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泥潭農(nóng)場”系列童話:幻想的樂土成長的沃土
來源:中華讀書報 | 李蓉梅  2019年10月16日09:40
關(guān)鍵詞:童話 英國 泥潭農(nóng)村

童話,無論是民間童話還是文學童話,一直與童年和成長聯(lián)系在一起,是孩子們?nèi)粘I畈豢苫蛉钡囊徊糠?。即使是在現(xiàn)代,它仍然是探索童年的焦慮、擔憂、恐懼,幫助孩子們表達愿望、痛苦和內(nèi)心沖突,建立心理韌性的重要方式。

英國的童話創(chuàng)作在世界兒童文學史上成績斐然,開創(chuàng)了英國兒童文學的兩個黃金時代。在星光閃耀的英國文學童話長廊里,邁克爾·莫波格及其“泥潭農(nóng)場”系列童話無疑占有一席之地。莫波格在英國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兩次榮獲大英帝國勛章,是英國最受歡迎、作品最暢銷的兒童文學作家之一。有評論認為他是“卓越的故事講述者”。“泥潭農(nóng)場”系列童話就是這位“卓越的故事講述者”講述的令人神往的冒險。憨憨的豬媽媽、異想天開的小豬崽、睿智的鵝媽媽、笨笨的羊、喜歡睡大覺的貓、盡心盡責的狗、整天只知道玩兒倒栽蔥的鴨子,他們在亂成一團中碰撞出的火花,讓農(nóng)場生活妙趣橫生。那些融進故事里的包容、責任、利他精神等美德,讓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時又深有感觸。

文學童話繼承了民間童話的諸多功能,無論形式怎么變化,它愉悅兒童又助力兒童成長的功能是不會變的。“泥潭農(nóng)場”系列童話在這方面頗有特色。

“泥潭農(nóng)場”的讀者對象為5-8歲的孩子,這個階段的孩子大多處于道德發(fā)展的第一階段——懲罰與服從階段和第二階段——個人主義的自利取向階段。有人認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得進行道德說教才能明白道理。但實際上,通過故事講述,無需說教,孩子們就能進行道德推理。

當過小學教師的莫波格非常了解孩子,他沒有讓自己的童話故事變成道德寓言,從而減少個人解讀的可能性,而是將人物的言行舉止生動地呈現(xiàn)在兒童面前,讓兒童自己判斷。牧羊犬吉戈今年又沒抓住玉米地里的野物(《小豬飛上天》),原因就是獨自鎮(zhèn)守玉米地西面的老貓莫索普睡著了,所有的野物都趁機溜走了。面對吉戈的懷疑,莫索普不僅矢口否認,還認為吉戈產(chǎn)生了幻覺,錯以為玉米地里有野物。作者沒有說一句譴責莫索普的話,也沒有進行道德暗示,但是,在看故事的過程中,兒童讀者會不由得思考莫索普的言行:它為什么要撒謊?它撒謊對不對?孩子們最后得出的結(jié)論肯定不會一樣,因為童話故事不是簡單地給予兒童對與錯的教訓,而是要促進其思考。這樣的思考促進了兒童的道德發(fā)展,同時也促進了兒童的認知發(fā)展,為兒童最終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童話能幫助孩子們緩解他們還無法表達的焦慮,處理情感和社會問題。莫波格用自己的筆為孩子們開辟了一塊生活試驗場。老貓莫索普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和老鼠們住在一起。雷擊引發(fā)了大火,谷倉被燒,所有的動物都沒了住處,老農(nóng)夫邀請大家住到自己的房子里。老貓不樂意了,這些雞羊牛,還有貓頭鷹和燕子,怎么能住進主人的房子里呢?這可是自己才有的特權(quán)!更讓它氣憤的是,老鼠竟然也住進來了,還有恃無恐地說:“我可是請來的客人?!保ā断嘤H相愛一家人》)特權(quán)被挑戰(zhàn),權(quán)威遭挑釁,憋屈、憤怒、恥辱、不滿,莫索普該怎么平復自己的內(nèi)心呢?兒童讀者會將自己投射到場景中,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類似的情形,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會上演。孩子們在童話故事里的模擬鍛煉會教給他們應對實際生活的能力。

童話能在講述有趣故事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培養(yǎng)兒童的批判性思維。在《鵝女王艾伯丁》這個故事里,狐貍想吃掉鵝媽媽,誰知狩獵隊去而復返,情急之下,狐貍向鵝媽媽求救:“你能幫我一把嗎?我求求你,請救救我吧!”(《聰明的鵝媽媽》)讀到這里,兒童讀者自然而然就會想:鵝媽媽該不該救狐貍呢?可能絕大多數(shù)孩子都會選擇不救,因為狐貍想吃掉鵝媽媽,怎么能救自己的敵人呢?可是,當讀完故事,看到一個不一樣的結(jié)局時,很多孩子可能會這么想:原來可以救啊,鵝媽媽為什么要救狐貍呢?當孩子們在斟酌該怎么選擇時,他們就是在鍛煉自己的批判性思維。這些思考是故事自身的力量讓孩子們自然而然產(chǎn)生的,不是誰強加給他們的。當然,如果能有意識地和孩子們討論一下這個問題,效果會更好。

“泥潭農(nóng)場”系列童話對兒童的愉悅和成長助力,不僅僅只是通過文字講述的故事,還通過插圖。該系列童話每頁都有插圖,這些插圖形神畢現(xiàn),夸張風趣,不僅完美地詮釋了文字的情感,還豐富了故事內(nèi)容,增強了兒童的審美愉悅感,深深地吸引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