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談 | 張樂:我畫《池塘》
(《池塘》張樂/文、圖,中國中福會出版社出版)
幼年時,我與外婆生活在農(nóng)村,那是一個河網(wǎng)密布的地方。河浜、池塘、水渠,都是孩子們百玩不厭的地方,我在那里不知道消磨了多少個夏日的午后。多年后,我成了一個為孩子們畫畫的人。一次,在公園里看到幾個孩子在池塘邊玩耍,我問他們:“池塘里有什么?”孩子們嘰嘰喳喳跟我說了很多很多。一個孩子的爺爺走了過來,我跟他攀談起來,我問他為什么帶孩子到水邊玩,他只是笑笑,簡單地說:“讓孩子們玩玩水?!蔽矣幸稽c懵懂的沖動,很想知道其他人對池塘還有什么印象。于是,我去問公園里的游人:“池塘里有什么?”可得到的答案是一片茫然。
很多人都有過在池塘玩耍的快樂記憶,可是成年后忙于工作和生活,人們只對有實際利益的事情感興趣,自然就淡忘了那種快樂。
我決定創(chuàng)作《池塘》這本繪本,于是在農(nóng)村觀察了各種池塘,在城市里則選擇玄武湖、紫霞湖進行了一年的觀察。我會在早上、午后、傍晚等不同的時間段去水邊走走,與我有緣的小動物們常會跑出來告訴我池塘里有什么。第一次到湖邊觀察,我是昂首闊步、兩眼無物的,可是草叢里會突然“嗖嗖”“撲通”“嘩啦”,好一陣動靜,原來是兩只青蛙竄進了水里。第二次,我撿了根枝條在手上,邊走邊去撥弄池邊的草叢,于是蛾子、蚱蜢、螳螂……飛的飛,跳的跳,紛紛驚出了草窠。
慢慢地,我可以循著聲音找到枝頭的知了;看見一小堆松軟的泥土顆粒,就知道螞蟻的巢在這兒;五六月份,我還在水邊找到蜻蜓蛻下的殼……第一次捕捉小動物也很偶然,在紫霞湖邊,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飲料瓶,口上栓了根塑料繩,瓶底有些泡開了的面包或饅頭之類的東西,一看就知道這是干什么用的。不過這能行嗎?試試看吧。我如法炮制,撕了塊面包放進去,再慢慢地把瓶子沉到淺水處,手里抓著繩子靜靜地等在岸邊。很快,透明的小蝦就來了,魚也在瓶口探頭探腦,等它們到了瓶底,我猛地一提,它們就上了岸。
為了深入地觀察池塘,我家水槽里的東西越來越多了,水面上有一些浮萍,十幾天后竟長了滿滿的一缸。水里有餐鰷魚、魚、石蟹、龍蝦、淡水蝦、螺螄、河蚌,還有兩根金魚藻。當然,石蟹和龍蝦平時都要和其他動物分開養(yǎng)的,不然,第二天小魚和河蚌都會消失。我常常鼓勵自己:找得到,養(yǎng)得好,就是說明你已經(jīng)了解這些小動物了。
池塘邊的小蟲、小草越來越豐富,它們吃些什么?白天干什么?晚上怎么過的?假如我是一只蟲子,我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這些問題在我心里漸漸有了答案。一棵草可能就是蟲子的一棵樹或是一座大廈。一個池塘就是小魚小蝦的全部世界。漂亮的蝴蝶和不漂亮的蛾子,當我們看見它們的時候,它們的生命已經(jīng)不長了。夏天,池塘真的是動物和植物的大舞臺。
在水邊傾聽,觀察、欣賞著蟲飛鳥叫,經(jīng)常會忘了時間,忘了年齡,童年時捕魚摸蝦的情景又清晰起來,好像自己又成了一個孩子。池塘在公園里也會有,在小區(qū)里也可能會有,而我們總是忙碌著自己的事情,與他們疏于往來。希望這本書能把童年時我心中的池塘與成年后我眼中的池塘一起呈現(xiàn)出來,與大家分享!