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換心人:驚心動魄求生路
來源:北京青年報 | 舍溫·努蘭  2019年09月23日07:41

《生命之書》作者舍溫·努蘭

德國醫(yī)生、心理學家洛伊曾說:“生命科學中包含的精神價值,是無法用今日科學那種物質至上的態(tài)度說清楚的?!贬t(yī)學是一門科學,更是藝術。

書名:《生命之書》 作者:[美] 舍溫·努蘭 林文斌/廖月娟/杜婷婷譯 中信出版集團·見識城邦 2019年3月出版

《生命之書》是耶魯大學醫(yī)學院教授努蘭醫(yī)生個人行醫(yī)生涯和人生經驗交織而成的記錄與反省。作者以醫(yī)生的身份帶領讀者開啟一場探索生命的旅行,以醫(yī)生的雙手揭開生命的神秘面紗。以疾病為切入點,從循環(huán)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講到生殖系統(tǒng),用作者處理過的真實病例,讓讀者知道各個系統(tǒng)如何運作。另有章節(jié)專門討論血液、遺傳、心臟,以及人體細胞浸泡于其中的組織間液,還有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本書不僅為讀者呈現(xiàn)了人體的精妙,更講述了使生命延續(xù),以及人存在的意義。

在醫(yī)生的眼中,見到的多半是人體脆弱的一面,但也一定會見證人體對抗疾病時展現(xiàn)出的強韌生命力,各個組織之間緊密合作,達成完美協(xié)調平衡狀態(tài)的“身體的智慧”。我們的身體不僅僅是一部超級復雜而精密的機器,更能夠不斷適應和調整,一次次重回平衡狀態(tài),一切為了生存。關于身體,關于生命,關于疾病和健康,我們探索得越是深入,就越覺得有更多的未知……

克里特拉住院第3周的星期四晚上,心臟外科主任醫(yī)生到重癥監(jiān)護病房通知他說,終于等到一顆心了??死锾乩嬖V自己不要太樂觀,也用不著恐慌,畢竟一個星期前他已聽過同樣的消息,最后卻因那顆心狀況不佳而作罷。然而,這次看來還真煞有其事,進行得很順利。這次,不只是血型,連心臟尺寸都估量好了,那顆心放在克里特拉原來的心臟部位剛剛好。

他太太和三個孩子立刻趕來醫(yī)院。他們一踏入重癥監(jiān)護病房就仿佛置身于嘉年華??死锾乩枋龅溃?/p>

真是熱鬧。每一個人都在歡呼,醫(yī)院上上下下好像都發(fā)了瘋。這時,我的胸口又痛了起來。護士小姐幫我打了麻醉止痛劑,于是我也跟著樂得飄飄然。

新英格蘭器官銀行已和埃迪聯(lián)絡過,告訴她離紐黑文220多千米遠的一家馬薩諸塞州的醫(yī)院可能有合適的捐贈者。這個愿意遺愛人間的年輕人已經腦死亡,靠著呼吸器存活。雖然他已沒有康復的希望,但是胸腔和腹部所有的器官都還完好。

過了午夜,移植小組在格雷姆·哈蒙德醫(yī)生的帶領下搭乘雙引擎直升機出發(fā)了。耶魯?shù)难芯繂T萊特森也一同前往,擔任哈蒙德醫(yī)生的助手。正如以往,埃迪也在,密切監(jiān)控全程。這一行人在12點半抵達醫(yī)院,救護車早就在那兒待命了,隨即火速趕到醫(yī)院。不料,在凌晨時分,該院只有兩間能使用的手術室,而這兩間都在進行緊急手術,沒有其他空房了,面對分秒必爭的換心手術,真叫人扼腕。

然而,耶魯紐黑文醫(yī)院的麻醉小組并未預料到會有延遲,早就把克里特拉送到手術準備室,準備為他全身麻醉??死锾乩募胰怂退绞中g室門口。在被推進自動門時,他露出笑容,高舉著緊握的拳頭,豎起大拇指,表示志在必得。

凌晨兩點,我來到手術室時,麻醉科的凱文·莫里森醫(yī)生正和克里特拉坐在幽暗的室內,莫里森醫(yī)生以輕柔的語氣安撫克里特拉,希望減輕他那新生的恐懼??死锾乩厮?,于是我溜到手術室旁邊的醫(yī)生休息室打盹兒,身旁的實習醫(yī)生正鼾聲大作。過了5 點,護士進來輕搖我的肩膀,告訴我埃迪通知他們捐贈者終于可以進手術室了,哈蒙德醫(yī)生和萊特森已準備“收割”。

我實在不喜歡用“收割”這個詞,但就取出捐贈者的器官而言,實在沒有更好的說辭了:移植小組聚集在捐贈者最后待的醫(yī)院,時間和程序計算得幾乎分秒不差,然后取出他們寶貴的生命組織,如肝、腎、胰、心、肺……移植到已望穿秋水、命在旦夕的病人身上。這些器官在抗生素和生理鹽水的保護、滋養(yǎng)下,通常不會壞死,還有旺盛的生命力,植入接受者體內后,就可創(chuàng)造起死回生的奇跡。

然而,直到今天,我們還以為器官移植是偶爾聽到的醫(yī)療新聞,而不是每天都在進行的事。其實,隨時都有病人瀕臨器官衰竭,他們最后時刻的一線生機就是器官移植。由于社會大眾不清楚這種急迫的需要,許多苦等不到器官的人只好無奈地面對死亡。同時,每年卻有好幾萬可做器官捐贈的人未能捐出完好的器官便撒手人寰,失去繼續(xù)造福人間的機會。說起來,眼見一個家庭遭逢不幸,發(fā)生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悲劇,叫人如何忍心勸說悲痛的雙親捐出孩子的器官?為了解決這個難題,許多歐洲國家制定器官捐贈同意法案,也就是若家屬不反對,因意外事件導致腦死亡的人視為自動同意讓醫(yī)生取出器官救助等待移植的人。然而,這種做法在美國還遲遲未能推行,在可供移植的器官嚴重短缺的情況下,很多急需移植的病人只好抱著遺憾面對死亡。除非,我們的社會能深切地了解他們的需要。

克里特拉接受移植那天,由于我一直在他身旁,因而無法親眼看到從供體取心的過程,但我已聽聞許多細節(jié)。這位年輕人的家屬只愿意捐出心臟。一般而言,很多捐贈者會同時捐出多個可用器官,這樣心臟則是最后一個。由于沒有繼續(xù)延遲下去,耶魯紐黑文這邊的團隊就可按照原計劃進行。埃迪確定捐贈者的心臟已注射正確的靜脈輸液和藥物,且正常跳動后,移植小組就開始取心。

哈蒙德和萊特森先從胸骨正中縱切,接著鋸開胸骨、切開心包膜和旁邊的韌帶組織后,就開始切割腔靜脈、主動脈和肺動脈??梢詫⑿呐K移出胸腔時,埃迪立即通知耶魯紐黑文方面,克里特拉的手術可以同時進行了。他們給捐贈者打了類固醇和抗生素,再把抗凝血的肝素注入供體的血液中,以避免阻塞,接著再施予鉀離子溶液,心臟即停止跳動。

埃迪記錄了血管鉗夾住大血管的時間——清晨5點24分。接著,哈蒙德和萊特森以快刀斬亂麻之勢取出心臟。5點44分,埃迪打電話給紐黑文那邊的團隊,他們準備帶心回來了。心臟放在一個有四層同心圓的塑膠盒正中,旁邊三圈都是冰冷的鹽類溶液,盒子外面再以冷凍盒來保護。在救護車飛奔著去往機場時,萊特森小心翼翼地把冷凍盒抱在膝上。他們一到,直升機立刻起飛,很快就在紐黑文降落。之后,他們又從機場沖回醫(yī)院。6點52分,埃迪通知手術室,他們已經回來了。這趟從馬薩諸塞州到耶魯紐黑文的沖刺,總共花了58分鐘。

此時,克里特拉的胸腔也打開了,準備迎接一顆新的心臟。醫(yī)生已幫他打了抑制免疫反應的環(huán)孢霉素和抑制骨髓活動的咪唑硫嘌呤,隨后會再給他打了類固醇。對于抗生素的種類,他們也鄭重其事地幫他選擇。之前,在手術成員開始洗手的時候,麻醉科的莫里森醫(yī)生已往克里特拉的靜脈打入速效麻醉劑,再插上氣管插管。在所有動、靜脈的監(jiān)視管線都安置好之后,克里斯汀·吉爾伯特就在克里特拉上半身涂上碘消毒液,再蓋上無菌手術鋪單。

就在麻醉的幾分鐘前,此次移植的主刀醫(yī)生約翰·鮑德溫進入手術室。他是個不茍言笑的人,工作時更是緊抿著嘴。他才41歲,看來雖還年輕,行事卻很老成、實事求是;他那無可妥協(xié)的專注展現(xiàn)出十足的自信。

鮑德溫來耶魯紐黑文還不到兩年。他是舉世聞名的心臟移植權威沙姆韋醫(yī)生的得意門生。在他任職前幾個月,院內已有許多傳聞,知道將有一位明星人物加入。已顯頹勢的心臟外科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的到來能讓心臟外科奮起直追其他頂尖的外科部門。之前,經歷了兩屆主任的努力和研究委員會苦口婆心的勸說,仍舊沒有招募到合適的人選來重振心臟外科。

耶魯紐黑文能延攬到鮑德溫,耶魯醫(yī)學院院長可謂鉚足了勁兒,提出了相當優(yōu)厚的條件:絕對的權威,而且不出幾個月即可晉升教授。因此鮑德溫一上任即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不僅鞏固自己的外科地盤,也讓放射科、心臟內科等團隊臣服。鮑德溫是以優(yōu)異成績從哈佛醫(yī)學院畢業(yè)的高材生、羅茲獎學金得主,也是近年來在心肺聯(lián)合移植方面貢獻良多的精英,他不但技術超群,更有一流的研究能力。那外表展露的自信更每每令人懾服,只要跟他說上幾句話就知道了。

(節(jié)選自《生命之書》,中信出版集團·見識城邦,2019年3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