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鄉(xiāng)土精神的當代重建
來源:《民族文學》漢文版2020年3期 | 曾 攀  2020年03月18日09:45

縱觀20世紀的中國鄉(xiāng)土文學,往往重在歷史、文化與政治的多維呈現(xiàn),鄉(xiāng)土直接參與或間接裹挾其中,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野蠻與文明、落后與進化的認知框架中建構和重塑自身;另一方面則是理想化的鄉(xiāng)土敘事,“希臘小廟”般優(yōu)美精致的桃花源,構建醇美自然的地方風物,以及烏托邦式的鄉(xiāng)間人情,進而將現(xiàn)代中國的鄉(xiāng)土敘事推向新的天地。

及至新世紀,鄉(xiāng)土文學進一步走向分化,其依舊延續(xù)著文化隱喻與歷史中介的路徑,而理想化的鄉(xiāng)土表達已日漸稀薄。在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性影響與國家政策干預下的政治性推助下,中國式的鄉(xiāng)土日新月異,生存環(huán)境、生活方式與情感模式都經歷了質的迭變,因而亟待一種新的鄉(xiāng)土敘事,以實現(xiàn)鄉(xiāng)土精神的再造。在這樣的歷史語境中,陶麗群的《七月之光》或許可以提供另一重鏡像。其小說人物身上凸顯的自然、生活與情感三重維度,尤其是三者的重疊和互滲,對應著當代中國鄉(xiāng)土的現(xiàn)實巨變,也構成了鄉(xiāng)土精神重建的新的旨歸,也即與自然的共存同思中寄寓生存意志,兼以樸質、專注而包容的生活,在情感的至性發(fā)抒和同理推及中,重建鄉(xiāng)土場域的精神之境。

《七月之光》中,老建是大山之子,他生于大山,長于大山,在那里開山筑路、安家落戶,山林環(huán)抱著他的生命,給他滋養(yǎng),彼此共存,這不僅僅是生存的倚賴,更是精神的融合,“他更喜歡和林子里的安靜融為一體,像暮年的生命一樣寂靜”。恢宏壯闊的自然成為老建不可取代的生命盆地,小說中呈現(xiàn)了一個純粹的鄉(xiāng)土世界,這首先得益對“自然”的表達。對于老建而言,無論是生存形態(tài),還是思維方式,都趨向于天地之脈,進而匯入自然的共同體之中。

如果讀慣了以往的鄉(xiāng)土作品,是很難進入陶麗群這個小說的。老建完完全全被包裹在大山之中,沒有想過如何融入自然,因為他本來如此;也從未對抗之,因為那簡直徒勞且狂妄;更沒有去改造之,因為那些借改造或創(chuàng)造之名的破壞早已不鮮見于歷史。施懷澤(A. Schweitzer)主張自然中心主義的生態(tài)倫理學,提出了敬畏生命的倫理學思想,“倫理的基本原則是敬畏生命”。在敬畏之中,人真正成為自然之子,也才能產生真正意義上的鄉(xiāng)土精神?!斑@是山里人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關于生命的觀念。人還活著,在山上刨食,人死了往山上一埋,橫豎都在這山上了,生死都不可怕。”自然與人性相互結合,鄉(xiāng)土與人情彼此互動,自然的靈氣和崇高,孕育出個體的靈性和豐厚。

羅爾斯頓在《哲學走向荒野》中提出“價值走向荒野”的生態(tài)中心主義,自然成為“中心”來源于其本身存在的價值系統(tǒng),其中運轉著一個有機自足的生命體?!镀咴轮狻芬灿∽C了艾倫·卡爾松的“自然全美”的理念,自然與大地的倫理學在小說的敘事中,投射出鄉(xiāng)土世界的價值取向。故事中的七月,是萬物蓬勃的七月,其中之“物”,是天地萬物,這其中自然也包括老建。他一世的知己是洛,然而因為戰(zhàn)爭,他錯過了她,從戰(zhàn)場歸來,老建下體受傷,注定一生無兒無女,只能看著洛結婚生子,這是一個精神的死結。無論是戰(zhàn)爭的苦痛或是情愛的遺恨,老建經歷了衰敗、頹喪、掙扎與惶惑,而正是在自然之中,那片大山和鄉(xiāng)土接納乃至療愈了老建,也讓他接受了來自越南的孤兒,最重要的,那個孩子的存在,真正溝通了他和洛的靈魂??梢哉f,在那片鄉(xiāng)土,他們敬畏著萬物自然,執(zhí)拗于鄉(xiāng)土生活,也體悟著世間情感,在天地間,在七月,萬物生長,他和她得以重生。

老建和洛的生活簡單,樸質,不浮夸,也不空洞?!吧嚼锶兆舆^得艱苦,田地全掛在山腰上,出門盡是爬山,晚上喝上兩口玉米釀的農家酒,能解乏,夫妻對飲也是種樂趣,像石頭一樣嶙峋的山里人的日子,就只剩下這點兒樂趣了?!庇卸嗌贅啡?、多少苦痛,便付諸多少情感,不做虛浮的表情和夸飾的神態(tài),眼里的熱土和腳下的山河,始終矗立在他們的深層意志之中。

盡管生活在群山環(huán)繞的鄉(xiāng)間,事實上老建在竹排山的生活卻并不寂寥,洛、呆呆、英吉利,甚至包括他的弟弟一家以及鄉(xiāng)眾父老,都能夠給予他安定寧和的情感。尤其是用情至深的洛與從天而降的“越南崽子”,填補著老建的殘缺和遺恨,故而即便“日子像石頭一樣嶙峋”,卻始終過著尋常卻自足的日子。

當然,老建也有著自“身”難以排遣的苦痛、悲傷和困惑,來自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的創(chuàng)傷——無論是精神上的還是身體上的——一直在折磨著他并等待著他去稀釋、克服甚或超越。老建一方面將自身化入自然之中,另一方面則始終對生活充滿熱切。他來自鄉(xiāng)間,爬山開路,情緒如高山般豪邁,在他身上,旺盛的生命力已不再由八九十年代以來的欲望化書寫凸顯出來,而是來自鄉(xiāng)土自身的生活場域的人情浸潤,以及依托自然世界的精神滋養(yǎng)。

盡管老建心思淳厚,但這個人物并不好把握,尤其置于當下的鄉(xiāng)土文化語境。敘事者有意塑造這樣一個超然世外的老建,但他卻符合相對而言較為傳統(tǒng)的鄉(xiāng)土世界的精神狀態(tài),借以對抗無處不在的現(xiàn)代并反身建構真正的自我。老建的內心裝得下萬物生長的自然,過得了寂寞空曠的生活,同時又能全副身心投入世間情感。不得不說,自然、情感、生活,這是老建乃至鄉(xiāng)土世界的精神序列?!抖Y記·中庸》講“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融入自然,抱樸還素,爾后有所作為,這是一種古老的智慧。而抱樸守拙的老建同時又持有豐沛而充盈的內心狀態(tài),在當代中國鄉(xiāng)土世界的精神重建中,無疑得以生成某種重要的啟示。

小說中最饒有興味的,便是老建和洛的情感,他們之間沒有名分,沒有性,完全由情感所包裹和潤澤?!皟扇税扬堊乐г趯挸ǖ奶梦堇?,屋門打開,涼爽的山風穿堂而過,洛給老建夾菜,碰杯,小口飲酒,臉上是駁雜的漫長歲月賦予的寧靜微笑,一低頭一抬頭的端莊,老建喝著喝著就喝出了帝王心。當?shù)弁跻膊贿^如此,有菜有酒有知心的女人,還有這片只屬于他的闊大天地,夫復何求?”他們之間若說存在著欲望,已不是莫言的《紅高粱》、蘇童的《米》、畢飛宇的《玉米》里的表達,因為在他們身上不再需要以欲望去解構抑或建構什么,兩人只是單純地感知和享受彼此的情感愛念,并將其與天地自然化為一物,這樣的情感,純粹、真實而闊大。

??思{曾經寫過一個長篇叫《八月之光》,來自鄉(xiāng)村的萊娜懷孕后被情人拋棄,幸得本奇的幫助,生下孩子,兩人同心相愛,撫養(yǎng)幼兒,過上了幸福生活;陶麗群的《七月之光》同樣涉及孩子的認同與接受。那個來歷不明的斗雞眼的幼童,是一個有著智商缺陷的只會喊爸爸的“傻瓜”,被取名為呆呆;但這個形象已然迥異于尋根文學《爸爸爸》式的文化焦慮,呆呆的到來以及最后被老建接納,尤其是在老建和洛兩人合力照顧下,投射出了一個完整的家庭,也讓他們獲得了一種內在的新生。在此情況下,老建的下體奇跡般得以恢復,這是故事的結局,也極具隱喻色彩。海德格爾指出,人類的拯救離不開“四重存在”:即邁向“最根本的四位一體——大地與天空、神性與道德——結合成一體”。陶麗群在小說中構筑了一種新的鄉(xiāng)土精神的可能——相對純粹的自然屬性、整全的生活意志與豐厚的情感潤澤下的主體塑成。

更值一提的是,呆呆疑似越南崽子,然而老建和洛卻最終接納了他,由此透露出一種樸素而厚重的情感,他們甚至超越了戰(zhàn)爭的仇恨與偏見,回到真情與本心。這同樣也是老建重煥生機的重要因由,因為內在的精神障礙得以徹底排除,由是而產生的情感顯得深厚且無雜質,如山崖般莊嚴而無需多言,超克了身體與觀念的厚障壁,與天地宇宙渾然同一,歷經滄桑而彌堅,證見了壯闊的精神與深沉的靈魂。

利奧波德在《沙鄉(xiāng)年鑒》中提出“大地倫理”(land ethic)的概念,人類的文化建構,應當“像山那樣思考”,由是生成土地倫理,構筑家園意識。這意味著人類不僅要尊重大地共同體中的諸般形態(tài),而且要尊重共同體本身。小說《七月之光》中有一幕,老建在喟嘆人生的憤懣悲戚之際,朝向遙遠的群山放聲吶喊,“遙遠的群山傳來一聲嫩生生的回應。老建怔了一下,他再吼一聲,他的聲音跌落群山之后,那嫩生生的回應聲立即回響起來,連接著傳來好幾聲回應。老建笑了,這難纏的娃娃!他又吼了一聲,算是回應,然后無奈回望了一眼懸崖下的白牙屯,開始下山?!崩辖ㄍ断蜃匀坏暮艉矮@致了回響,這是一種象喻,人的吶喊與群山間交融的情感回應,其間之聲息綿延不絕,應答著人們的哀樂悲喜,更給予了精神的反饋與生命的慰藉。

宕開一處說,年邁的老建,成為了當下中國鄉(xiāng)土世界的某種映射,更代表著社會遷徙與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態(tài)勢,然而在小說中,鄉(xiāng)土的精神并不因此凋零,反而顯得蓬勃而堅固。無論是自然,還是生活與情感,老建從來都置身其中,在他身上有一種堅毅和執(zhí)拗,面對現(xiàn)實尋求內在的映射,呼應情感,呼應生活,呼應生生不息的自然,循此生出觸角以對接現(xiàn)下與歷史,并從中獲致內心的回答和精神的響應。這便是當代中國鄉(xiāng)土精神重建的題中應有之義:七月之中,萬物蓬勃,天地賦靈,那是一種大地般的倫理,是與宇宙同思的精神表喻,其并非虛空之象,而往往沉入鄉(xiāng)間,踏落土地,得到切實的應答,形塑整全的精神,構建暢達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