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今天的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童書
來源:文匯報 | 張弘  2020年05月02日07:49

童書世界里有一只非常出名的小熊叫帕丁頓(Paddington)。出生于秘魯?shù)乃诘卣鹬惺チ穗p親,靠一瓶橘子醬果腹一路漂泊到了英國。

它在倫敦的帕丁頓車站迷了路,坐在破舊的行李箱上,驚恐地瞪大了眼睛。當(dāng)路過的布朗一家又折返向它走來,它趕忙起身,禮貌地摘下寬沿軟帽,袖子上嬸嬸縫的布條在風(fēng)中激動地翻飛,那上面寫著:拜托請照顧這只小熊。

“拜托請照顧他”,一句讓人鼻子一酸的話。

二戰(zhàn)期間,英國政府為避免德軍的轟炸,緊急疏散城市里的孩童。在各大火車站,數(shù)百萬的孩子與父母分離,他們提著小小的行李箱,脖子上掛著寫有各自名字的小牌子,身上揣著父母拜托好心人“請照顧他”的信。離別的汽笛聲和骨肉分離的哭聲交織在一起……

多年以后,他們其中的一個叫邦德的孩子長大了,某個圣誕夜,已經(jīng)成為英國廣播公司攝像師的邦德加班到很晚才回家,路過帕丁頓車站附近的商店,見一只待售的毛絨熊玩具孤零零地躺在貨架上,頓生憐愛。他買下了這只孤零零的玩具熊,給它取名“帕丁頓”,并只花了十多天就寫出了小熊和他的倫敦之家的故事。

最近我時常想起小熊帕丁頓,想到飛中國的航班上那些二十幾個小時不敢摘口罩不敢上廁所的小留學(xué)生,想到苦苦等待一張床位、一臺呼吸機(jī)的病人。誰沒曾在這段昏天黑地中迷失、焦慮、驚恐?誰沒有在心底渴求關(guān)愛與歸屬?

我想起小熊帕丁頓,還因?yàn)橥蝗婚g一些聲音就開始指責(zé)某某國家來的航班輸入了最多的病例,嘲弄說什么“沒等來王冠”卻等來了“新冠”,對全球確診病例數(shù)“排行榜”表現(xiàn)出抑制不住的興奮……

聽得氣憤,更從心底感覺悲哀。

我想,說這些話的人,他們小時候肯定沒有讀過小熊帕丁頓的故事。不知道那瓶每次只舍得吃一小口的橘子醬,不知道那條嬸嬸縫在袖子上的布條,不知道小熊與布朗一家的溫暖相遇和長久相依,更不知道童話在現(xiàn)實(shí)中的前世今生。

沒有,他們沒有讀過好的童書,因而錯過了這些書給予人之初的啟蒙,啟蒙每一顆心里應(yīng)該裝有的人道與慈悲。

今天的成年人,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讀點(diǎn)童書。

因?yàn)橥瘯斡鷨??是的,童書柔軟又溫存,如母親的手,可以安撫每一個小傷口。

但童書之所以比“創(chuàng)可貼”更被我們需要,那是因?yàn)橥瘯锾N(yùn)含了一生的道理,帶給我們反思與救贖——童年渴求的那些最最簡單的東西,比如與伙伴分享一片蛋糕,在月光下安然入睡,其實(shí)是無常的生命里最最應(yīng)該珍惜之物。明白這點(diǎn),我們才會知道,也自然就會懂得,如何對己、待人、過日子。

那就分享幾本童書吧??赡?,你已經(jīng)錯過了與它相遇的最佳年紀(jì);但此刻、當(dāng)下,或許是打開它的最佳時機(jī)。更何況,讀童書,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

1. 童書里有關(guān)于死亡的嗎?有的,而且不少!但往往,它們指向的并不是死,而是召喚生活。

從前,有一個小老太太,她百無聊賴,一心只盼討命婆的到來。

討命婆真的來了!小老太太做好了一切準(zhǔn)備——除了一件小事:“給我點(diǎn)兒時間換鞋,然后我就跟你走?!?/p>

出于待客禮節(jié),小老太太還給討命婆沏了一壺上好的、芳香四溢的中國茶。為了向討命婆展示熱茶和餅干是多么絕妙的搭配,她又系上圍裙打開了久未動過的烤箱。

香噴噴的小餅干引來了虎斑貓、愛跳舞的女孩、會拉琴的紳士,甚至一場熱鬧的即興派對……“五分鐘過去了,五分鐘靜止了,只要此刻幸福,多五分鐘、少五分鐘又何妨?”

當(dāng)午夜的鐘聲響起,小老太太驚覺時間的流逝,她問討命婆:“我們是不是該上路了?”

你猜討命婆怎么回答?她像一個玩瘋到累趴的孩子:“今天玩得有點(diǎn)兒晚,我還是改天再來吧。小老太太,記住,要好好享受生命中的每分每秒!”

小老太太使勁揮揮手,大聲說“下次再見!”

沏一壺好茶,配兩塊餅干,打開這本《帶來幸運(yùn)的小餅干》,你會發(fā)現(xiàn):生命會分分秒秒流逝,但也只有那些盡情揮灑過的每分每秒,才夠得上成為真正的生命。

2. 童書里有孤單嗎?有的。有時候孤單到就像佇立在茫茫大海上的燈塔,久久沒有一條船經(jīng)過,久久聽不到一個人說話。

可是童書《你好 燈塔》以瑰麗的圖畫記錄下燈塔與大海在四季、晝夜、晴雨交替中的身姿:從海天一色,到云霞滿天;從迷霧重重到波濤洶涌;從妖嬈舞動的綠光到灑落海面上的碎金一樣的陽光……燈塔守護(hù)和照亮的,就是這樣一個變幻莫測的世界,比起我們司空見慣的兩點(diǎn)一線,要豐富一千倍一萬倍!

還有那海浪拍打礁石的敘事節(jié)奏,每一拍都展現(xiàn)了燈塔內(nèi)心的充實(shí):旋梯上下奔忙的身影,勤務(wù)船和吊籃送來的愛情,燈塔日志里記錄下的擦亮透鏡、注滿燈油、穿針引線,當(dāng)然還有新生命的誕生……充實(shí)到足夠漫漫余生里遙遙相望、久久回味。

人生如燈塔,只要心里有光,就可以照亮身邊的世界,也可以放射出光芒,照亮他人的航程。

而好書,也像燈塔一樣呢。

3. 童書里也有激越的情感,如大雨傾盆的淚水嗎?當(dāng)然!只是,有時候童書的情感表達(dá)不著一字,有時候雨水打濕了全世界卻沒有一點(diǎn)聲音。

《暴風(fēng)雨》就是這樣一部無字繪本。畫中的女孩獨(dú)自一人生活在城市,灰色大廈的格子間是她的棲息地。有一天,她在公園的長椅下發(fā)現(xiàn)了一只小狗。

她從小狗的黑眼睛里讀到了渴望與膽怯。她嘗試和小狗交朋友,但缺乏安全感的小狗就是不讓她靠近。一天又一天,女孩試著去接近,一次又一次,小狗總是逃離。直到有一個夜里,一場暴風(fēng)雨來襲……

女孩與小狗在暴風(fēng)雨中緊緊依偎的畫面,是這部“默片”的高潮。打濕這一頁的,不是畫中的傾盆大雨,甚至也不是畫中的相擁而泣。很多讀這本書的成年讀者都說,他們想起了自己人生中的那一場場暴風(fēng)雨。有時候,疾風(fēng)驟雨般降臨的苦難,會讓親近的人咫尺天涯,但也可能把陌生的心拉得很近。

暴風(fēng)雨過后,情有歸屬,才是人生最大的圓滿。在這本無字書的結(jié)尾,晨曦灑落在一大一小兩個酣睡的身影上。光線中,灰塵像金子一樣旋轉(zhuǎn)飛舞,你能聽到它們清脆的“叮鈴”聲嗎?

4. 童書里都是懸念迭起的、曲折好看的故事嗎?也未必!有的童書,那么好看,卻又看似平淡,沒有多少故事……

《公雞的唾沫》是一位叫楊玲玲的童書作家,口述差不多半世紀(jì)前的一段鄉(xiāng)村生活。為什么楊玲玲沒有親自動筆,而是請她的先生彭懿來記錄呢?我猜想(純粹是猜想),可能她覺得這段回憶里雖有童年的吉光片羽,但畢竟缺少曲折的完整的故事,所以想托付給一位更擅長“編故事”的高手。

然而恰恰是楊玲玲“無添加”的平實(shí)口述,喚醒了我們各自沉睡的童年記憶,鄉(xiāng)村印象。人的童年記憶就像夏日午后一個恍惚的夢,醒來,腦海中很少會出現(xiàn)完整的回放,卻總會有那么一些別致的人事物,烙下深深的凹印,這些凹印再小,也會盛滿依依不舍之情——

比如,灶臺上一口黑乎乎的大鐵鍋,水“咕嚕咕嚕”響,一個個浮起的秧草菜團(tuán)子、水晶芝麻團(tuán)子,大如鵝蛋。小孩子只要吃上兩個,肚子就鼓得像蟈蟈一樣。

比如,屋子里的地是泥地,居然冒出了一個尖溜溜的東西:竹筍!晚上躺在被窩里仔細(xì)聽,都能聽到它“噌——噌——”的拔節(jié)聲。

還有村里的路,全是土路,要是連著下上一天的雨,就會變成一片爛泥塘,堂哥堂姐他們?nèi)ム従蛹掖T,全都要踩高蹺,像在表演雜技一樣。

還有用大秤桿稱重,坐進(jìn)竹籃里的孩子,仿佛就是那年畫上的大胖娃娃。

終于到了回城前夜,村里人最好的禮物就是雞蛋。奶奶把雞蛋放在曬干的筍殼里,一片筍殼正好放五只雞蛋,兩片筍殼合上再用繩子扎牢,扎出了蓮藕的模樣……

這本書特別適合睡前讀,讀完會睡得特別踏實(shí),因?yàn)槟銓捫牧?,原來歲月靜好,并不是做夢,而是真實(shí)存在過,至今依然存在,最起碼,童書作家把它們永遠(yuǎn)地保留在了文字里、圖畫中。到我們垂垂暮年時,我們最珍貴的就是這清晰而溫暖的記憶,像用時光的筍殼珍裹的鼓鼓的“蓮藕”。

5. 童書都是兒童文學(xué)作家、插畫家寫或畫的嗎?也有例外,新晉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波蘭女作家奧爾加·托卡爾丘克,就用繪本講述了靈魂的模樣。這是她唯一的一本童書,叫《遺失的靈魂》。

故事的主人公楊,丟失了自己的靈魂但渾然不知。直到有一天,他胸悶氣短以為自己病了,經(jīng)睿智的女醫(yī)生點(diǎn)撥才知道,自己只顧步履匆匆,卻把靈魂遺落在某個地方。

楊遵循了女醫(yī)生的建議,在原地等待,直到有一天,有人敲開了他的門……

這真是一本給小孩子看的繪本嗎?為什么我一下想起了那句熟悉的“放慢腳步,等一等我們的靈魂”?

書的一開頭,描寫的可不就是我們熟悉的自己:

曾有這樣一個人,他總是快速而辛勞地工作著。從很久以前開始,他的靈魂就被他遠(yuǎn)遠(yuǎn)地丟在了身后。沒了靈魂,他竟還是過得很好——他睡覺、吃飯、工作、開車,甚至還打網(wǎng)球。然而有時候,他會覺得四周空空如也,覺得自己就像行走在數(shù)學(xué)筆記本里一張光滑的紙上,四周滿是縱橫交錯的、無處不在的網(wǎng)格線。

當(dāng)聽到醫(yī)生的診斷時,他大吃一驚:我怎么會丟了靈魂?而醫(yī)生是這樣回答的: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yàn)殪`魂的移動速度遠(yuǎn)落后于身體。在宇宙大爆炸后的那最遙遠(yuǎn)的時光里,靈魂一同出世。當(dāng)這宇宙還未如此步履匆匆時,它總是能夠在鏡中清晰地看見自己。你必須找到屬于自己的世外桃源,心平氣和地坐在那里,等待你的靈魂。它一定還停留在兩三年前你所在的地方,所以這份等待也許會歷久經(jīng)年。再無其他藥可醫(yī)你了。

當(dāng)讀到主人公的靈魂氣喘吁吁、風(fēng)塵仆仆、傷痕累累地與他重逢時,我忍不住哭了。不過那是高興的淚,因?yàn)殪`魂終于追趕了上來,而且依然可見初時的模樣。

當(dāng)疫情肆虐時,如果俯拍地球,你會看到,空蕩蕩的城市里,再也沒有了“行色匆匆的、汗流浹背的、疲憊不堪的人流”,但躲在家中,惶惶不可終日的人們,怎么能做到“心平氣和”,怎么能接受“歷久經(jīng)年”,又去哪里找回遺失的靈魂?

比獲得免疫更重要的,恐怕是重獲愛的能力,是相遇遺失的靈魂?;蛟S這靈魂,并沒有走遠(yuǎn),一直就夾在我們曾讀過的某本書的書頁里。這些書曾在成長過程中照亮過、感動過、啟迪過我們。這些伴隨成長、記錄下成長氣息的書,就是童書。我們曾經(jīng)讀過的童書里,有著我們曾經(jīng)的靈魂;我們即將打開的童書里,有著我們期許的未來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