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角度審視文學中的兒童形象 ——以《小英雄雨來》等為例
申霞艷 文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xiàn)任職暨南大學文學院中文系。兼任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主席,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第七屆客座研究員,首屆廣東省簽約文學評論家。長期致力于當代文學研究,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讀書》等刊物發(fā)表論文六十多篇,曾獲廣東省魯迅文藝獎等獎項。
家喻戶曉的《小英雄雨來》 資料圖片
演講人:申霞艷 演講地點: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 演講時間:二〇一九年十二月
今天我要講的內(nèi)容圍繞《小英雄雨來》展開,這可能是在大家童年時代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個作品。雨來是一個調(diào)皮、機智、勇敢的人物形象,他的這種氣質(zhì)對于我們的民族、國家和個人氣質(zhì)的塑造都是很重要的,即便在今天這樣一個和平時代,這種英雄主義和家國情懷依然具有教育意義。作為一位研究當代文學的學者,我更愿意將《小英雄雨來》放在歷史長河中來解讀。
經(jīng)典文學中的兒童形象
小英雄雨來的形象與漫長的文學史中貫穿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有關(guān)。二十世紀波瀾壯闊的革命之所以能夠成功,亦是由于我們這個民族具備這樣深遠悠長的思想資源。我是湖南人,一談到湖南就想起詩人屈原,他的名句被反復傳誦:“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迸_灣作家白先勇認為屈原的愛國精神、杜甫的《秋興》八首和《紅樓夢》中的“白茫茫一片真干凈”代表著中國文學的最高境界。每個人對“境界”的理解不同,王國維先生曾經(jīng)談道,“有境界自成高德,有境界自有凝聚”,我想,這樣的凝聚背后其實是一個人的品格。因此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顧炎武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文天祥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些名言能夠流傳到今天,背后都飽含著巨大的情感能量,這種能量跟作者的人生經(jīng)驗、個人的學養(yǎng)相關(guān),同時也不是作者坐在家里冥想出來的,而是在作家主體個人感情與時代的碰撞中產(chǎn)生的。名句與民族的情感精神結(jié)構(gòu)產(chǎn)生了契合,從而流傳千古。作為讀者,我們每個人都對腳下的土地、對祖國有深厚的感情,所以會與作家在作品中產(chǎn)生情感共鳴。
現(xiàn)代文學館里陳列著許多現(xiàn)代文學作家的雕像,他們的作品時時提醒我們這片土地曾經(jīng)也有過艱難坎坷的一段近代歷史。這些現(xiàn)代文學作家們之所以走上寫作道路,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才華,另一方面則因為他們當時希望自己的寫作對國民的精神有喚醒作用,使人們在麻木而悠長的日常生活中感到精神鼓舞。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將少年提到一個很高的地位:“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彼昧送粞箜恋恼Z言來期許少年——“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梁啟超認識到國家的興盛是跟這個國家的少年之精神狀態(tài)相關(guān)。
中國文學中,少年兒童形象不算很多,但也有一些婦孺皆知的形象。比如《西游記》中的孫悟空,他在整部作品中不斷成長。一開始是猴子,身上體現(xiàn)的是猴性、動物性。《西游記》的作者雖然沒有掌握達爾文的進化論,但是他憑直覺,將猴子與人的形象的相通之處表達了出來。后來孫悟空成了弼馬溫,開始熟悉馬性?!段饔斡洝分械摹榜R”很重要——師徒四人和一匹馬,這是作者埋藏的伏筆,孫悟空當弼馬溫為他后來駕馭白馬積聚了潛力。經(jīng)過重重的磨難后成為孫行者,成了一個腳踏實地的人。大鬧天宮時孫悟空一個跟頭就騰云駕霧十萬八千里,最后卻一步一腳印地護送唐僧取經(jīng)。在這樣的故事敘述中,孫悟空的猴性慢慢被克服,人性慢慢生長。我們喜歡孫悟空是多方面的,他可愛、向往自由,同時也不斷成長,有責任心。
歷險記、探險記都是講述人如何以勇氣和智慧克服重重障礙實現(xiàn)夢想。前些年,有一部很紅的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它模仿中國古典小說的章節(jié)結(jié)構(gòu),每集都以“我一定會回來的”結(jié)局。喜羊羊總是被抓,最后總是機智突圍。這個模式深受小朋友的喜愛,它包含了我們民族的審美意識——喜歡弱者戰(zhàn)勝強者。新疆地區(qū)的阿凡提形象也體現(xiàn)了這種審美意識。阿凡提總能戰(zhàn)勝地主表明了“雖然我是弱者,我無產(chǎn)物地位;你是一個地主,有很多財產(chǎn),但是智慧站在弱者這一邊”。因此我們在孫悟空、喜羊羊或者阿凡提這些角色身上看到中華民族的喜好,弱者以智慧戰(zhàn)勝強者,我們對弱者的機智津津樂道。
再看中學課文《木蘭辭》,花木蘭的形象對女性成長有著很大的精神鼓舞作用。女子在過去的男權(quán)時代屬于弱者?!鞍敓o大兒,木蘭無長兄”,一個沒有長兄的女兒同樣要把這個家撐起來,“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木蘭的初衷并非建功立業(yè),而是替父從軍。她靠智慧打了不少勝仗,“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當皇帝要獎賞花木蘭時,她“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像木蘭這樣的女英雄形象民間還有很多,比如《穆桂英掛帥》。不平則鳴,弱者能以智慧和勇氣對抗壓迫,反抗不公,保衛(wèi)家園。
到了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現(xiàn)代文學中涌現(xiàn)了一大批小英雄的形象,比如雨來、小兵張嘎、王二小、劉胡蘭、潘冬子等。
世界文學中有許多經(jīng)典的兒童形象。譬如都德的《最后一課》寫到他童年時期用自己的母語上最后一次課的情況,真切地表達自己對母語的感情以及國土淪陷時的痛苦哀傷之情。偉大的短篇小說家契訶夫也創(chuàng)造了不少的經(jīng)典兒童形象,比如說《萬卡》和《瞌睡》中的小男孩、小女孩,他們受到地主深重的壓迫,俄國農(nóng)奴制造成了許多人生悲劇。這些文學史上悲慘的兒童形象提醒我們:在一個悲慘的時代,一個人沒有辦法按自己的意愿來自由地成長,活下去也非常艱難。這些活生生的形象總是在控訴著時代的罪惡、制度的罪惡,促使我們?nèi)樽杂?、平等奮斗。
小說類型中,很有影響力的一脈叫作“成長小說”,成長小說的主角大體都是從兒童發(fā)展而來的,比如《牛虻》《約翰·克里斯多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羅曼·羅蘭的代表作《約翰·克里斯多夫》,其中寫到主人公在巴黎遭受誤解而想要自殺的時候,他靠在一棵樹上打量周遭的世界,花慢慢地開放,小鳥輕輕地歌唱,一切都如此美好。這充滿生機的畫面重新喚醒了他生命內(nèi)部的力量,他獲得了復活的勇氣,《約翰·克里斯多夫》給大家傳遞了一種起死回生的力量。還有我們從小就熟悉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保爾·柯察金所讀的正是《牛虻》《暴風雨所誕生的》,這些書中包含著一種人類共同的、振奮精神的力量。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受到各種力量的影響,我們少年時讀到的讀物非常重要,它會把我們帶到不同的人生道路上。別林斯基在《詩的種類的劃分》中談到,長篇史詩的登場人物應該是民族精神十足的人,必須通過自己的個性表現(xiàn)出民族力量的充沛、民族精神的詩意。他說荷馬筆下的阿喀琉斯就是希臘民族精神的代表,史詩作者把整個民族的理想、詩情都融入在這個健美的軀體之中。如果大家去意大利旅行會發(fā)現(xiàn)那里的雕塑特別多,會從這些雕塑中感受到其中有健旺的、美好的、呼之欲出的精神。雖然有著時代、環(huán)境和地域的不同,但是我們站在偉大的雕塑面前仍可以感受到他在喚醒、他在召喚,這也是千百年來經(jīng)典文藝作品給人類帶來的精神鼓舞作用?!笆澜缃?jīng)典”和諧地綜合了個體與社會,自覺性與社會化,它本質(zhì)上進步、樂觀的形式展示了意義對時間的勝利。人和動物的區(qū)別在于是否尋求生命意義,人類在吃喝滿足之后還要有精神生活,我想這也是我們文學館舉辦這類講座的意義。美國詩人米利·狄金森曾經(jīng)寫過“假如我能夠平息一個人的痛苦,幫助一只迷途的知更鳥返回巢中,我便沒有虛度此生”。這首詩寫出了人的社會意義,人是有自我和社會兩種傾向的,除了要滿足口福之欲、實現(xiàn)個人的欲望之外,還要關(guān)心他人,美美與共,為人類作貢獻,這種感情是人類所共有的。
文學傳統(tǒng)中的《小英雄雨來》
我們嘗試的是,在中國文學傳統(tǒng)與世界文學傳統(tǒng)的范圍內(nèi)來理解《小英雄雨來》。
作者管樺是一名隨軍記者,他寫過一首很有名的歌,“在高高的谷堆旁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十七年文學中,許多作家是受到革命生活經(jīng)驗的激勵才決定要寫作的,比如《紅巖》等。在隨軍期間,常有兒童團員給管樺帶路,這些兒童團員的事跡,給他帶來了心靈震撼和創(chuàng)作沖動。當時兒童團的主要任務是站崗、放哨、送信,他們目標小,一邊在村里頭做游戲一邊執(zhí)行任務,這樣就不容易引起敵人的懷疑,這也體現(xiàn)出中國人民的革命智慧。
作品開篇寫蘆花村是晉察冀邊區(qū)北部的抗日根據(jù)地,蘆花村旁邊有一條還鄉(xiāng)河。作者用優(yōu)美的筆觸來寫雨來的家鄉(xiāng)、寫這條母親河。農(nóng)業(yè)文明是伴隨著河流發(fā)生的,所以我們常常會詠嘆長江、黃河以及故鄉(xiāng)的小河。我們要從這種飽含深情的語言描繪來理解雨來對于家鄉(xiāng)的感情。雨來在這里出生,在這里生長,他對這片土地、對這條母親河有非常深的依戀,也非常熟悉。管樺寫雨來夏天經(jīng)常在還鄉(xiāng)河里洗澡,開篇“在河里洗澡”也成了作品中重要的伏筆,后來游泳技術(shù)幫助了他逃跑。契訶夫曾談到一個寫作原則,“如果舞臺上有一把槍,那么在戲劇中這把槍就要響起”。開篇作者花費筆墨寫雨來不顧母親的批評還要去游泳,也暗示了這項本領(lǐng)為他后來的革命工作起了作用。
第二部分寫雨來上夜校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其中有兩句話是在書中反復出現(xiàn)的,“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句話最先是老師教給雨來的;后來雨來被敵人抓住后,鮮血染紅的正是這句話。這當然是巧合,是作家的寫作技巧,鮮血滴在這兩句話上,這叫“畫龍點睛”,突出了作品的愛國主題,強化了雨來的愛國深情。值得一提的是,雨來的爸爸是民兵,舅舅也是民兵,反映當時晉察冀邊區(qū)的壯年男子去參加革命是常有的事。十二歲的小孩能夠在親人身上汲取力量,從小知道要去掩護交通員,這便是“身教重于言教”。家庭氛圍、學校教育、大時代環(huán)境以及愛國傳統(tǒng),共同創(chuàng)造了一個小英雄雨來。
第三部分寫雨來掩護交通員李大叔爬到地下通道里,然后用東西把通道掩蓋住。這樣的場景在世界文學和電影中非常普遍——用稻草、糧食或是人的身體、長裙子把另一個人掩蓋起來。這時我們發(fā)現(xiàn),雨來身后有一個更偉大的形象——以李大叔為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在抗日敵后戰(zhàn)場上,中國共產(chǎn)黨有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發(fā)動民眾,民眾中既有雨來爸爸、雨來舅舅這樣的青壯年男性;也有雨來的母親這樣在家打掩護的女性,孫犁的荷花淀中有很多這樣的女性;同時還有雨來這樣的少年英雄。這樣的布局,使小說超越了個人英雄主義,雖然寫的是小雨來如何幫助交通員李大叔躲過難關(guān),自己如何巧妙地躲過敵人的槍口,后文還寫到他怎么發(fā)動群眾和小伙伴一起加入革命隊伍。我們每個人來到世上,看似一粒種子隨風吹散,被吹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發(fā)芽。但正是我們的時代、成長的環(huán)境、接受的教育、黨的領(lǐng)導等共同作用,最后會將自己塑造成獨特的那一個。
作品的第四部分寫雨來和鬼子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突出了雨來的膽大心細和機智勇敢。一個小孩子和日本兵,讀者們看到的是小和大,敵人手里有槍,但是小英雄雨來只有機智。阿凡提斗地主,木蘭對抗強敵,孫悟空對抗各路妖精,這里面都有謀略,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中積聚了深厚的生存智慧,雨來也汲取了這樣的民間智慧。他拒絕了敵人的哄騙和利用,逃跑時一下跳到河里,躲進漩渦中。這時故事出現(xiàn)了小反轉(zhuǎn),那就是蘆花村的人都以為雨來犧牲了,含著淚說“雨來是個好孩子”“有志不在年高”。雨來卻突然在河里冒出頭來,開篇作者提到的游泳本領(lǐng),給了雨來救命的作用,所以,原來的小說題目叫作《雨來沒有死》,后來是周立波將其改為《小英雄雨來》,一個“小”字就突出了雨來的機智可愛。
圍繞這個“小”,還有一段曲折的故事。作品發(fā)表后不久就進入了人教版的語文教材,后來“四人幫”要求管樺以《紅燈記》為標準重新塑造雨來的高大形象。在十七年文學時期有一個美學原則“三突出”,這類小說的基調(diào)定得很高,高音部分也就越來越高。但大家唱歌的時候都知道,如果開頭就起高了,結(jié)果會唱不上去反而破音。寫小說也是如此,“高大全”英雄的上升空間也比較小。如果要按照“三突出”的方式來塑造,雨來就不是小英雄了。但是管樺堅持:“《小英雄雨來》的課文,不必選入課本了,把它抽掉吧!你們自己重新寫一篇,要多么高大寫多么高大。我寫的盡是一個12歲的小孩子,在敵人威逼利誘下,不動搖,豁出自己的生命,保護八路軍的交通員,我認為這很了不起。”十二歲這個年齡的設定很重要,正因為這些勇敢的故事發(fā)生在一個十二歲的孩子身上,機智、沉著的小英雄雨來才會被讀者如此喜愛。人們在讀小說之前往往對故事人物有預判,我們會被“小英雄”的“小”字暗示,從而喚醒內(nèi)心中的溫柔。“小”字往往與可愛、機靈、靈巧相關(guān)聯(lián)——“你這個小家伙、小鬼、小丫頭、小淘氣”,中國人講“小”字時常懷著親昵的感情。
將寫作與閱讀置于時代語境中
我們寫作也好,閱讀也好,一定要回到具體的歷史語境中去。我們要理解農(nóng)業(yè)文明塑造出來的人,他們對土地的依戀之情,對家國的愛。當年“九一八事變”發(fā)生后,蕭紅寫給故鄉(xiāng)人的《給流亡異地的東北同胞書》呼吁:“為了失去的地面上的大豆,高粱,努力吧!為了失去的土地的年老的母親,努力吧!為了失去的地面上的痛心的一切的記憶,努力吧!”我們在今天讀來,依然感受到這種巨大的感情力量,它永遠積攢在我們民族的情感結(jié)構(gòu)之中。詩人艾青寫了《我愛這土地》《雪落在中國的大地上》等一系列詩歌?!盀槭裁次业难劾锍:瑴I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句詩后來被人們反復引用。以上作品的共同語境是國家遭受外來侵略、國土殘缺不全之時,作家在書齋中把筆變成了投槍、變成了匕首,試圖來喚醒民眾。《小英雄雨來》寫的也是抗日時代,雨來身上有剛才我們提到的共同品質(zhì)——機智、勇敢、愛國、團結(jié),同時,他也有十二歲小朋友的淘氣——喜歡戲水,喜歡玩游戲,總是露出光溜溜的背脊。如此,這個形象就有一定的豐富性:既有兒童的天真、頑皮、淘氣、可愛,也有成人的勇氣、沉著和大局意識。
人活在世上很重要的是身份,我們是什么人?每個人在家里的身份是明確的,我們是父母的孩子,是孩子的父母,是丈夫的妻子或者是妻子的丈夫;但是我們的社會身份呢?社會身份伴隨時代而變化。在祖國面臨危險的抗戰(zhàn)時期,我們這個命運共同體,有一個統(tǒng)一的身份——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土地,我們不愿意做亡國奴,共同信念構(gòu)成了我們對共同身份的認同。我們發(fā)現(xiàn)雨來的父母和小伙伴都對八路軍、對抗戰(zhàn)有一種共同的感情,這種共同感情跟我們的國土和故鄉(xiāng)受到威脅的時代環(huán)境息息相關(guān)。我以為這種感情在和平時代依然十分緊要,中國有一個樸素的說法叫作“落后就會挨打”,這就是我們?yōu)楹我疵鼕^斗、建設強國的原因。只有繁榮富強,我們才能夠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才能不被動挨打,因此雨來的英雄形象在和平時代依然有意義。
回到當下,現(xiàn)在的兒童處在和平時代,尤其是北京這種大城市里的兒童,基本上已經(jīng)和當年非常具體的農(nóng)村生活脫離了關(guān)系。當小孩在農(nóng)村里長大,他要去探索大自然里面未知的事物;而城市里的生活教育側(cè)重于教給小孩已知的事物。他們在動物園里認識動物,在公園里認識花草樹木,他們所認知的自然界非常有限。就拿游泳舉例,雨來在河里游泳,而今天的小孩在游泳池里游泳。在河里游泳需要面對各種各樣的、突如其來的風浪,而從現(xiàn)實的角度來考察,這樣的游泳也是比較危險的;而游泳池風平浪靜,連水深都標得清清楚楚。在這種情況下,小孩的獨立能力也被迫降低。對比之前,他們擁有更好的受教育條件,同時他們也失去了去河里學游泳、認識大自然的機會,也避免了相應的風險。身為教育者,我尤其看中雨來身上的勇氣和沉著。我們要面對生活,面對社會快速變化的巨大壓力,勇氣的培養(yǎng)十分緊要。通過閱讀《小英雄雨來》《花木蘭》《西游記》以及希臘神話、英雄史詩等古今中外的知名作品,我們可以在精神上培養(yǎng)英雄主義氣質(zhì)和愛國主義氣質(zhì)。我們一方面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年代,另一方面也要把愛國主義精神像火炬一樣代代傳承。除戰(zhàn)爭外,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混亂以及自然的災害——地震、洪水、饑荒,還有各種災難和疾疫等,我們要有強大的心理和勇氣去面對漫漫人生。
每個人都無法超越自己所處的大時代,因此我時常地感覺到自己身負的責任。作為承前啟后的一代,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為時代作貢獻。在《小英雄雨來》中,我們也看到黨和人民的魚水情,領(lǐng)悟到團結(jié)對于革命事業(yè)的重要作用。正如雨來對他的小伙伴所說的,“越在困難的時候我們越要團結(jié)”。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如此,在和平年代更是如此,只有我們團結(jié)起來才會產(chǎn)生巨大的合力作用。
學者斯坦納談道:“閱讀是行動方式。我們參與在場。我們參與書中的聲音。我們允許書中的聲音進入我們的內(nèi)心深處,盡管不是完全不設防。一首偉大詩歌,一部經(jīng)典小說,擠壓在我們身上,它們攻擊、占有我們意識的穩(wěn)固高地。它們對我們的想象和欲望產(chǎn)生作用,對我們的抱負和最秘密的夢想施加影響。”我想在和平年代,閱讀《小英雄雨來》依然對我們的人生抱負和夢想有正面影響,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