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歲華一枝:京都讀書散記》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 蘇枕書  2019年09月11日09:12

作者:蘇枕書 著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19年08月 ISBN:9787101139747

辛德勇序

枕書的《歲華一枝》付印在即,讓我寫幾句話,一并印行,這讓我很是惶恐。因為不管是相關(guān)的知識,還是文采,我寫的東西,都不能與之相副。不過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讀枕書的文章,看枕書讀書、求學(xué)、做事,既羨慕她的文字,又敬佩她的學(xué)養(yǎng),特別是十分認同她看人、看世界的眼光和態(tài)度,所以也就勉為其難,隨便談?wù)勛约旱囊恍┫敕ā?/p>

旅日求學(xué)多年,枕書寫了很多在日本的生活,寫出了自己身在異鄉(xiāng)的認知、體味和感悟,這部集子里面收錄的文章,也是這樣。與以往那些居日文稿稍許有些不同的是,講讀書,直接講書籍史的內(nèi)容更多了一些,筆調(diào)也更厚重一些。學(xué)術(shù)的氣息,撲面而來;學(xué)識的深度和厚度,也都展卷可知。盡管如此,看枕書的文筆,仍感覺她是在捧著一盞香茗,向讀者娓娓道來,輕柔而又溫婉,絕不會像我寫東西那樣橫眉豎目,劍拔弩張。

文如其人,更如其心。枕書看中國的眼光,是這樣;看日本,也是這樣;看人看世界,都是這樣。同樣的柔和而善良,同樣那么敏感,體察入微。

在這個狹小的世界上,我們每一個人,不管喜歡不喜歡,愿意不愿意,總是生長在一個特定的國度里。這是沒辦法的事兒。當(dāng)一個人離開自己出生和少時生活的地方來到另一塊國土,感受、觀察并且再以自己故鄉(xiāng)通用的文字來寫錄、抒發(fā)些什么的時候,你就不由自主地成為一個中間人,是在把一方的文化,傳遞給另一方。我讀枕書這些年寫的一本本書,感覺最強的,就是這一點。

同處于東亞的中日兩國,文化交流,歷史綿長,相互之間,有著積極而又深重的影響。但由于種種原因,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兩國民眾彼此之間的認知,出現(xiàn)了很嚴重的隔膜,甚至日漸疏遠,這對亞洲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繁榮都是嚴重的障礙,并潛藏著巨大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知識界、文化界有責(zé)任努力擴大雙方的溝通,增進相互理解,而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中國大陸的學(xué)人,在這方面顯然應(yīng)該做出更多的努力。

從總體上來說,中國對日本了解的匱乏,認識的粗疏,從近代以來蜂擁而起成批赴日留學(xué)時起,一直就是這么個樣子。在這當(dāng)中,不是沒有人能夠以一種平靜的心態(tài)來悉心觀察日本,理解日本,甚至有一些人深深地愛上了日本和日本文化,但由于當(dāng)時世界范圍內(nèi)的殖民主義背景,特別是接下來的日軍侵華,一些復(fù)雜的歷史和文化因素,使得中國民眾對日本和日本文化的認識進程,變得多梗多阻,蹇躓不前,其間摻入諸多其他的因素。

不管從政治和文化上怎樣看待日本,近代以來經(jīng)濟大幅度落后于日本的實際情況,實際上使得很多中國人對日本的富庶,是艷羨滿滿的,是仰而視之的。通觀前前后后的發(fā)展和變化,不能不說,這種心態(tài),帶有諸多粗鄙庸俗的“勢利”色彩。 眼孔直對著錢孔,自與認識日本、了解日本毫無干系。

近二十多年來,隨著中國經(jīng)濟困窘狀況的改善,伴隨著中國快速走向世界的步伐,本來應(yīng)該靜下心來,好好看看包括日本在內(nèi)的整個世界,積極地感受和吸收異國文化,可令人遺憾的是,實際情形,恰好相反,對日本尤甚。

稍微了解一點兒中國古代歷史的人都知道,所謂中華文化,就是在不斷吸收外來文化乃至融合外來人種的過程中逐漸成長起來的。與近代以來世界主流國家在工業(yè)文明主導(dǎo)下的歷史性進步相比,中國的落伍,警醒人們必須深刻反思其民族性和本土文化的闕失與弊病??蓪τ谥袊@個古老的國度來說,時至今日,所謂睜眼看世界,還不過是睜一眼閉一眼而已;更不用說,世界真奇妙,內(nèi)涵豐且饒,即使是瞪大雙眼,也還需要一個漫長細致的過程,需要日積月累,一點一滴地去品味,去體驗,才能更好地從異國文化中吸收有益的營養(yǎng),滋潤自己,療養(yǎng)自己,讓身心不再那么貧乏,減少一些病態(tài)。

日本自古以來不斷出現(xiàn)的飛躍式發(fā)展,不是偶然的,與這個民族的文化息息相關(guān)。其間緣由,引人深思。日本文化本身的豐富性和精致性,使得我們看待日本,不僅需要睜開雙眼,還需要有一雙慧眼,才能如佛家所說,無見無不見,看到一個真實的日本。

枕書筆下的日本風(fēng)土人情,包括她談學(xué)術(shù)文化,總是那么輕緩,那么嫻雅。這首先是由于她對日本的感受是細膩的,透徹的,是自然而然地沁入肌膚的,因而能透過一些看似零散細瑣的片段在不經(jīng)意間傳遞出日本文化微妙的神髓。她沒有告訴給讀者什么特別的理念,只是輕聲細語地講述了對日本的美好感受。讀枕書這些文稿,就像在跟著她的慧眼看東洋。

2019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