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曹文軒的文學世界》:回到傳統(tǒng)與通向未來
來源:光明日報 | 陳曉明  2020年07月11日10:10

《曹文軒的文學世界》 徐妍 著 明天出版社出版

徐妍多年前在北京大學中文系讀博士,常選我的課,她對文學的認真和感知的細膩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一直關注曹文軒的作品,發(fā)自內(nèi)心喜歡,寫下的評論就會有真知灼見。所以,當我收到她這部二十多萬字的《曹文軒的文學世界》時,自然也是十分欣喜。通讀之后,確有一種久違的驚喜,且刷新了我對曹文軒與他的文學作品的認知。

在《曹文軒的文學世界》細膩的、詩性意味十足的文字中,徐妍圍繞曹文軒文學作品中的古典美感與現(xiàn)代意蘊進行了獨到的解讀,觸及曹文軒作品最為內(nèi)在的美學要義,比如:經(jīng)驗與超驗、美感與思想、兒童性與文學性、主流與非主流、本土性與世界性等。徐妍試圖打通兒童文學與成人文學的邊界,從審美性、歷史性、時代性和世界性的多個層面對曹文軒文學作品與中國古典一脈寫作的內(nèi)在關系、與新時期的社會歷史以及與當代少年兒童的身心成長等外部關系,作了細致而有趣的討論,實現(xiàn)了對所論對象的整體性認知,使得本書成為新世紀中國當代作家作品研究中一部頗有魅力的論著。

但凡熟悉曹文軒文學作品的人,都會感受到其中優(yōu)雅、寧靜的詩意之美與高貴、典雅的情調(diào)??梢哉f,曹文軒的文學作品既有深厚的古典主義美學風格,又有濃郁的浪漫主義精神氣質(zhì),還有現(xiàn)代主義的思想意蘊。尤其是曹文軒文學作品的語言,精致準確而表現(xiàn)出優(yōu)雅、唯美的詩性,既有細致的寫實,又有意外的隱喻。這樣難以言說的研究對象給徐妍的研究帶來了一個難題:以何種視角、何種言說方式進入曹文軒的文學世界?這是徐妍首先要面對的問題,也是徐妍多年來的探索路徑。

閱讀本書,我首先感受到一種難得的詩性批評的意味。徐妍的批評文字有一種純凈、靈動的氣質(zhì),它們平靜自在地潛入曹文軒作品的那些微妙地帶,經(jīng)過傾聽與對話,與曹文軒作品形成審美維度上的契合,同時又堅持獨立的文學批評立場和審美標尺,解讀出曹文軒作品被人們或忽視或誤讀的文學特質(zhì)和意蘊。而且,徐妍在闡釋曹文軒作品的特質(zhì)和意義時,不仰仗某些時髦的西方文學理論,也不選用某種預設的文化立場,而是承接了魯迅、沈從文、李健吾等的直覺批評傳統(tǒng),再依憑文學審美批評的基本功夫,回到作品本身,以詩性的語言來讀、切身的感受去思,使得本書很有韻致,不乏真情之趣。

徐妍的探討并不局限在狹義的兒童文學的內(nèi)部,她有更開闊的視野,同時也在“跨界”中探索中國兒童文學研究的新路,因而本書不會流于簡單和清淺。實際上,徐妍在本書的分析論辯中經(jīng)常藏著一種執(zhí)拗、銳利的機鋒,對話的思辨也很有匠心,特別是一種打通學科壁壘的“跨界”嘗試。而只有“跨界”的文學研究和文學評論才能拓深曹文軒的文學世界。究其原因,曹文軒的文學作品既為兒童創(chuàng)作,也為成人創(chuàng)作,或許可稱之為“非典型性”的兒童文學作品。既然如此,徐妍有必要跨越成人文學研究和兒童文學研究的邊界而進入更為廣闊的地帶。

本書從始至終就曹文軒文學作品的中國敘事和中國風格這一核心問題來探討曹文軒的文學作品。其中多篇文章都著重探討了曹文軒如何以“非典型性”的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來擺脫新時期至新世紀的中國文學的多種困境,在此基礎上闡釋了曹文軒的文學作品如何呈現(xiàn)出獨特的文學特質(zhì)和文學意義。在徐妍看來,自新時期至新世紀,中國當代兒童文學各種創(chuàng)作現(xiàn)象此起彼伏,曹文軒始終堅持自己的道路,致力于將兒童文學的本義還原為文學的本義,將兒童文學的根脈植根于中國古典詩性敘事傳統(tǒng),將兒童文學的觀念定位為“為人類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礎”(曹文軒語),將兒童文學的視域擴大到世界性面向。從這樣的探討中,徐妍不僅“跨界”思考了曹文軒如何以“非典型性”的兒童文學來承擔文學的永恒使命,而且“跨界”地回答了曹文軒為何以“非典型性”的兒童文學來講述中國少年兒童的成長歷程與中國社會的變化歷程。

徐妍并沒有止步于曹文軒的創(chuàng)作逆“潮流”的一面,而是通過進一步發(fā)掘現(xiàn)代“水”哲學的深廣意義,探討了曹文軒文學作品的本土性意義和世界性意義,較之新世紀第一個十年的評論文章,提供了對曹文軒文學作品的整體性認知。我說的“整體性認知”,在某種意義上即是知人論世的中國文學批評傳統(tǒng)方法的延續(xù)和新用。我認為,“整體性認知”固然意指徐妍對曹文軒的作家、學者、評論家、思想者等多重身份的整體性考量,對曹文軒四十年文學創(chuàng)作歷程的歷時性追蹤,對曹文軒的小說、散文、隨筆、童話、故事、圖畫書等多種文類的多方面把握,但更主要的意指徐妍作為一位文學研究者對研究對象美學主張的多方位體察。關于曹文軒的美學主張,我曾經(jīng)在2016年發(fā)表的題為《曹文軒的肯定性美學》一文中有所論述,認為:曹文軒的作品“不管是講述故事,還是刻畫人物性格,不管是展示社會歷史背景還是描繪現(xiàn)實生存情境,曹文軒的著眼點在于確立肯定性價值,給予小小少年自我肯定的動能,最終體認到肯定性的精神價值。”徐妍同樣認為:盡管曹文軒在他的文學作品中大多講述少年兒童的孤獨、苦難、災變的悲劇故事,但總是給予少年兒童溫暖與同情、理解與友誼、善良與關愛、勇敢與信念等人性中的美好情愫,最終構成曹文軒的“高貴美學”。但與此同時,徐妍認為,在思想文化立場方面,曹文軒的文學作品與中西方的文學“潮流”保持了疏離,有時甚至逆向而行,或者說曹文軒的“高貴美學”在建設性中內(nèi)含了一位知識分子的批判性立場。徐妍在近年尤其關注曹文軒的文學作品中的現(xiàn)代“水”哲學,著力闡釋了曹文軒的“水”哲學與中國現(xiàn)實語境和世界文化語境形成的對話性關系。雖然在現(xiàn)代“水”哲學的理論資源上徐妍缺少現(xiàn)成的思想資源可以依靠,也可以加強現(xiàn)代“水”哲學的理論闡釋的系統(tǒng)性,但徐妍在本書中已經(jīng)通過對現(xiàn)代“水”哲學的關注和闡釋而抵達了曹文軒的文學作品的縱深處,且提出了新世紀中國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種可能性的寫作樣式——“東方正典”。

徐妍的《曹文軒的文學世界》,作為國內(nèi)外首部對曹文軒的文學作品進行深入、細致研究的學術著作,以多角度、多方法探討了曹文軒的文學作品在新時期至新世紀的背景下如何與為何成為逆“潮流”的寫作。這一探討,為讀者和文學史提供了一個不同以往的曹文軒文學作品的特質(zhì)和意義。而且,本書的價值和意義超出了曹文軒文學作品研究本身,因為本書所選用的詩性、“跨界”與“整體性認知”的研究方法,不僅回返了中國文學批評的歷史傳統(tǒng),而且通向了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的未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