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反映時代是文藝工作者的使命
來源:光明日報 |  李晉榮 張士英  2020年05月25日08:02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知識界代表委員之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反映時代是文藝工作者的使命。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把握時代脈搏,承擔時代使命,聆聽時代聲音,勇于回答時代課題?!?/p>

民進浙江省委副主委、浙江小百花越劇院院長王濱梅代表:

傳遞感動時代的力量

文藝是一個國家精神面貌的體現,可以潛移默化地引導人民群眾的時代心理。優(yōu)秀文藝作品可以陶冶情操、凈化心靈。今年春節(jié)以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fā),英雄出征逆行,我們時時刻刻在收獲感動與力量。實際上,生于這個時代的文藝工作者們,時時有觸動,進而就會想,怎樣用自己的作品來記錄這些觸動,傳遞感人的力量。

就我所在的浙江小百花越劇院而言,近年來創(chuàng)作推出的《我的娘姨我的娘》《楓葉如花》《吳越王》以及近期創(chuàng)排的新編歷史劇《胡慶余堂》等,以多種藝術形式,呈現著浙江的真人真事和感人事跡。浙江小百花越劇院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全院有序開始復工復產,線上展開網絡云端正能量傳播,線下進行排練、創(chuàng)作。其間,創(chuàng)作了《越歌三部曲》,深情謳歌白衣天使,用文藝作品鼓舞廣大人民群眾,起到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作用,向最美逆行者致敬。此外,越劇院還通過網絡平臺對敬老院進行網絡慰問,充分體現文化單位的社會擔當。

吉林省政協(xié)書畫院副院長劉廣委員:

把綠水青山付諸畫筆

有人覺得我們畫家離時代、離現實主義文藝太過遙遠,這絕對是誤讀。哪怕是我著墨的山水風景畫,我也能看到當中的時代變遷。這些年,我畫筆下的綠色更多了。文藝的性質決定了它必須以反映時代精神為使命。這就要求我們文藝工作者一定要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以敢于直面社會、直面人生的勇氣,自覺擔當起反映時代精神的重任。

對我來說,以作品反映時代,不只是使命、責任,更多的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歸宿。云南的無量山、福建的九曲溪、河南的云臺山、貴州的梵凈山、長江三峽都曾是我畫筆下的???。當你看到祖國的青山綠水,看到生活在其中的幸福人民,你會不由得心胸開闊。祖國的強大、繁榮就是我的靈感之源。將這些靈感付諸畫筆,就成了雄奇俊偉、秀朗清潤的畫作。希望我的同行以及所有的文藝工作者,去探訪祖國的大江南北,用心感受這個時代。

中國曲藝家協(xié)會副主席盛小云委員:

民間藝術彰顯時代風貌

蘇州評彈是采用吳語徒口講說的傳統(tǒng)曲藝形式。它的歷史悠久,清乾隆時期已頗流行,至今不衰。今天蘇浙滬的老百姓還有聽評彈的習慣,逢年過節(jié)是我們評彈演員最忙碌的時候。蘇州彈詞的書目十分豐富,有案可稽的傳統(tǒng)長篇有65部,新編歷史題材的有172部,也有現代題材的內容??梢哉f,這上百部的彈詞里寫了不少歷史故事,是對當時時代風貌的一種反映。

所以,文藝工作者,尤其是擁有著廣泛觀眾基礎的文藝工作者們,應該把創(chuàng)作的核心注意力放在反映時代、服務人民上。用自己的作品記錄時代,為人民的歡笑、性情陶冶而努力創(chuàng)作。這不僅僅是為了服務人民、時代,也是為了我們所從事的藝術門類的常青。古今中外,大凡藝術生命力旺盛的藝術形式,它所表現的內容一定是緊緊和人民相關、與現實相連的。

河南省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金不換代表:

繁榮豫劇唱響中原文化

在新時代,文藝工作者大有作為。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我感受到了時代的托舉、國家的支持。以我們鶴壁市豫劇團來說,可以說是蒸蒸日上、欣欣向榮,每年都有一部電影、兩部新戲在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播出,團里的演員把大量的時間都投入在業(yè)務上、練功上,我們鉚足了干勁來回報國家,回報人民。

我們在新時代的使命就是為老百姓演戲,唱出小人物辦大事的故事,講好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中原文化以及地方文化的故事。作為地方戲,我們的演出很受群眾的歡迎,我們一年300多場戲,每天一睜開眼睛,就開始演出,有時候一天3場大戲,就算這樣我們也感覺不過癮。我們有強烈的使命感,這是時代賦予演員的干勁。

中國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教授吳碧霞委員:

選拔培養(yǎng)優(yōu)秀青年文藝人才

除了歌唱演員,我還是一名文藝領域的教育工作者。我們的前輩,一代代文藝人,用實際行動和優(yōu)秀作品傳遞了時代精神。我們是今天的文藝工作者,也是未來文藝工作者的前輩和傳承人,肩負的使命不可謂不神圣。

在最近這段時間的線上教學過程中,我看到了線上教育的優(yōu)勢,但同時也為不能夠進行現場一對一的聲腔訓練與糾正而苦惱,所以,這次我的提案里有關于線上教學的思考。今年我們的教學和招生工作有些特別,但是放在大的時代背景下,我們的工作一直非常重要。我們應該選拔培養(yǎng)出最優(yōu)秀的青年文藝人才,教會他們什么才是最應該去表達、去謳歌的。讓他們領略這個時代獨有的藝術美感,使他們掌握描繪這份偉大的技巧、能力。

(以上均為本報記者李晉榮采訪整理)

中國國家畫院常務副院長、哈爾濱師范大學副校長盧禹舜委員:

發(fā)揮美術在文化扶貧中的重要作用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zhàn)決勝之年。文化扶貧與物質扶貧互為表里、相輔相成。其中,美術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傳承和表達中國文化精神的最具審美感染力的載體,作為廣泛與群眾生活交集,與科技、產業(yè)互動的藝術形式,既有條件,也理應發(fā)揮其在“扶志”“扶智”“種文化”“培根鑄魂”等方面的審美認識和教育功能,更好地為貧困地區(qū)物質和文化的雙重脫貧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近幾年,無論是各美術院校、團體協(xié)會以及各藝術館、美術館組織的活動,還是藝術家個人組織的活動;無論是重大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或藝術扶貧工程的實施,還是美術教育支教實踐或培訓的加強,美術在藝術扶貧、文化扶貧中的社會作用正逐年加強,不僅為貧困地區(qū)改善了基礎文化藝術設施和環(huán)境,而且為貧困地區(qū)補充和培訓了藝術師資與人才,并對提升貧困地區(qū)人民群眾審美素養(yǎng)和生活幸福感作出了重要貢獻。

(本報記者張士英采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