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絕對不是靡靡之音” ——青年巴金這樣回擊“造謠”
來源:文匯報 | 王建軍  2019年10月21日08:07
關(guān)鍵詞:青年 巴金 造謠

青年巴金

1931年2月,廣州《萬人月報》第二期“批評”欄,刊有一篇署名“巴金”的文章《〈死去的太陽〉及其他》。該文未曾收入巴金的任何集子,在《巴金年譜》《巴金著作系年》等權(quán)威的巴金研究文獻中也未查找到有關(guān)記述,當(dāng)是佚文。而該文的寫作與發(fā)表,卻與滬上一家小報對巴金的“造謠”有關(guān)。

小報的”造謠”

“巴金研究集刊卷八”《你是誰》刊發(fā)的祝均宙《巴金早期史料鉤沉》一文,記述了小報“造謠”一事。1930年11月28日,巴金26歲生日才過三天,上?!陡蟆贰靶挛膲逃崱睓谀靠鍪鹈靶伞钡娜齽t“短訊”,涉及他和沈從文、趙景深?,F(xiàn)將關(guān)于巴金的一則“短訊”抄錄于下:

巴金,便是以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滅亡》著名的巴金,他已往沸著熱的血寫出那時代之聲作品的勇氣是沒有了,他最近的作風(fēng)是一轉(zhuǎn)變而成美麗的詩的情緒的描寫,他那以前喊出的時代之聲,確是隨著《滅亡》而滅亡去,現(xiàn)在叫出的是“靡靡之音”了。

那時,巴金是一顆剛升起的文壇新星,受到小報記者的“關(guān)注”亦屬常事。這次小偵批評巴金“最近的作風(fēng)是一轉(zhuǎn)變而成美麗的詩的情緒的描寫”,應(yīng)是針對刊于7月10日《小說月報》第二十一卷第七號的短篇《洛伯爾先生》。該小說用詩歌引出故事,以第一人稱敘事,是巴金“作風(fēng)”轉(zhuǎn)變的代表作品,后收入第一部短篇集《復(fù)仇》(新中國書局1931年版)。巴金在該作品集的“自序”中提及:“這幾篇小說并非如某一些批評家所說是‘美麗的詩的情緒的描寫’?!?/p>

從“短訊”可看出,小偵對《滅亡》的評價并不低,認為這是巴金“沸著熱的血”“喊出的時代之聲”。但對于《洛伯爾先生》,小偵不僅對創(chuàng)作“作風(fēng)”提出批評,還指摘這種將詩歌直接引進小說的抒情是“靡靡之音”。

12月19日,《福報》發(fā)表一篇署名“聲燕”的短文《〈滅亡〉的著者巴金的話》。作者“疑惑小偵君的造謠”,“又為巴金君惜”,對小偵的言論提出質(zhì)疑。

廣州《萬人月報》創(chuàng)刊號,該刊1931年第二期 “批評”欄發(fā)表巴金的署名文章《〈死去的太陽〉及其他》

聲燕認為,“巴金君不但是致力于文學(xué)而且又很努力于求全人類解放的熱情者”,“像他這樣的文學(xué)者,我們貴國實在不多呢”。作者更相信巴金“不是那些花月文學(xué)家,也不是普羅文學(xué)者”,于是“忍不住寫信去詢問”,并“私自公開”了巴金復(fù)信中的一段話:

至于《福報》所載關(guān)于我的消息更無答復(fù)或表示之必要,我寫小說是要申訴自己的悲哀,亦即是我所感到的人類的悲哀。我始終反對把文學(xué)作宣傳工具。文藝是表現(xiàn)人生的面相,并不如某一般所想象的那么簡單,所以我的材料取自各方面。我為自己而寫小說,在我是非怎樣寫不可的。別人的批評我當(dāng)然不管而且別人也不了解我。我近來的短篇小說具在,《福報》的話,明眼人當(dāng)然不會相信。承你關(guān)切故告。

這段“巴金的話”,表明了巴金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間接回應(yīng)了小偵的“造謠”,也為自己作了“辯護”。

但事情并未結(jié)束。在復(fù)信聲燕后,巴金又很快寫成這篇《〈死去的太陽〉及其他》,直接對小偵給予了回擊。

“絕對不是‘靡靡之音’”

巴金在給聲燕的信中說“更無答復(fù)或表示之必要”,為何又著文回擊小偵呢?

筆者以為,在給聲燕的信中提到的是“近來的短篇小說”,但在巴金看來,能夠反映自己創(chuàng)作態(tài)度的,還有“快”出版的《死去的太陽》。就如文章的題名,巴金要表達的是,中篇《死去的太陽》及“最近寫的一些短篇”叫出的都不是“靡靡之音”。

對“快”出版的《死去的太陽》,巴金明確指出:“在如今有人在小報上說起我改變了作風(fēng)只從事于‘美麗的詩的情緒的描寫’的時候把它出版,也不是全無意義的事,而且也可以給讀者證明我所叫出的是否‘靡靡之音’?!卑徒鸩⒂贸^全文一半的篇幅,差不多全文抄錄了《死去的太陽》的“序”,因為在他看來,這篇“序”文“很可以表明”自己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

小偵的“短訊”刊出前,巴金已在當(dāng)年發(fā)表了六個短篇:《房東太太》《洛伯爾先生》《亡命》《復(fù)仇》《苦人兒》和《謝了的丁香花》,他在文中雖未提及這些篇名,但提到幾個“主人翁”:“意大利的革命黨”“復(fù)仇的猶太人”“失戀的法國老音樂師”“薄命的法國女子”“監(jiān)獄中的俄國囚徒”。從這些異域的故事中可看出,他們的愛與恨、歡樂與受苦,反映了普遍的人性價值問題。為此,巴金非常自信地給予了“回擊”:這些短篇小說“絕對不是‘靡靡之音’”。

巴金在最后說:“知人莫如己,所以與其寫文章評論別人,還不如說幾句關(guān)于自己的話。當(dāng)作‘自白’也可,當(dāng)作‘自辯’也可?!贝_也如此,在文中并沒有多少“火藥味”,而是告訴自己的讀者,我做了什么。筆者以為,這是“自白”,又 是自我“辯護”,恰恰是最好的“回擊”。

該文未署寫作時間,可確認的是,該文完成的時候,《死去的太陽》尚未出版。該書由索非編入“微明叢書”于1931年1月由開明書店出版,書前刊有作于1930年6月的“序”。與文中抄錄的作比對,發(fā)現(xiàn)有細微變化,比如刪去了“而且題名也不是以前所假定的‘黃禍’兩字了”一句。顯然,巴金在付印前對“序”作了刪改。一般說來,1月出版的書,最晚應(yīng)在上年12月底付印。筆者由此推斷,巴金12月下旬完成該文后,對“序”作了刪改,月底該書付印。

《福報》發(fā)表署名“聲燕”的短文《〈滅亡〉的著者巴金的話》

《福報》“新文壇短訊”欄目刊發(fā)署名“小偵”的“短訊”,涉及巴金等人

從刪去的這句看,《死去的太陽》“以前假定”的題名是《黃禍》,初稿完成定為《新生》,托索非轉(zhuǎn)給《小說月報》,但很快被退回,說是寫得不好,巴金“很失望”。幾個月后作了修改,改為現(xiàn)名,文中也說到改名的“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該文有1700余字,“序”1000字左右,剩余的700來字,有的引用了先前的文章,有的又被后面的文章所引用。

引用的先前文章,比如1929年寫的《〈滅亡〉作者底自白》,只是在文字或語序方面稍有改變?!蹲园住分械摹拔覐纳罾锩娴玫揭稽c東西,我便把它寫下來”,改為“我終于獲得了一點東西,我便把它寫下來”;“我不是為想做文人而寫小說”,則改為“我之所以寫小說,并非是想做文人”,也有了點“自辯”的味道。

巴金在為短篇小說集《復(fù)仇》寫的“自序”中提到幾個短篇的“主人翁”時,引用了該文的文字。比如,“他們都是同樣的有人性的生物,他們所追求的都是同樣的東西——青春,生命,活動,幸福,愛情。失去了這一切后所發(fā)出悲哀乃是人類共有的悲哀”,而把“凡是曾經(jīng)感到與我底主人翁所感到的同樣的悲哀,曾經(jīng)追求過與我底主人翁所追求的東西的人,當(dāng)然會明白這意思”改寫為“凡是曾經(jīng)與他們同樣感到,而且同樣追求這一切的人,當(dāng)然明白這意思”寫入了“序”。

巴金如此回擊“造謠”

最后,把原文抄錄于下,從中可看到巴金如何回擊“造謠”:

幾個月以前,我曾寫了一部中篇小說《死去的太陽》,現(xiàn)在這部書快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了。其所以給它以這題名的原因,可于書前所引的俄國小托爾斯太底一段話中看出來:“愛要愛那沉下去的太陽,它可怕的,偉大的,它把它的底血染紅了半個天,那時候天空中便開始了黃昏之奇跡。愛要愛那死去的太陽,愛要愛那受傷垂死的獅子,它在臨死之前那般怒吼,使得遠處的鴕鳥駭?shù)冒杨^往沙里藏,鱷魚也興奮地欠伸?!?/span>

這篇東西自然不是我底作品,不過在如今有人在小報上說起我改變了作風(fēng)只從事于“美麗的詩的情緒的描寫”的時候把它出版,也不是全無意義的事,而且也可以給讀者證明我所叫出的是否“靡靡之音”。

在這小著底前面我曾寫了如下的序言:

我很久不寫小說了,因為沒有時間。但近來終于犧牲了二三十個晚上寫成了這部中篇小說,想寫它的動因是在兩年以前,有一天在鄉(xiāng)間偶爾讀黎巴到(應(yīng)為讀到巴黎)《每日新聞》上面的一篇雜感,說的是一個十九歲的安南青年自殺的事。離開了明媚,溫暖,夢幻的國土,飄流到陰暗的巴黎城看慣了大國人物底架子,受盡了弱者底種種苦痛,在一個凄涼的月夜里聽見街頭有人在唱《安南之夜》的情歌,這時候那個逃不出,‘狹的籠’而回到溫暖的樹林的文弱的安南青年只有走自殺的路了。這種心情當(dāng)然是法國人所不了解的。

……

這篇序言很可以表明我底創(chuàng)作態(tài)度。誠然我最近寫的一些短篇在形式上與《滅亡》甚至與這《死去的太陽》都有了顯然的差異,但實質(zhì)上我卻不承認他們有什么大的差別。所謂“美麗的詩的情緒的描寫”(?)不過是一種裝飾,骨子里還是滿溢著熱情,永遠不能熄滅的熱情。我底主人翁無論是一個意大利的革命黨,復(fù)仇的猶太人,失戀的法國老音樂師,薄命的法國女子,或監(jiān)獄中的俄國囚徒,他們都是同樣的有人性的生物,他們所追求的都是同樣的東西——青春,生命,活動,幸福,愛情。失去了這一切后所發(fā)出悲哀乃是人類共有的悲哀。這不是感傷,這是呼吁,它要叫徹人間,直接訴諸人類底心靈。這絕對不是“靡靡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