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讀耕文林
來源:中國民族報 | 和振華  2020年01月07日11:45

在“天晴好個秋”的時節(jié),我走進了云南麗江古城的文林村,先欣賞本土文化人士楊陸老先生為文林村恢復重建魁星閣撰寫的門樓長聯(lián),隨后入院壩讀反映納西先祖對國家認同的《白狼王歌》碑,再往上走,讀到白庚勝先生題詞:“藏金藏銀不如藏書,知天知地最好知理”,最后入藏書樓拜了魁星。

轉(zhuǎn)入魁星閣,文林古樂會演繹的納西古樂白沙細樂、洞經(jīng)音樂悠揚悅耳,納西族民間舞蹈勒巴舞、熱美蹉熱情奔放,“樂舞之鄉(xiāng)”名符其實。時逢重陽節(jié),村里正給40多位80歲以上的老壽星過節(jié),壽星們戴上大紅花、領上壽碗,唱不完的《阿麗麗》,贊不盡今天的美好生活。

入村,一棟棟古藤古木環(huán)繞的古納西院落分布東河兩岸,古老的東巴文隨處可見,恰逢國慶節(jié)期間,到處彩旗獵獵作響,飛檐畫壁中透著喜慶,現(xiàn)代氣息中保存著傳統(tǒng),不時有三三兩兩的游客在其間走動,他們或許是奔著盛名的“長街宴”而來,或為“文林文化之夜”而去??晌疫€是想往老街走走,穿過鱗次櫛比的納西院落,去尋找曾經(jīng)建雞足山悉檀寺、筑黑龍?zhí)段屮P樓的文林木匠。還有,曾經(jīng)縫制羊皮佩帶的舊時手工藝皮匠人哪里去尋?赫赫有名的竹編草帽哪里去找?我還想品嘗名噪一時的“三吉”水加石磨磨出的豆腐、雞豆涼粉,用“麗江頭醋”調(diào)味的手工納西粑粑,那些都是我兒時進城午飯的標配。所有的記憶,依稀還在。

再往上走,一條五彩石鋪成的古老石板路,由南向北穿村而過,雖說不上年代,但上百年歷史的土墻碧瓦猶在,青苔蒼蒼顯著古村落的古意。村里盡管商鋪林立、客棧夾道,但這條古道保存得還比較完好,兩邊幸存著一百多院明清建筑。抬頭望,天空是一抹麗江藍;低頭看,馬蹄印深深。瞬時喚醒了我往昔的記憶:沒有趕上茶馬古道最繁華時出生的我,在50多年前踏上了文林古道。我的爺爺牽著一匹高頭大馬,我雄糾糾地騎在馬背上進城,把馬栓于村頭表叔老屋背后那棵百年祭天柏樹下,然后小憩,品嘗面慈目祥的姑奶給的糖果。如今,表叔家尚義文林村70號老屋的位置上,開了一家名叫“知音”的客棧,物是人非,馬蹄聲已經(jīng)遠去,唯有老屋后一棵上百年的古漆樹還在吐著新枝,留下了點兒念想。

陪我的幾位老者說,這條街兩邊,曾經(jīng)開過十多家馬店,最有名的是當?shù)厝藯钍痖_的永寧驛,他的馬店專門接待寧蒗人,把馬幫生意做到了永寧和木里,還把永寧的貴族公主娶來為妻,一時成為美談,盡管他后來命運坎坷,但也是游走在麗江茶馬古道上的驕傲者。

古道尋古,當然還有去處,表叔與幾位老者都不約而同地要領我去造訪五一街文生巷35號。推開書有“集?!つ椤钡拇箝T,里邊是一個三坊一照壁明清建筑院落,苔蘚碧瓦的正屋檐下掛著一塊匾,題寫道:恭賀李義宇老師從教六十周年桃李滿天下,落款為麗江縣教育學會。李義宇為納西前輩文化人,一家四代人從教百余年,其父李獻延自1877年設私塾,李義宇從教60年,其三兒五侄都曾從教多年,是真正的“教育世家”。我心生敬佩,想見見他的后代。一個操外省口音的人走來說,這里已是他租的客棧了,客氣地問我找什么?我說找李義宇后人,還有找匾。他就領我往屋旮旯里走,并指給我說,這角落里還有一塊遺留下來的匾。我如獲至寶,抱出來拂拭塵埃,匾題的是 “一代師表”四個大字。

逝者如斯!逝去的豈止是茶馬古道東線入城馬鈴鐺的聲音,還有盛及一時的麗江“騾馬會”。20世紀七八十年代,每年農(nóng)歷三月和七月,當時的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在文林村口的金虹山麓舉辦騾馬會,麗江、永勝、寧蒗、迪慶、大理等地上萬馬匹在村里安營扎寨,人聲馬嘶入耳,喧嘩一時。而且,騾馬會不僅是牲畜和物資交易大會,也是年青人談情說愛的好去處。

畢竟是一個茶馬古道上的古村落,僅僅是來打卡就有些枉來文林了,這是一個需要把腳步停下來的地方。在“知音”客棧里體驗慢生活,用納西人的瓦罐煨茶,再聽古樂會的一曲納西音樂,然后,騎一匹馬暮歸。

文林故事多,可我聽村長講得最多的是一代又一代村民信而不失、勤儉持家、始終不渝、砥礪奮進,譜寫新時代美好篇章的故事,以及當?shù)刈饚熤亟?、助人為樂,?yōu)秀家風家訓傳承不息,孝老敬老節(jié)節(jié)慶活動連續(xù)舉辦的故事。

站在金虹山麓,鳥瞰茶馬古道東門的文林村,我更看到一個朵朵花兒一樣向著東方的古寨子,正徐徐拉開新時代的畫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