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人生路遙》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 海波  2019年09月29日11:39

作者:海波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07月 ISBN:9787218135083

窮人的孩子早當(dāng)家

1949年12月2日,農(nóng)歷十月十三日,路遙出生在陜西省清澗縣石嘴驛鄉(xiāng)王家堡村。父親叫王玉寬,母親姓馬,路遙是家里第一個孩子。按常理,他應(yīng)該是個最受寵的孩子,可他打小起就沒享過幾天福,因為這是個多子女家庭,他之后,弟弟妹妹一個接著一個: 1951年大妹妹出生,1952年二弟出生,1954年三弟出生,1956年四弟出生。除了三歲時便天折的大妹妹,截至1957年,他家共六口人,卻只有他父親一個男勞力,家里緊巴的程度不難想象。打二弟出生,三歲的路遙就告別一般意義上的童年,被當(dāng)作個小大人來使喚。當(dāng)時大妹一歲多,二弟剛出生,他母親又要做飯,又要喂牲口,還要趁時間幫助地里干活的父親。她除了招呼二弟外,哪還有時間?這時,路遙就成了照看大妹的主要人手,天氣好時領(lǐng)到外邊玩,天氣不好時一-起坐在炕上玩,偶有空閑,還得幫助母親喂豬、喂雞、摟柴、燒火。不是母親不心疼他,是心疼不過來。這么多孩子,那么多營生,她顧了門里顧不了門外,顧了做飯顧不了燒火,“一手難遮兩耳風(fēng)”啊。隨著大妹逐漸長大,路遙的處境有了改變,不是更輕了,而是更苦了,由干家里活變成了干地里活,由母親的幫手手變成了父親的助手。

那時還沒有集體化, 是一家一戶耕作,許多農(nóng)活一一個人根本無法完成,耕地時要有一個跟在后邊打土圪撻的,下種時要有一個點種的,鍘草時得一個遞草的,遠(yuǎn)處干活時得有個送飯 的,這些活路看起來不起眼,但沒人做卻是斷然不行的。從四五歲開始,路遙就干開了這些營生,天一亮就跟著父親下地,天黑了才能回來,成了一個“半勞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肩上的擔(dān)子越來越重,要做的農(nóng)活越來越多,開春給山里送糞,父親擔(dān)著糞,他趕著馱糞的毛驢;夏天收麥子,父親擔(dān)兩大捆,他背YI 小捆;秋天收莊稼時更忙,初秋收糜谷,中秋掰玉米,晚秋拔黑豆,不管做多做少,必須天天出山。冬天稍好點,地里的活做完了,莊稼只有一樣營生:砍柴。對當(dāng)時的他而言,砍柴有兩個好處,一是因為離開了大人的管束有了相對的自由,二是和同齡人在一起相當(dāng)熱鬧。他們可以抽出一些時間在河壕里溜冰魚,在場院上的麥秸堆叢中躲貓貓,在河灘里“打瓦”和“扇寶”。由于路遙腦瓜子聰明,想出的點子新穎,他很快就在小伙伴中樹立了威信,不但同齡人聽他的,大一點的孩子們也服他;由于能吃苦、敢下茬,砍的柴比別的孩子多,供住灶火仍有富余,不多時便在鹼畔積了一大垛,引得村人稱贊、父母自豪。盡管有一-次他不小心從山崖上跌下去,昏迷了好長時間,但總體上講,這是路遙童年最開心的一段日子,緊隨其后的就是無法忍受的失落。

失落來自何處?來自不能上學(xué)。

1956年秋天,路遙將滿七歲,正是上學(xué)的年齡。村里同齡孩子都上了學(xué),他卻不能去。不是沒有錢,那時上學(xué)除了課本費交不了多少錢,關(guān)鍵是家里走不開,他一走,家里的許多農(nóng)活就拉不開了。這對路遙是個非常大的打擊,他雖然人在山頭,心卻在學(xué)校,每到休息,就望著村里的學(xué)校院子發(fā)呆,一有機會就請求父親讓他去上學(xué),并承諾,- -放學(xué)便會幫家里干活。父親心疼不過,只好讓他去了。盡管他一-放學(xué)就往地里趕,一到地里就拼命地干活,竭盡全力幫助父親,可還是不行。因為許多農(nóng)活必須有人配合,無法突擊完成,例如種麥子,必須一人耕地,一人點種,一人納糞,一動俱動,一停俱停,他父親總不能耕一遍地過去,再回頭點一回種、納一回糞。一茬莊稼事關(guān)一家老小的吃飯問題,父親為了保全家人的生計,斷然讓路遙退學(xué),繼續(xù)跟他上山干活。這讓路遙特別失落,特別難過,特別難以接受。這段時間是他一生中最絕望、最無助的日子。好在時間不長,轉(zhuǎn)機從遠(yuǎn)處伸了過來。

1957年深秋的一天,路遙家里來了一位不是客人的客人一他的大伯父王玉德。王玉德和路遙的父親王玉寬是一-母同胞,也是個農(nóng)民,但沒有住在王家堡,住在距這里一百八十里的延川縣城關(guān)鄉(xiāng)郭家溝村。要說清這一點,須從他爺爺說起。

路遙的爺爺叫王再朝,是一個大字不識的農(nóng)民,本來在老家務(wù)農(nóng)。1940年左右,陜甘寧邊區(qū)政府為了支援抗戰(zhàn),戰(zhàn)勝經(jīng)濟困難,號召包括清澗在內(nèi)人多地少的綏德分區(qū),向包括延川縣在內(nèi)人少地多的延屬分區(qū)移民,他就是響應(yīng)這個號召,舉家移民到郭家溝村的。這個新地方?jīng)]有辜負(fù)他,短短八九年后,他在延川不但有了地,有了窯洞,還先后娶過路遙的大伯母和母親。1949 年初,就在路遙父母成親不久,爺爺領(lǐng)路遙父母和未成年的三叔返回了老家,為的是守住那邊的家產(chǎn)和土地,只留下他大伯父一人在郭家溝。和路遙家人丁興旺、子女眾多相反,大伯父家存不住孩子,連續(xù)生了幾個,都天折了。1957年,大伯父四十歲了還沒有子女。他這次來就是和弟弟商量這個事情的,路遙的爺爺早在1953年便去世,弟弟就是他最親的人。

這給路遙走出絕望提供了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