2019年09月10日08:52
關(guān)鍵詞:老舍 舒乙 文學

就像他鄉(xiāng)遇故人,又像與神交已久的朋友見面,心中無限的激動與感慨,我竟然也沒介紹自己姓甚名誰,就單刀直入地談了起來……

老舍絕命于太平湖,我正赴內(nèi)蒙古大草原插隊,怎會遇見老舍呢?遇不到的!只是我與老舍先生同是北京人,都住四合院,又看了不少老舍的小說、散文,心領(lǐng)神會,神交久矣。

插隊歸來,已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老舍的各類文集相繼出版,工作之余我能細細品讀了,真想老舍重生,還能有個機會跟他老人家念叨念叨心儀的作品。跟女兒念叨吧,她沒有類似的生活經(jīng)歷,跟孫女念叨吧,她覺得像聽故事,而且是老舊的故事,引不起共鳴。所以我就養(yǎng)成了“過電影”的習慣,將老舍先生的一段段文字,變成一幕幕有聲電影,在腦海里時不時地閃現(xiàn),以告慰我鐘愛的文字和老北京的生活場景。

“暑是不應(yīng)該避的,要是把暑都避了,老天爺還要暑干嗎?四合院里住著,渴了有綠豆湯,餓了有燒餅,悶了念書,或作兩句詩,早早地起來,晚晚的睡,到了晌午再補上一覺…… 有風便陰涼下坐著,沒風便勤扇著,暑也可以避了?!弊x來親切得很,貼切得很,因為老舍先生所書跟我的四合院避暑太像了!簡直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

老舍描寫北平春夏之交,我感覺,那可是民國間最美的文字:

“青杏論堆兒叫賣,櫻桃照眼得發(fā)紅,玫瑰棗兒盆兒上落著成群的金峰,玻璃粉在大瓷盆內(nèi)放著層乳光,扒糕與涼粉的挑子收拾的利落,長長的柳枝,輕巧的燕子,換了淺淡而花哨單衣行走的婦女……”讀起來比看電影還過癮!可是我向誰發(fā)感慨去,老舍先生已不在了。

事情總有峰回路轉(zhuǎn)的時候。

2006年,方家胡同小學,我的母校,百年校慶到了。因為老舍先生曾擔任過該校校長,又因為我的歷屆老師都是那么博學、美好,我早早就去了,指望著能遇到點什么。一進校門,哇,一群紅領(lǐng)巾撲面而來,八九歲的,十多歲的,歌聲嘹亮,稚嫩歡樂,跟他們談什么呢?除了校門滄桑,一切皆靚麗;跟他們說什么呢?說老舍?說我那三十年前優(yōu)雅、秀麗的班主任藍芝玉老師?無從談起,無從談起……

正在這時,正在這時,迎面走來三個紅領(lǐng)巾,四五十歲的樣子,兩位女士,一位先生。天吶,這先生太眼熟了,儒雅、溫潤,面帶微笑,一看就是知識分子,而且是那種高級知識分子。聽旁邊人“舒乙,舒乙”地叫著,我恍然大悟:噢,是老舍先生的兒子。這父子倆長得太像了!旁邊是他的夫人,還有一位人稱舒濟的是老舍先生的女兒。

就像他鄉(xiāng)遇故人,又像與神交已久的朋友見面,心中無限的激動與感慨,我竟然也沒介紹自己姓甚名誰,就單刀直入地談起了老舍先生:“我太喜歡老舍先生的作品了!”對方聽了,禮貌地一笑,微微點了點頭。

突然,我就像多年淤積的水源開了閘門,并不在乎對方的反應(yīng),滔滔不絕起來:老舍先生最早師范畢業(yè),當?shù)氖欠郊液W的校長,后做督學,到哪個學校去,都很受歡迎。月薪二百元,月薪雖高,但忙于應(yīng)酬,沒意思。就跑去南開中學教書,每月只50元,每天上三個班,一個星期十八個鐘點,還得批改一百五六十本卷子,就在這五十二個星期內(nèi)念了五十二本小說,還是在教完書,夜間念的,直累得鬧肚子。當時覺得沒得到好處,后來,當了大學教授…… 所以有知識糧食存著,不會沒有用的。

接著我繼續(xù)滔滔不絕:老舍先生愛京城,我也愛,所有寫老北京的文字,我最喜歡老舍的,因為我也是在北京長大的,老舍寫的初夏:南北海的綠柳新浦,公園里的牡丹芍藥,崇效寺的牡丹,陶然亭的綠葦,天然博物院的桑林與水稻,都引來了人聲傘影;寒苦的人們也有些地方去,護國寺、隆福寺的白塔,土地廟、花市……豆汁攤上,咸菜鮮艷得像一朵大花,尖端上擺著焦紅的辣椒,雞子兒正便宜,炸蛋角焦黃稀嫩,惹人咽著唾沫……

我發(fā)現(xiàn),我不是在說,在講,而是在背,流暢地一瀉千里地背下來。我是在四合院長大的,老舍的家也是四合院:“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錢,而種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上什么,可是到底可愛呀!墻上的牽牛,墻根的靠山竹與草茉莉,是多么省錢省事,而也足以招來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黃瓜、菠菜等,都是由農(nóng)村直接送到家門口……”活脫脫的老北京四合院的生活??!

老舍的文字,我能大段大段地背下來。還用背嗎?早已爛熟于心了。聽著我的“發(fā)泄”,舒乙先生的臉變了,由應(yīng)酬性的微笑變成贊嘆肅穆,老舍的女兒,舒濟女士也圍攏了過來。

我平生未見過老舍先生,但今天我算是見到了,雖不是老舍本人,但是他的子女,親人,身上流淌著先生的血,我可以面對他的親人,宣泄我對老舍先生的崇拜、熱愛,傾訴我對他的人性、對他的文字的無比崇敬!

感謝舒乙、感謝舒濟,感謝老舍的家人,給了我這樣一個“遇見老舍”的緣分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