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時光:藏在故事里的力量
《講了100萬次的故事》(叢書) 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北歐卷121篇,德意志卷94篇,俄羅斯卷103篇,法國卷95篇,芬蘭卷63篇,非洲卷195篇,印第安卷133篇,挪威卷117篇,總共近千篇故事。
《講了100萬次的故事》這套書,在文本上大都有一定的經(jīng)典性,這是口頭文學和書面文學相遇產(chǎn)生的結(jié)果。但故事的魅力在于講述,而講故事不僅僅需要文字,還需要表情,需要語氣,需要肢體語言,在這個意義上,《講了100萬次的故事》只是一個數(shù)據(jù)庫,里面的每一個故事,都等待著,第1000001次被講述。
所以,開始講故事吧。
故事可以是個體內(nèi)心的密碼,也可以是群體信念的表達;故事可以安慰一個人,也可以激勵一群人。故事還是記憶,人們的生活方式一代一代改變著,曾經(jīng)的森林、篝火,甚至祈禱,或遲或早,總歸是退出了人們的日常,但故事還在。只要人們還在講著故事,我們就還是我們。
——涂涂
也許是天雷勾動地火的夜晚,在遠古的山洞里某堆篝火旁,年老的族長和子孫們圍坐在一起;也許是在驚濤駭浪、洶涌澎湃的大海上的某條大船上,古老的水手和游客們蝸居在船艙里;也許是在墻根下老爺爺花白的胡子間;也許是在媽媽哄小孩子入睡的一個個夜晚……故事無處不在。
我出生在上世紀80年代的農(nóng)村,父親是個木匠,暑假會去縣城的中學進行一些課桌椅的維修工作,偶爾也會帶回來一些學生和老師遺留下來的課本、雜志和小說。相比其他小伙伴,在讀書方面,我算是條件“優(yōu)越”的,可慚愧的是,自己直到30多歲仍然弄不清“達摩克里斯之劍”和“阿喀琉斯之踵”的真正含義。
直到后來陪著兒子讀希臘神話,才粗略了解了一些宙斯、普羅米修斯和雅典娜的生平。我又陸續(xù)陪兒子讀《漢聲中國童話》《安徒生童話全集》《山海經(jīng)》,那些缺失的、似是而非的,一知半解的故事才逐漸豐滿、系統(tǒng)起來。我才漸漸明白,一個人的閱讀史,應該從神話、童話和寓言,到歷史故事,到科學史,再到哲學史,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忙著為兒子列書單、做計劃的時候,我遇到這套《講了100萬次的故事》,仿佛冥冥之中注定,有緣自會相遇、重逢。
如何建構(gòu)一個兒童對世界最初的認識,如何盡可能地保護兒童對世界最初的想象?如何在兒童閱讀的啟蒙階段給他足夠的營養(yǎng)。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或者尋尋覓覓,那些充滿英雄主義或者浪漫主義的故事和神話,就是最好的選擇。親子暢銷書作家汪培珽有一本書叫“喂故事書長大的孩子”,大意是喂故事書長大的孩子,大致都不會太差,云云。其實何止是孩子,成人又何嘗不是故事的忠實擁躉?一部好的電影、電視劇、短視頻,一篇好的文章、小說、文案策劃,一次奇幻的旅行、一次充滿驚喜的交談……都是故事。
所有優(yōu)秀的故事都應該得到認同和傳承。也許我們都對中國故事、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希臘神話和圣經(jīng)故事耳熟能詳,但如果查缺補漏的話,似乎還漏掉了什么,比如《講了100萬次的故事》中,從法國到德意志,從挪威到芬蘭,從俄羅斯到印第安,從北歐到非洲,在非洲廣袤的大地上傾聽狐貍、獅子和兔子的故事,在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qū)傾聽強盜和農(nóng)夫的故事,在挪威或者北歐傾聽國王、公主和王子的故事,有時似曾相識,有時又耳目一新。這些故事里有孤獨,有愛,有光明,有黑暗,有懷念,有憂傷, 有遠不止100萬次的希望與夢想。
故事是什么時候誕生的?至少,應該先于文字好多年吧。有一種力量,能夠穿越時空。這些故事,“來自人類遙遠的童年,鑄就人類共同的記憶,幫助人類應對世界的改變”。好萊塢神話學教父約瑟夫·坎貝爾在其成名作《千面英雄》中說:“俄狄浦斯的變體正站在第五道和四十二街的交口處等紅綠燈,準備譜寫下一個美女與野獸的故事?!?/p>
人類所有文化和藝術(shù)的背后都深藏著故事的神秘內(nèi)核,而所有的故事、神話或者童話往往有著相似的敘事模式:當故事開啟的時候,后來注定會成為英雄的主角正生活在慣常舒適的區(qū)域內(nèi),然后,使命開始召喚他,于是主角出發(fā)上路,跨國越界,進入了一個兇險異常的世界,在那里,他將遭遇敵人,經(jīng)受考驗,結(jié)識朋友,獲得知識,實現(xiàn)成長,最后凱旋而歸。
《講了100萬次的故事》這套書的出版,本身就是這樣一個故事。樂府文化的靈魂人物涂涂在《從北京來到大理,我做了一家出書最慢的出版公司》一文中,向我們講述了這套書背后的故事——涂涂在一家報紙的書評周刊做了12年編輯,然后選擇離開,離開可以看到當年出版的所有好書的平臺,離開作為話語權(quán)力中心的媒體,成立一家出版公司,一年只出版一本書。后來他遇到這套《講了100萬次的故事》,卻屢次被合作方拒絕,而拒絕的理由也驚人地相似:“如果市場上沒有這樣的書,那可能是根本沒有需求?!钡客繄孕?,“它們經(jīng)典,它們豐富,它們是人類心靈的根源所在?!薄拔易约菏亲x著故事長大的,我相信,孩子們依然需要讀著故事長大。”
芬蘭卷來自芬蘭著名童話大師勞爾·洛依奈,譯者杜鐘瀛先生,曾在外交部、國家旅游局歷任翻譯、使館秘書和大使等職,曾任老一輩國家領導人的芬蘭語翻譯。挪威卷源自挪威語的《挪威童話》完整譯本,譯者喬步法、朱榮法老師,均是前挪威駐滬總領事館首席翻譯。德意志卷和北歐卷的編譯者曹乃云老師,是著名的德語翻譯家和兒童文學理論家,著作等身。印第安卷的編譯者劉錫誠、馬昌儀這對文壇伉儷也都是民間文學大家。在非洲卷后記《非洲民間故事概述》中,年近八旬的編譯者董天琦深情回憶了自己在非洲進行文化交流,授課過程中如何搜集非洲的神話故事、風物故事、生活故事,又如何忠實記錄并翻譯成漢語的。
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孩子們是幸運的,你們有那么多好的書籍和故事可以讀。
愿你手中有書,眼里有光,心底有愛,向陽向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