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南國的瓊花 ——漫談祝希娟的銀幕形象和表演藝術
來源:文藝報 | 陳犀禾  2019年12月28日08:32
關鍵詞:祝希娟 銀幕 表演

祝希娟是一個當年電影觀眾非常熟悉的名字。1960年,當她還是上海戲劇學院一名學生的時候,她因主演《紅色娘子軍》中的吳瓊花而一炮打響,吳瓊花成為風靡大江南北、家喻戶曉的典型銀幕形象,而她本人也因此躋身中國最優(yōu)秀青年演員之列。之后她出演了多部影視劇,但她塑造的紅軍女戰(zhàn)士吳瓊花的形象仍然是她演藝生涯中最為成功的銀幕形象,并為人們所長久懷念,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

吳瓊花的形象代表了一個時代。那是一個對社會主義新中國充滿純真信仰的時代。祝希娟以其樸實的形象、對人物自然準確的把握、充滿激情的表演,生動地再現(xiàn)了一個為不再承受三座大山壓迫而奮起反抗、為廣大被壓迫人民解放而英勇戰(zhàn)斗的紅軍女戰(zhàn)士,令人信服地表現(xiàn)了她的成長和成熟道路,有力證明了無產階級革命和解放事業(yè)在中國歷史上的正當性、必然性。

十七年時期,新中國電影出現(xiàn)了一系列優(yōu)秀的、令人難忘的銀幕形象,吳瓊花是其中最光輝的形象之一。相比于另一個當年風靡全國舞臺和銀幕的女性形象《白毛女》中的喜兒,吳瓊花的形象不但具有革命性,并且具有現(xiàn)代性。如果說誕生于歌劇舞臺上的“喜兒”以其在舊社會的悲慘遭遇喚起觀眾對她的同情以及對地主階級的仇恨的話,那么吳瓊花由受地主壓迫的女奴成長為紅軍戰(zhàn)士,則代表了中國民主革命歷史環(huán)境下革命的、成長的、成為主宰自己命運的“喜兒”。她身著軍裝,為自己、也為所有受壓迫者和受剝削者的解放事業(yè)而戰(zhàn)斗,去創(chuàng)建一個光明的新社會。

而且,吳瓊花并不僅僅是舊社會受壓迫階級的代表,她也是受壓迫的最底層——婦女的代表,因而她個人的成長和解放也代表著中國婦女的解放。如果說喜兒的苦苦等待最終迎來的是男性英雄(戰(zhàn)友)的拯救,那么吳瓊花作為女性自己解放自己代表的則是對彼時歷史環(huán)境關于男女平等、婦女能頂半邊天等女性解放觀念的時代話語的歷史證明,是女性自立、自救、自強的先鋒和榜樣。這也是吳瓊花這一銀幕形象歷經幾十載毫不褪色,并且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仍舊為國人所銘記的重要原因。吳瓊花為新中國電影史提供了一個為數(shù)不多、具有現(xiàn)代意義的典型革命女性形象。

從一開始對地主南霸天的憎恨,初入紅軍隊伍時的魯莽、一心只想報私仇,到之后成長為冷靜果敢的無產階級革命戰(zhàn)士,祝希娟細致地、富有層次感地表現(xiàn)出吳瓊花人物性格、思想的變化、發(fā)展和成熟。首次擔任電影主角的祝希娟為了更好地塑造角色,白天參加軍事訓練,體驗娘子軍生活,晚上學習歷史,她將初生牛犢之氣帶入角色,賦予了吳瓊花鮮明而突出的性格特征和個人印記,讓觀眾牢牢記住了吳瓊花那火一樣的眼神和堅毅的神情。

祝希娟1938年出生于江西贛州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后舉家遷往上海。1950年,上初中的祝希娟在昆侖影業(yè)公司的影片《為孩子們祝?!分酗椦菀粋€小角色。盡管只有一兩個鏡頭,但首次觸“電”的經歷卻讓她對表演愈發(fā)有了興趣,后順利考取上海戲劇學院。1959年,當祝希娟還是一名上戲表演系學生的時候,便被導演謝晉選中出演《瓊島英雄花》的女主角吳瓊花。影片后更名《紅色娘子軍》上映。憑此一角,祝希娟成了新中國第一位“百花”影后,以及1962年新中國“二十二大電影明星”中最年輕的入選者。

《紅色娘子軍》之后,祝希娟拍片不多,更多活躍于戲劇舞臺,嘗試扮演各類角色,鍛煉演技。她于1963年參演電影《燎原》,在這部講述劉少奇領導的安源大罷工事件的影片中扮演單純善良但有著悲劇命運的秋英。1964年在趙丹主演的影片《青山戀》中扮演伐木場的“假小子”山雀?!拔母铩逼陂g,祝希娟拍攝了《無影燈下頌銀針》這部講述醫(yī)學界的思想斗爭問題的影片,并成功扮演了勇敢、正直的女醫(yī)生李志華。

改革開放初期,祝希娟再度和恩師謝晉合作,在影片《??!搖籃》中飾演解放軍指導員李楠。此時的革命戰(zhàn)爭題材影片開始關注戰(zhàn)爭中的人情、人性。因此雖然這部影片和《紅色娘子軍》一樣重于寫人,但相較于吳瓊花,編導更為側重對李楠這一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的刻畫,她既有情感的前后變化——從一開始對護送保育團兒童這一任務的抱怨,到后來將孩子們視為己出,也有著更為豐富的內心戲——表面是嚴肅果敢的指導員,內心卻潛藏和隱忍著曾受封建理念毒害的痛苦記憶,這些記憶時不時地在腦海中涌現(xiàn)。扮演該角色時的祝希娟已年且不惑,多年在戲劇舞臺上的磨煉使她成功地把握住了這一復雜角色,顯示出更為成熟的演技。如果說喜怒流于眉間的感情表達方式符合吳瓊花這一人物身上所具備的青澀、無畏的氣質和《紅色娘子軍》整部影片的風格,那么祝希娟在處理李楠這個人物時則更注重其內心體驗,因此表演沉穩(wěn)內斂,怒不動氣,哀而不傷,完全貼合了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細膩地表現(xiàn)出人物的感情變化,是其電影生涯中塑造的又一重要形象。

1983年,深圳在成為經濟特區(qū)之初,人才奇缺,對外招聘,祝希娟以此為契機舉家南遷,以娘子軍的堅韌精神投身于深圳電視臺的籌建工作。1984年深圳電視臺誕生,祝希娟擔任電視臺副臺長,并臨時客串主持人。同時她多次邀請謝晉、陳荒煤等文藝界友人,為深圳的文化事業(yè)發(fā)展出謀劃策。1984年底,深圳影業(yè)公司在陳荒煤等人的幫助下正式批準成立。

之后祝希娟的重心一是放在投拍影視劇,1989年深圳電視臺藝術中心成立,祝希娟任中心主任,7年間完成20多部電視連續(xù)劇。其中既有講述“深圳速度”、深圳人民奮斗創(chuàng)業(yè)和深圳生活的影視劇,如電視劇《愛在酒家》,電影《特區(qū)男性公民》,紀錄片《深圳,深圳》(后改名《年輕的城市》),也有關注中國人在美國生存實況的電視劇《百老匯100號》等。從電視臺的建立到影視劇的創(chuàng)作,祝希娟可謂是深圳影視行業(yè)的重要開拓者和奠基人。同時,她仍堅持出演電影、電視劇和舞臺劇,不斷塑造新的角色,其后期拍攝的作品大多是弘揚社會正能量,反映社會主義現(xiàn)狀的影視劇。在《紅色戀歌》《井岡山戀歌》《忠誠衛(wèi)士》《暗算》《大明王朝1566》等影視劇中都可見到她的身影。2018年,已80歲的祝希娟仍奮斗在拍攝一線,有《浴血廣昌》《那些女人》《大雪冬至》三部電影上映,其敬業(yè)和奉獻精神可見一斑。

祝希娟作為新中國自己培養(yǎng)的較早一批電影演員,將其一生都奉獻給了影視行業(yè),創(chuàng)造出諸多銀幕形象,而娘子軍吳瓊花作為其塑造的經典角色也將永遠閃耀于中國影史。2018年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將終生成就獎授予祝希娟等三名老藝術家,便是對這位新中國第一個“大眾影后”的肯定和禮贊。今天,人們已經習慣于把祝希娟和吳瓊花聯(lián)系在一起。瓊花生于南國,每年四、五月間開花,花大如盤,潔白如玉。祝希娟恰如一朵人間的瓊花,歷經歲月的考驗而保持其感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